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前言
    • ARM与高通之间的恩怨情仇
    • ARM起诉高通的根源是现有商业模式无法让资本满意
    • 诉讼对中国ARM CPU公司的警示
    • 结语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ARM起诉高通,给中国企业什么警示

2022/11/03
1575
阅读需 18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前言

2022年8月底,ARM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地区法院起诉高通,指控高通公司未经许可使用ARM的知识产权。此案源于高通2021年收购NUVIA公司,NUVIA公司是一家从事ARM CPU开发的初创公司,被高通收购后,ARM要求高通公司销毁根据NUVIA与ARM的许可协议开发的设计,或重新与ARM签订授权协议。ARM还表示,经过两个月的谈判,高通依旧未获ARM许可,高通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还将NUVIA的定制CPU设计植入自家芯片产线。10月26日,高通对ARM发起反诉,主张自己并未违反ARM的许可合同,NUVIA设计的CPU是收购案(高通收购NUVIA)的一部分。

就事件本身来说,ARM希望与高通重新谈判,以获取更高的许可收入。只不过从高通提供的诉讼材料来看,ARM的诸多做法颇为霸道,让高通非常难受,这种做法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特别是会增加ARM主要合作伙伴对ARM的不信任感。有鉴于ARM的业务高度集中,大约五分之一的客户拥有其80%左右的税版,一旦几大巨头转向RISC-V,ARM恐难以承受。

ARM与高通之间的恩怨情仇

时间往回拨20年,ARM还只在嵌入式领域深耕,高性能CPU是X86的天下,ARM能够崛起关键是搭上了手机行业崛起的顺风车。就这趟顺风车而言,2G时代,诺基亚德州仪器是ARM的贵人。3G时代之后,高通、苹果、三星、华为联发科是助力ARM称霸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大功臣。正是苹果在和高通、联发科等公司在IOS和安卓手机上的强势地位,使ARM CPU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台快速迭代,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加上各类嵌入式应用,ARM芯片产量已经超2000亿片,稳居智能手机市场霸主地位。

虽然高通、华为对ARM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但当利益矛盾冲突时,并不影响ARM卸磨杀驴。此前,ARM就宣布遵守美国禁令对华为进行制裁,加上台积电也遵守美国禁令,使华为在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被卡脖子,导致麒麟芯片“绝版”。本次ARM起诉高通,根源也是利益冲突。

谈论ARM与高通的利益冲突,必须先谈一个初创公司NUVIA。2019年,NUVIA公司创立,从履历看其高管可谓全明星阵容。公司的创立者Gerard Williams是ARM和苹果资深架构师,在ARM任职时参与了从ARM9到Cortex-A15的一系列经典CPU架构研发,在苹果任职时主持研发了从A7到A14的大部分CPU,可谓是沙场老将,经验丰富。NUVIA副总裁Manu Gulati曾是谷歌架构师,也曾经在苹果担任架构师长达8年时间,负责过A5X、A9、A11、A12X等CPU设计。另一位高级副总裁John Bruno曾在ATI任职7年、AMD任职8年,苹果任职5年,在AMD时曾负责APU设计。

有鉴于NUVIA高管的工作履历,使其必然选择ARM路线,NUVIA公司与ARM签订了许可协议,然后着手开始设计ARM CPU,设计的内核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之后,NUVIA被高通看重,斥资14亿美元收购了NUVIA。由于高通行业话语权更强,议价能更强,高通与ARM协商的授权费率比NUVIA和ARM协商的授权费率要低不少。ARM与高通的矛盾就源于此,主要有两个矛盾。

一是授权费率谈不拢。鉴于高通有更优惠的条款,ARM希望忽略高通的授权许可和费率,并试图强制高通为NUVIA的产品支付更高的授权费。高通则认为其与ARM的授权协议可以覆盖NUVIA的产品,也就是按照高通与ARM的授权费率去支付NUVIA的授权费用。

二是NUVIA产品的归属。ARM表示,依据ARM与NUVIA的协议,NUVIA的授权仅针对NUVIA本身,而不是针对高通,且2022年2月1日,ARM终止了NUVIA的许可协议,ARM要求NUVIA和高通销毁所有ARM机密信息,并在2022年4月1日前证明遵守了ARM的要求。ARM还认为,高通在收购了NUVIA后,如果想要获得NUVIA的设计或权利,应该重新向ARM购买授权许可,将任何NUVIA设计、权利或许可转让给高通都需要ARM事先同意。高通则辩称,获取NUVIA设计和权利不需要ARM同意,因为ARM不拥有从NUVIA转移到高通的IP的任何权利。
 

ARM起诉高通的根源是现有商业模式无法让资本满意

ARM诉讼高通,主要是希望与高通重新谈判,以获取更高的许可收入。日本软银以31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ARM,即便不计算利息,收回投资需要88年。日本软银曾经宣称ARM公司将继续保持原有的管理体制,其商业模式不会受日本软银钳制。但投资人是趋利的,日本软银也急需从ARM身上攫取利润,因此就有了ARM之后一系列资本运作。

