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家庭安防有望成为智能家居爆品领域?
    • 家用摄像头角色定位:安防向左,智能向右
    • 争锋:家用摄像头AI功能,刚需还是噱头?
    • 摄像头端侧算力提升需求下,AI芯片迎来机遇
    • 单品渗透率、全屋智能联动能力如何提升?
    • 写在最后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穿上智能家居的马甲,AI摄像头离爆品还有多远?

2021/03/17
266
阅读需 2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经过几年野蛮生长后,智能家居市场正在经历调整期,智能单品上升和下降趋势差别较大。据IDC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约5112万台,同比下降2.5%。市场下行主要受到智能音箱、家庭视频娱乐设备出货减少的影响,其中,智能音箱同比下降14.7%、家庭视频娱乐设备同比下降19.9%。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家庭安防监控设备出货量猛增28.6%。根据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CSHIA数据,从2020年供应设备占比情况来看,家庭安防份额排名第一,占比为21%;其次为智能照明16%、智能影音14%。

虽然更多单品进入智能家居市场是必然趋势,但是,在大众对“智能”略有审美疲劳的时期,智能家居面临着产业升级、优化体验的可持续发展挑战。特别是在语音设备带来的新鲜感消退后,市场需要新的增长点。

增长点是什么?传统家居设备厂商、互联网厂商、安防设备厂商以及AIoT生态厂商都在探寻这个问题。

家庭安防有望成为智能家居爆品领域?

智能家居是个很微妙的市场,大众体验直接决定了产品走势,而所谓的“爆品思路”,不外乎同时满足用户两点需求:找到“痒点”,满足其欲望;抓住“痛点”,助其解决问题。如果再结合好的“卖点”,就有望迎来大量的落地机会。

家庭安防产品似乎兼具这些特征:从刚需来看,家庭对于安全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从体验角度,消费者又有一定的猎奇心态,对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有一定的接受意愿。近两年来,我们看到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猫眼、智能门铃……这些与安全强相关的单品,正在从高端住宅、私人订制走入寻常人家,一方面,它们肩负着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功能;另一方面,这些单品全面融入人脸识别、语音交互技术,实现入户可视化管理和智能联动,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便利。

在多款家庭安防产品中,智能摄像头的蜕变最为显著。它身上的安防色彩在弱化,消费者惊喜地发现,一款摄像头穿上了智能家居的马甲后,不仅能录像、监控,还可以实现人脸识别、人形侦测、语音对讲、云存储、与手机App实现设备联动……

不过,智能摄像头在成为关注焦点的同时,挑战也在加剧,跨界阵营的扩充,更是激化了这个过程。传统安防厂商如海康、大华,互联网厂商如360、AIoT生态厂商如华为、小米纷纷进场,消费者在选择一款摄像头的时候,往往要进行数轮甄别。热闹的市场表象之下,家用摄像头是否真正抓住了用户痛点?产品是否有同质化倾向?AI功能究竟是刚需还是噱头?……

与非网独家专访360、华为AIoT生态伙伴海雀科技、地平线、全志,从产业上中下游不同环节,深度解读家用摄像头以及家庭安防市场的动力和前景。

家用摄像头角色定位:安防向左,智能向右

360摄像头进入智能家居市场较早,经历了摄像头近年来的发展变迁。360智慧生活集团软件中台部总经理孙浩认为,相比传统公共安全的摄像头,家用摄像头有几大独特性:首先在价格上更为敏感,普通家用智能摄像头目前150-200元左右较受欢迎;其次是易用性,传统摄像头联网配置相对复杂,交互设计也是面向B端的交互逻辑,但家用产品易用性有了很大提升;第三是功能体验上的细化,家用摄像头更多扮演的是记录、预警、连接的角色,记录画面变化,检测人脸、人形、哭声、异响等,以及双向对讲,这些细致功能都是差异化的卖点。

