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想要讨论一个近期特备火热的话题——元宇宙。
讨论的源头,是近期深圳市读书月辩论赛决赛的辩题——人类的未来是元宇宙还是现实宇宙。笔者作为参赛筹备组,乍一听到这个辩题感觉也有些发懵,不禁感慨深圳果然是一座文化多元,讨论内容很“先锋“地城市。为了筹备资料,一个电子领域的人才终于认真的去研究了一下”元宇宙“概念的起源,毕竟在之前,”元宇宙“这个词从字面端就昭示着”过度浮夸“,导致笔者一度认为这个词就是搞区块链这拨人打算编一个新概念继续”融资“而已。(笔者注:后证实,的确有一部分投机分子打着”元宇宙“概念的词讲故事,骗融资,其方式与传销行为甚至有诸多类似之处。)
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现在看来,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 关于“元宇宙”,比较认可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总之元宇宙的概念,如果从科幻作品的视角来看,远一点,让人联想到《黑客帝国》,在一个完全能够充分模拟感官的世界中,讨论肉体的存在是否还具有意义;近一点说,让人联想到《头号玩家》,营造了一种赛博朋克的未来社会,民众在物质生活方面匮乏,但是可以通过全沉浸式体验,进入一个完整的游戏世界,在游戏中塑造个人形象,获得快乐,参与社交,以获得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满足的愉悦感等等。
总体来说,元宇宙概念下所描绘的几种存在形态,对于科技的进步,以及形成对应状态所需的基本社会形态,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简而言之,以当前的科技手段去畅想“元宇宙”,应该还只停留在畅想上。因为元宇宙生活状态想要形成,除了科技水平达到相应标准,还有非常重要的条件,也就是需要达到对应的社会环境。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相应作为佐证,比如,目前中国高铁,截止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的总里程已经达到3.79万公里,稳居世界首位。相信每一个有有出行经历的国人,都能感觉到高铁为大家生活带来的便利。不论车辆品质,车站规模,高铁总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技术”一项就足以支持的,基础设施,自动化能力,建设规划能力,运营效率等等,都需要基于健全体制下,在一个积极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才得以形成如此规模。那么我们最开始引进先进的高铁技术提供方,包含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与德国西门子,以上四国火车基建比较发达,但很难达到“基建狂魔”的中国速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环境不同。
那么回归元宇宙的概念,其实讨论元宇宙是否是人类未来,拉扯到最核心的价值讨论,或许是在社会伦理层面,而不是所谓的技术层面。也就是当真的有一天,科技的技术,已经足够先进到,令人们可以去做出选择:“你要选择红药丸,还是蓝药丸?”的时候,我们讨论的,将是这处于伦理层的核心。(笔者注:这里非常建议大家可以找一下今年读书月决赛的比赛,关于面对红药丸和蓝药丸的选择,反方结辩非常精彩,特别是在关于文明边际的拓展部分的诠释,人类不可能创造出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以元宇宙为中心将会限制人类的想象力边界。其中的举例和类比都非常精彩,相信看过这场比赛可以非常好的帮助理解元宇宙与现实宇宙。)
那么我们把视角从科幻的角度拉回到现实科技发展,“元宇宙”其实就是科技行业之前很喜欢讲的“万物互联”概念的引申而已。为什么“元宇宙“这个词这么火,笔者认为,这是很多超级互联网公司布局过程中的一环,他们只是碰巧引用了”元宇宙“这个词,其实用其他词汇,比如“超宇宙”“历史的奇点”可能这些概念也都能应用。核心无非是从技术上找一个制高点,继续延伸自己行业霸主的地位。
拿几个行业大佬的行为举例子,微软正式宣布进军元宇宙。微软的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Ignite 线上会议上表示,微软将探索元宇宙技术,并加入这个有着一系列其他大牌品牌和企业的数字世界。Nadella分享说:“随着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我们正在创建一个全新的元宇宙。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宇宙使我们能够将计算嵌入到现实世界中,并将现实世界嵌入到计算中,从而为任何数字空间带来真实的存在感。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将我们的人性带到我们身边,并选择我们想要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想要与谁互动。”
那么微软计划通过两项新举措发展元宇宙,都哪两项呢?第一项举措名为“Dynamics 365 Connected Spaces”,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帮助管理者深入了解客户在零售商店、员工在工厂车间等空间内的移动和互动方式,以及如何在混合工作环境中优化健康及安全管理。人们能够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模型和观察数据,在零售商店,工厂车间等任何空间进行交互。这一块分享一块链接,整体的概念和技术框架其实是基于微软Azure:Welcome to Azure - AI | Microsoft Azure (笔者注,大家有条件可以建立账号然后调用API去跑一些简单的工具,特别是工厂设备管理后台这一块,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在运行中)