先是成立ARM China,然后试图让ARM China上市,只不过未能成功。再是试图把ARM出售给英伟达,只是天不随人愿,英伟达对ARM的收购以失败告终。最后是试图让ARM IPO,为了顺利IPO,ARM还空降高管,把执掌ARM China的吴雄昂踢出局。就目前来看,ARM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并没有为投资人带来直接的、可观的回报。

在资本运作屡次碰壁的同时,ARM的成本支出大幅增加,先后开辟了数据中心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市场,但并未从这些新开辟市场获得多少回报,主要营收还是源自嵌入式和手机这块基本盘。开辟新市场的副作用是人力和研发支出逐年上涨,从2015年到2020年,员工人数翻了一番,调整后的EBITDA从高于总支出变为几乎为负,这就使ARM现有的商业模式无法让投资人满意了,必须要调整授权方式和授权费率,向ARM阵营IC设计公司收取更多的钱。正是因此,当高通在收购NUVIA后,ARM借机起诉高通,要求高通按照ARM与NUVIA协商的费率支付授权费。

必须说明的是,高通收购NUVIA后,将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电子等领域推广NUVIA设计的IP,这对ARM无疑是坏消息。

ARM的授权模式有两种,一种是TLA,另一种是ALA。TLA授权就是直接购买ARM的IP,可对其进行修改,比如高通此前的Kryo架构,ALA授权则是IC设计公司可以基于ARM指令集开发IP和CPU,比如苹果。高通用于智能手机的骁龙系列芯片是TLA授权,高通的Centriq服务器则是ALA授权。NUVIA公司则具有服务器方面的TLA与ALA授权。

由于各个公司的议价能力不同,ARM与客户协商了不同条款,且不得披露许可费用和费率。一般来说,TLA授权模式,ARM获利更高,ALA授权模式下,ARM获利较少。在ARM32时代,绝大部分厂商都是TLA授权模式,在ARM64时代,由于ARM32与ARM64不兼容,为了避免当年英特尔同时维护X86和安腾两套指令集的悲剧,基于尽快推广ARM64和侵蚀X86服务器市场的初衷,ARM对ALA授权模式(64位)有所放宽。

过去,高通曾经试图自主设计CPU核,但高通自主设计的核心市场表现不如ARM公版CPU核,且使用公版核心可以大缩短研发周期快速迭代SoC,多代Kryo基于ARM公版做修改。按照高通的公开表态,计划将NUVIA设计的核心用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电子领域,这将直接与ARM开展竞争,降低ARM的盈利能力。据StrategyAnalytics的分析师SravanKundojjala估计,高通公司每年销售3.5亿—4亿个芯片组,其中每一个使用ARM内核的芯片组平均要付给ARM大约80美分,如果高通公司用Nuvia设计的内核取代ARM的内核,可能会节省40%—50%的专利费用,高通用NUVIA设计的内核替换ARM的内核,利好高通,但利空ARM。
 

诉讼对中国ARM CPU公司的警示

ARM与高通的诉讼对于中国厂商而言是神仙打架,短期没有多少影响,但如果把眼光放长远,则能从这次诉讼和ARM、高通的相关声明中发现ARM路线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ARM授权存在风险。在NUVIA公司成立后,与ARM签订了许可协议。即便如此,在ARM公开宣布与英伟达合并交易失败后,ARM终止了与NUVIA的ALA和TLA协议,要求NUVIA和高通公司销毁所有ARM机密信息,并在2022年4月1日前证明他们遵守了ARM的要求。2022年4月1日,NUVIA按照ARM的要求证明它已销毁并隔离了所有NUVIA获得的ARM机密信息。

根据高通公开的诉讼材料,高通从2025年起将无法继续提供ARM架构的芯片,因为高通的ARM许可证协议将在2024年终止,ARM不会延长这份协议,也不会允许高通从2025年开始继续提供ARM架构产品。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ARM授权的授予和终止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对于NUVIA这样的小公司,ARM可以终止与NUVIA的ALA和TLA协议。对于高通这样的巨无霸,ARM则能在授权到期后断供。

过去,由于高通、苹果,以及国内ARM阵营IC设计公司与ARM之间的授权协议非常神秘,外人无法知晓授权具体内容,以及到底有多少效力,这使得国内很多ARM CPU公司在买到ARM授权后标榜自主,从本次诉讼暴露出的资料来看,ARM可以任意终止授权,或者在授权到期后断供。对于国内的ARM CPU公司而言,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第二个问题是知识产权归属。NUVIA获得ARM的ALA授权后开发了 Pheonix,高通耗资14亿美元收购了NUVIA,但对于NUVIA设计的 Pheonix,ARM居然认为高通无法自然获取,将任何NUVIA设计、权利或许可转让给高通,都需要ARM事先同意。收购的内核需要看ARM脸色也就罢了,ARM还要求限制高通员工从事定制 CPU 设计工作的能力,那些曾经有权访问ARM机密信息的员工要等三年才能在高通从事CPU架构设计工作。这等于是收购的核心用不了,收购获得的人才要3年后才能工作,真可谓收购了一个寂寞。