海雀科技研发总监李尹则是站在细分场景来看待用户需求,他认为家用摄像头用于看家、看店、看娃、看老人、看宠物等,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各有侧重关注的点。这要求家用摄像头在做好基础拍摄录像功能(长稳运行、视频服务不间断)的同时,也要加入更多人性化功能,比如方便用户使用(NFC一碰配网等)、AI能力(对事件的识别,如人形/人脸/哭声/宠物识别/移动追踪等)、降低使用门槛(eMMC内置存储等)。而除了有“料”,还要有“颜”,包括对家居环境的适应、品牌个性化的特点等等。

小米最新出的一款家用摄像头(AI探索版),兼具AI人脸识别、宠物监测,算力暴涨到4T,还可以完成30s视频集锦。这款旗舰级产品内置的正是地平线AI芯片旭日2。地平线AIoT产品线总经理王丛谈到当前的功能时表示,AI人形检测、异常声音检测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成为标准功能,而跌倒检测等目前还没有成为消费者的强买单需求。

他认为,必须突破传统安防报警的思路,否则很难找到潜在的痛点需求,毕竟家庭报警只是小概率事件,AI功能还是要抓住与消费者交互更频繁的场景,比如小米摄像头最新增加的Vlog功能,可以自动剪辑家庭生活中有趣的片段,就是在更为细致地挖掘消费者体验和需求,当然,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有待继续探索。

全志智能消费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陈智翔强调了基础性能、拓展功能与整体成本三方面,基础性能包括:摄像头分辨率对应清晰与否、帧率对应流畅与否,以及各种环境下的还原及增强效果,把控好基础性能、整体成本的同时,再拓展人脸、人形检测等更多的功能。

与其他几位受访者的看法一致,陈智翔也认为家用摄像头所担任的角色正在逐步弱化安防监控的定位,而是兼顾看护、陪伴等功能定位。“安装在家门外的摄像头可以充当守护者的角色,但是家中没有人喜欢被监视”,一句话道出了家用摄像头褪下安防外衣的根本,他认为,“其实家庭安防监控的产品范围很大,常见的有摇头机、卡片机等,也有爆款智能猫眼产品的套装,面向的消费群体也很广;面向一线家庭可能是互联网品牌和更有设计感的产品,乡镇农村可能是渠道及服务配套好、高性价比的产品,这两年运营商也在积极布局家用摄像头,搭配各类服务半买半送,发展势头迅猛。”

争锋:家用摄像头AI功能,刚需还是噱头?

通过天猫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商品评论爬取及分析,可以发现家用摄像头消费者关心的功能排序依次为:服务及质量、画质清晰度、回看视频、能否连网、网络连接顺畅、夜视、安装等,居于关注末位的是AI功能。

海雀科技李尹认为,用户当前对家用摄像头的两大使用场景包括:随时随地实时视频和回放录像记录。针对录像回放功能需要结合AI进行优化,因为绝大多数录像视频场景都是正常的,用户如果要找到某一事件必须要从头看到尾,耗时耗力。而通过结合AI算法,可以对录像数据做处理分析,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关注的事件;同时,AI算法识别到异样事件后也会给用户手机推送消息,以便及时处理相关事件。

李尹强调,AI功能不能作为噱头,否则闹乌龙反而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2019年发布的华为智选海雀AI全景摄像头,作为国内较早将AI+IPC结合起来的消费类产品,背后看不见的海雀云端赋予了产品更多AI能力;一方面,可以在云侧实现人脸识别,端侧实现人形检测、人脸检测和哭声检测;另一方面,在云端实现了智能检索,用户只需要提前录入家庭成员的照片,便能在APP上回放指定成员的片段,这些都是通过较为务实的AI功能来为用户提供便利。

360孙浩认为AI当前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可以进行人形、人脸的识别,便于将事件分级,进行更有效的提醒。传统摄像机要么只是默默记录,需要事后调取监控视频;要么是只能实现简单的画面异动检测,哪怕是风吹草动都会报警,用户体验并不友好。

