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芯领袖︱在中星微赢得一身“光环”,邓中翰还能续写传奇?

2016/12/16
14
  • 1评论
阅读需 29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创始人是曾经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天《芯领袖》所要讲的就是,中星微和邓中翰的故事。他到底靠啥彻底结束中国的“无芯时代”,与非网小编慢慢给你道来。


简介
邓中翰出生于 1968 年 9 月,江苏南京人。1987 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992 年邓中翰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读书。据邓中翰自己所说,一段罗兰的话深深刺痛他的心。


邓中翰怀揣着“中国梦”,经过 5 年努力,获得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物理学硕士、经济学硕士三个学位,成为伯克利建校以来第一位横跨三个专业的毕业生。1996 年邓中翰提出的 DDST 方法还获得美国海军实验室颁发的“突出科研成果嘉奖”,并获得绿卡,毕业后进入 IBM 工作,在 IBM- 华生实验室工作,负责超大规模 CMOS 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之后又在硅谷创业,创立的半导体公司 Pixim 市值很快达到 1.5 亿美元。

1999 年 10 月,邓中翰受中国政府之邀,作为留美华人代表归国参加建国五十年大庆典礼。当月在信息产业部的倡议下,邓中翰决定在国内组建中国本土的芯片设计公司。10 月 14 日,在北京海淀区北土城西路 103 号一间 100 多平方米的仓库里,中星微开张了。

中星微公司具有独特的模式。总部设在北京,研发中心分设于北京,上海和美国硅谷,市场部门则在深圳。这样的模式使得中星微可以随时掌握和接触到最新的科研和市场动态。

在之后的日子里,邓中翰似乎开启了超人模式,各种光环加身。所获荣誉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2009 年 12 月 2 日,“中国工程院 2009 年当选院士名单”正式公布,邓中翰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风光上市
从 1999 年 10 月创建以后,历经两年努力,在 2001 年 9 月,百万门级超大规模芯片“星光一号”实现产品化,并成功打入国际 IT 市场。据报道,“星光一号”芯片被飞利浦、三星等品牌用于电脑摄像头核心芯片。号称“中国自己的第一块芯片”。更多的意义并不是这第一块上,而是它推动了整个数码产业的蓬勃发展。邓中翰看到了数字多媒体产业的巨大商机。

随后在 2002 年,中星微推出音频、视频同体的数字图像芯片“星光二号”。解决了一般图像处理芯片只有视频处理功能必须同声卡配合使用的问题。

2003 年,邓中翰的另外一个重要举动,是与吴鹰、丁健等一起发起了“数字中国”计划,宗旨是“推动整个中国及亚洲数字化进程,促进中国与发达国家数字化发展”。

2004 年 12 月,中星微宣布针对移动多媒体应用领域的“星光移动一号”已诞生并投入市场。随后第二年 6 月 28 日,中星微在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成果推介会发布“星光移动二号”芯片及 VMD 技术规范。

2005 年 11 月 15 日,邓中翰创建并率领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电子首次成功将“星光中国芯”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 IT 企业在美国上市。由此,CEO 邓中翰还被称为“中国芯片之父”。

从上市到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中星微凭借这多媒体芯片产品大捞了一笔。为何?2000 年 -2006 年,正是笔记本发展的好时机。凭借着笔记本摄像头处理芯片,中星微大获成功。据报道,2004-2006 年:在这三年里手机市场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接近 10 亿台每年的大关。虽说,行情很好,但在众多厂商中杀出一条血路,也是有两把刷子。据悉,“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全球累计产销规模在 2006 年已突破 1 亿枚,占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 6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自 2007 年起,手机、移动终端出货量开始大规模地挤压 PC 的生存空间。中星微一直在寻求变革,并将市场扩展到手机、平板电脑等新趋势领域。在手机、平板电脑领域,中星微除了高通德州仪器等国外厂商,还碰到福州瑞芯微、珠海全志等芯片厂商。

2011 年 7 月,中星微正式宣布大力发展物联网,进军安防监控领域。在 2012 年 3 月,中星微与三星旗下的合资公司天津三星泰科光电子达成合作协议。这一合作也是在安防领域,三星泰科将提供安防前端的设备,中星微将提供后端的安防监控平台。

当公司嗅到危机就应该寻求转型,事实证明这一转型算是比较正确的决定。从 2013 年公布的财报来看,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的一年中,净营收为 6450 万美元,持续经营业务营收较 2012 年的 7120 万美元下降 9.4%。其中,监控业务营收为 4380 万美元,占总营收的 68%,同比增长 146%,弥补了 PC 和笔记本多媒体处理器销售的下降。这一年归属于中星微公司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 840 万美元。

 

未来之路

中星微 2014 年营收 1 亿美元 ,亏损 3386 万美元 ,市值折合人民币 20.8 亿。此间就有媒体报道,“中星微尽管亏损,由于其视频监控技术有一定的先进性,上海综艺集团于 2014 年购得中星微 16.3%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私有化、装入 A 股上市公司是迟早的事。”

果然,在 2015 年 12 月 15 日,中星微宣布,公司股东在周二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批准了公司之前达成的每股 13.5 美元私有化协议。交易完成后,中星微将变成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其股票将从纳斯达克退市。

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其分拆的部分资产回归 A 股时的估值便已经是其斯时整体估值的近 4 倍。这招俗称“借壳”,通过重组并购的方式迅速将子公司中星技术装入上市公司囊中,此番资本腾挪无疑引人关注。此外,中星技术 2015 年净资产账面价值仅为 4.7 亿元,预估增值 96.3 亿元,增值率 2055.57%,溢价高达近 21 倍。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购预案中,综艺股份大篇幅描述中星技术所依赖的 SVAC 技术标准,这也是支撑中星技术高估值、履下天价业绩承诺的一大原因。

在前不久,也就是在今年 6 月份,中星微发布中国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该芯片已于今年 3 月 6 日实现量产。

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张韵东介绍说,NPU 采用了“数据驱动并行计算”的架构,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这种数据流(Dataflow)类型的处理器,极大地提升了计算能力与功耗的比例,特别擅长处理视频、图像类的海量多媒体数据,使得人工智能在嵌入式机器视觉应用中可以大显身手。

这颠覆二字需要好好斟酌一下,据专业人士说,中星微的 NPU 使用 SIMD 是合理的选择,但是也谈不上“颠覆”冯诺依曼架构,因为该 NPU 实际上还是在使用冯诺依曼架构。

中国芯片在过去的几年里,涌现了很多知名企业,比如海思、展讯等。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也诞生了“寒武纪”等被国际认可的成果。然而向中星微这样的曾经芯片领军企业,未来将如何突围?一身光环的邓中翰能否再度创造奇迹,正如他早年所说:“我要看到中国芯,跳动在全世界各个市场。”

更多芯领袖文章,欢迎点击《芯领袖》!

与非网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