第三个问题是捆绑销售。依据高通公开的诉讼材料,ARM声称高通在内的半导体公司不可以在SoC里提供非ARM的其他模块,例如GPU、NPU和ISP等。换言之,ARM想要进行“捆绑销售”。对于高通而言,这意味着如果想要继续使用ARM芯片,就必须放弃自己的Adreno GPU,转而采购ARM的Mali,这种做法严重扼杀ARM阵营IC设计公司自主设计的能力,使这些设计公司自主开发的GPU、NPU、ISP等模块失去搭载平台继而被市场淘汰。
 

结语

过去,有观点认为,ARM不会杀鸡取卵,不考虑制裁因素,中国CPU走ARM路线是靠谱和安全的。如果说上次ARM制裁华为是基于国际政治,那么这次ARM起诉高通则是因为赤裸裸的商业利益。

当ARM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欣欣向荣之际,ARM与高通等公司的矛盾可以被行业的高增长所隐藏。当智能手机市场逐年萎缩,新开辟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又没有产生足够大的回报,且ARM的基本盘正在被RISC-V蚕食的时候,ARM就暴露出其狰狞的面容。即便是强如高通,也要被ARM以技术授权相要挟。

就这场诉讼的结果而言,有鉴于欧美大公司之间的知识产权诉讼往往以“和稀泥”的方式结局,铁流推测ARM和高通会就授权费用重新达成协议。

必须强调的是,高通体量巨大,有强悍的律师团队,在美国有很深厚的政商关系和游说团队,高通能够这么干,不代表中国ARM CPU公司也能有这种待遇。当中国ARM CPU公司做大做强有油水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打包票ARM不会故技重施,要求提高授权费率屠宰肥羊。

根据高通提高的诉讼材料,ARM下一步会直接向终端设备制造商收取专利授权费用。简言之,如果高通这里谈不妥,ARM直接把目标锁定到终端设备商上向设备商收取专利授权费,若终端设备商不接受新条款,就无法再合法使用任何基于ARM架构的芯片。

这对于中国ARM CPU公司而言,又是一道杀手锏。诚然,一直有观点认为购买ARM授权就能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但从ARM的手段来看,它不仅可以终止授权,还可以直接打击终端厂商,以诉讼手段逼迫终端厂商禁止搭载特定品牌的ARM CPU。在当下这种国际大环境下,一旦这类纠纷被政治化,上美国的制裁清单是分分钟的事,晋华就是前车之鉴,这对于联想、浪潮、荣耀、OPPOVIVO、小米等有较高市场份额的整机厂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因此,所谓的ARM CPU授权无法卡脖子就是伪命题——一些人一厢情愿的认为ARM CPU只是制造被卡,ARM授权不会被卡。然而,ARM与高通的诉讼显示,ARM可以直接瞄准主机厂,即便中国ARM CPU公司即便有流片渠道能够制造芯片,也会面临没有主机厂敢用,没有搭载平台的困境。一些人鼓吹“ARM授权不卡脖子,只是制造卡脖子”,这种观点纯粹是自欺欺人。要是ARM授权真不卡脖子,高通完全可以无视ARM,压根没必要陷入冗长的诉讼纠纷。

对于ARM这些举措,铁流认为这是短期驱利下的自毁长城之举。其实,国际大公司类似的做法并不少,比如当年如日中天的AT&T为了短期利益多次拆分上市,最终AT&T被分出去的小公司收购,朗讯和贝尔实验室在几轮操作后被玩残。本次ARM起诉高通显然是为了让投资人满意而改变原有的收费标准。高通成为被告后,三星、联发科等公司难免兔死狐悲,从结果上看,利好RISC-V,利空整个ARM阵营。

Arm

Arm

ARM公司是一家知识产权(IP)供应商,主要为国际上其他的电子公司提供高性能RISC处理器、外设和系统芯片技术授权。目前,ARM公司的处理器内核已经成为便携通讯、手持计算设备、多媒体数字消费品等方案的RISC标准。公司1990年11月由Acorn、Apple和VLSI合并而成。

ARM公司是一家知识产权(IP)供应商,主要为国际上其他的电子公司提供高性能RISC处理器、外设和系统芯片技术授权。目前,ARM公司的处理器内核已经成为便携通讯、手持计算设备、多媒体数字消费品等方案的RISC标准。公司1990年11月由Acorn、Apple和VLSI合并而成。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铁君公众号主笔,主要关注领域为半导体、操作系统、人工智能、通信、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