全志陈智翔则表示,家用摄像头不是直播类场景,能吸引用户一直观看,更多是帮助用户看护人或环境,因此当前的AI功能都是围绕安防来进行。至于下一步的优化空间,他认为智能的准确度需要提升,另外要增加对行为模式的智能检测判断,而不是单纯的图像一帧检测识别结果。例如在楼道里的可视门铃,传统上人形检测是上下楼梯的人通过全部都会检测提示,但其实用户真正关心的是在门口多次徘徊的陌生人,刚需场景需要持续挖掘。

地平线王丛则跳出了家用摄像头具体的产品形态、从功能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他认为家用摄像头衍生自传统安防产品,当前的核心关注点仍然是图像效果、监控的视野范围、存储方式、报警功能等。但是,他看到最近很多新品类正在产生,形态上不是摄像头,但是兼具上述功能,比如电视机厂商推出的智慧屏、还有直播云台摄像头等,这些都是产品瞄准了新兴需求,同时又具备安防功能。

他认为这类产品可能在未来更具突破力,传统家用摄像头因为消费者意识根深蒂固,难以为些许功能的增加而额外买单,在这些限定下,导致厂商创新空间不足、只能不断追求性价比,未来更看好全屋智能新品类中AI功能的增加。

摄像头端侧算力提升需求下,AI芯片迎来机遇

随着视频监控对更快的网络传输、更高的清晰度和更智能的AI分析的追求,IP 摄像机(网络摄像机)和高清模拟摄像机取代传统的 SD 模拟摄像机的趋势显而易见。2013年至2019年,IP摄像机从15%增长至63%,SD模拟摄像机则从84%萎缩至21%。

处于视频监控摄像机核心的IPC SoC和AI SoC芯片,也在近几年迎来增长。这方面海思、安霸等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安霸最新的财报就显示了AI需求的强劲,该公司于 2019 年底开始批量生产计算机视觉 AI SoC,这部分业务2020 年收入贡献超 10%,预计2021 年将超过总收入的 25%。海思在安防芯片领域的营收峰值约为50亿元,其中35亿就来自前端IPC SoC及AI等芯片。3599a在高清、AI加持下原价达到400元(普通IPC不足10元),缺货后更是炒到4000元。边缘智能IPC需求旺盛+海思存货消耗殆尽的情况下,SigmaStar、瑞芯微、君正、全志、地平线、寒武纪等都在大力布局。

地平线王丛表示,从智能家居芯片来看,本土技术力量现在足以媲美国外, ISP/Codec/AI都已然不输于国外产品,毕竟国内有着最大的消费体量,也因为宏观成本结构优势,更容易做出高性价比的芯片。他强调,在这个市场,与其说是主控芯片PK,不如说还需要更多本土厂商在Sensor、存储、模拟器件等方面多下硬功夫。

至于4T算力用于小米摄像头中,当前是否太过“冗余”?王丛认为,市场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如果仅是针对家用摄像头,这样的算力完全够,但是新的品类在不断产生,对于算力的要求也会完全不同。比如现在的家用机器人已经能和小孩互动,再比如智慧屏场景中,电视毕竟是家庭娱乐交互的C位,一台电视生命周期也长达5年之久,需要非常丰富的人机交互功能。从未来全屋智能、各种设备联动的场景来看,需要一些冗余算力以便后续软件OTA,适应更多的软件应用。

全志陈智翔谈到,目前从家用摄像头的需求来看,一类是安防检测及看护场景(室外的陌生人,室内的老人小孩安全监测,环境安全烟火检测等),还有一类是与人的互动感知(手势识别、语音识别),并和家内外的智能产品联动。当前家用摄像头算力其实普遍小于0.1T(低端甚至于没有,只是用传统CPU运算),短期来看1T左右为佳,因此对算力提升有明显需求。不过他补充,算力提升还对应DDR等,还有功耗、整体成本的权衡,另外还需要配套算法等才能将算力价值全部发挥出来。

360孙浩谈到,以往受成本影响,摄像头端侧芯片没有太多算力,很多AI算法都依赖云端实现,并且为了平衡成本,只能对一些特定的图片、视频进行云端识别,这就带来了检测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问题。近两年,随着端侧算力的增强,端侧也可以进行人脸、人形的检测识别,更多更有针对性、更能解决痛点问题的产品有望出现。他透露,360内部已经在探索隐私遮蔽、老人的跌倒检测、儿童爬高翻窗检测等一系列场景,过去受限于芯片成本并没有完全在产品上落地的功能,随着端侧AI算力的平民化,这些功能未来都能走入生活中。

单品渗透率、全屋智能联动能力如何提升?