第二项举措名为“Mesh for Microsoft Teams”,将在微软现有的 Team 功能(线上会议)之上,加入一个名为 Mesh 的混合现实的功能,允许不同位置的人们通过生产力工具Teams加入协作,召开会议、发送信息、处理共享文档等,共享全息体验。该功能也允许人们使用个性化的 3D 头像,体验一个沉浸式的空间。这个比较好理解,原有Teams就是基于之前skype升级版本,同时把outlook,office 365都整合在一起,的确从办公层面,非常好用,这次又增加了一些3D建模,对应丰富了交互体验。
以微软作为例子,更是因为在超级互联网公司中,微软的硬件设备也相对非常成功,之前比如Facebook在改名Meta之前,就做了一系列硬件方面的尝试,做了类似带屏带摄像头智能音箱系列产品,以作为一个智能家居的中控设备,也就是Portal系列,Facebook其实也投资一个品牌作Oculus,但是发布之后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原因有多方面啦,生态不够完善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笔者注,这里额外提一下,比如Amazon,也推出了Luna系列的游戏手柄,但是Amazon云游戏概念,核心是没有太多自己的游戏内容,所以他们也和Ubisoft合作,来丰富自己的生态链。)
我们来对比一下,首先微软作为办公操作系统霸主企业,在自己的硬件设备Surface系列产品上做得非常不错,同时,在本次疫情过程中,因为更多居家办公的需求,对商务办公外设的需求大量增长。有声源识别,通话降噪,双通做得特别好的便携式话务音箱,或者商务耳机等销量猛增,甚至一度达到供不应求的情况。可以遇见,类似于微软这种有自有操作系统,强大的后台,数据处理能力,未来更看重的是能将“源头数据”统统抓在自己手中,通过自己的后台管理,通过自己的数据安全加密方式传输,解析,以此继续维护其行业壁垒,从而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运营。
所以,截至目前,我们可以看到,通讯服务提供放,除了能通过提供足够流畅的网络通讯服务,通过软件服务赚取利润,同时能为外设硬件提供相当大的市场,除了Dell,联想等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硬件品牌,类似于Logitech这类全系列包含游戏,键盘鼠标,耳机,通讯音箱,甚至soundbar摄像头全系列产品供应商,也借此迅速成长。
那么在“元宇宙”的概念下,软件公司是否有更高的盈利增长点呢,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曾在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回答过一个关于元宇宙收入机会的问题。他说:“我认为数字产品和创造者将会非常强大,人们通过他们的化身、数字服装、数字产品、他们所拥有的应用程序,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来表达自己。商务将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将能够同时销售实体产品和数字产品。”与此同时,元宇宙兼具了社交和游戏的属性。而游戏市场直到现在仍然是个快速增长的大蛋糕。所以,为什么对于超级公司来说,元宇宙是未来,因为元宇宙代表着他们在未来的变现能力。
虽然讨论了很多细节点,但是到这里似乎讨论明白了,迄今为止,这些行业大佬,先锋公司为我们贡献的“元宇宙”概念,似乎核心真的不是以“人”为本,不是为了未来,不是为了加深感受,而是为了盈利增长点。那么到这里,笔者大可大胆的说,如果人类的未来就是为资本制造出更多虚拟的产品去疯狂买单,那这所谓的元宇宙,真是不及现实宇宙的十分之一。
这里引用刘慈欣老师的演讲:“在《2001:太空漫游》中,在已经过去的2001年,人类已经在太空中建立起壮丽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动力飞船已经航行到土星。而在现实中的2018年,再也没有人登上月球,人类的太空中航行的最远的距离,也就是途经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车两个小时的里程。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在IT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人们对太空渐渐失去了兴趣。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的太空探索,他们更愿意在VR中体验虚拟的太空。这像有一句话说的:“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了我Facebook。”
这样的现实也反映在科幻小说中,克拉克对太空的瑰丽想象已经渐渐远去,人们的目光从星空收回。现在的科幻小说,更多地想象人类在网络乌托邦或反乌托邦中的生活,更多地关注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科幻的想象力由克拉克的广阔和深远,变成赛博朋克的狭窄和内向。
作为科幻作家,我一直在努力延续着克拉克的想象,我相信,无垠的太空仍然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去向和归宿,我一直在描写宇宙的宏大神奇,描写星际探险,描写遥远世界中的生命和文明,尽管在现在的科幻作家中,这样会显得有些幼稚,甚至显得跟不上时代。正如克拉克的墓志铭所说:“他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