如智能音箱的爆发,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存在单品规模惊人的情况,但整合性、系统化应用较为薄弱。家用摄像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仅需要持续提升单品的渗透率,也要推进在全屋智能中的联动能力。

海雀科技作为华为鸿蒙OS硬件创新合作伙伴,正在推动基于鸿蒙OS的家居产品。李尹表示,基于鸿蒙OS的分布式架构,可以将超级智慧中控作为全屋的智慧大脑,成为家庭场景的智慧生活交互中心。中控可以集多种交互方式于一身,实现对上百种智能设备的全面操控,它还会主动学习用户的行为习惯,提供全场景沉浸式的生活体验。随着全屋智能联动能力的提升,包括家用摄像头在内的智能单品,渗透率将会得到提升。

360孙浩强调了两点,一是市场本身存在用户教育和拉动的过程,音箱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入口和网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之前很大的量是巨额补贴推起来的,所以对周边产品的拉动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

二是需要开放、统一的互联生态,国内目前只做到了企业级互联,如小米、阿里,以生态链、补贴的形式做了一些场景的整合,但是企业之间的生态还没有实现互通,甚至不排除人为设置障碍,制造生态壁垒,以保持各自的生态优势。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国外亚马逊、谷歌、苹果三家已经成立了CHIP联盟,开始打造行业级互联。国内信通院、电子四所等单位也在推动生态建设,期待进一步的有效打通、落地。

地平线王丛指出,智能家居目前缺乏一个爆品,新品类可能会牵引市场的增长,另外家用需求有很多长尾显现,消费者买了产品后可能用在意象不到的位置,也在促进产品的升级优化。他指出家用摄像头在当前的厂商组织结构中,往往并非一个关键部门,也难以得到更多的技术资源。厂商需要开放合作的生态,比如将摄像头内的应用软件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而自身集中核心力量打造好一个开放平台,让更多的参与者进来共同将市场做大。

全志陈智翔认为,包括摄像头在内的家居安防单品,需要继续进行智能升级,并在产品设计理念上弱化安防监控属性,增强与家庭内系统、甚至社区系统的连接。其次,更多的融合性产品将会出现,例如与电视结合的互动摄像头,兼顾看护视频通话功能;或是与陪伴看护机器人结合的感知摄像头,通过移动性增强覆盖场景。

写在最后

包括摄像头在内的家用安防单品正在快速崛起,多模态交互是主流,正在向视觉和传感等技术延伸,也对IoT生态连接和家庭交互中心算力的提升和分布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将进一步催化智能家居设备中新品类的发展。

智能摄像头进入家居市场,真的只是单品之战吗?并不是。正如与四位产业人士交流所得,更多的细分场景以及单品点位将继续爆发,围绕安全需求的单品与系统,将会更具挑战性、前瞻性与突破性。

跨界的玩家阵营中,AIoT生态企业侧重算法、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能力的提供,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传统安防企业以产品和工程项目为主,在包含摄像头、服务器、应用软件等整体解决方案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互联网企业以网络技术、数据管理和服务等见长,对家庭用户的需求洞察也更到位。

长期来看,这几类企业将会继续共存,并且需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互相竞争中共同成长。毕竟家庭安防是一个完整体系,需要一套特色的产品链相结合。而细分场景的持续挖掘和各子系统的衍生,也将催生出更为成熟的智能产品形态,并通过组合进行全屋智能的构建。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与非网资深行业分析师。主要关注人工智能、智能消费电子等领域。电子科技领域专业媒体十余载,善于纵深洞悉行业趋势。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