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云”时代,汽车也免不了成为云玩家们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今年,云玩家们在汽车云领域打得异常火热。7月份,火山引擎推出以云为底座的系列产品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汽车行业;8月份,阿里云和小鹏汽车合作建成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9月份,百度针对汽车行业正式推出集团云、网联云和供应链协同云三朵云......时至今日,多数云玩家已经把汽车云业务摆上了战略高位。
就现实条件来看,在汽车云仍处于技术初期阶段,可发挥空间还很广阔,大厂们集体扎堆其中并不意外。于车企而言,不管是为了智能化进一步升级,还是为了寻求新的商业化落地,上云已经成为车企们的刚需,而如何提供优质的“汽车云”则是这些云服务厂商下半场竞争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们势必会全力以赴抢夺这个市场。
不容错过的汽车云
这些年,互联网科技公司们就像一群饿狼,一旦某个行业有点“风吹草动”,它们就会闻着味追上去。不出意外,这次战火大肆蔓延到汽车云或许也是因为该领域有着极具潜力的发展前景。
说实话,汽车云市场确实有着很大的诱惑力。
其一,网联化、智能化成汽车产业发展大势,车企对云化服务的需求暴增。
据英特尔统计,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的数据量高达3.9TB。智能网联汽车产生的海量数据不断催生车企们对云计算这类数据储存载体的迫切需求,但且不说自建云计算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巨大,后续收益能否抵消支出也充满未知数。所以,当前车企们主流的解决方式都是选择第三方云计算企业进行合作。
鉴于此,云服务商在汽车行业也就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技术年会披露这样一组数据,2021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到1370万辆。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网联系统装配率将达到53.3%,2025年装配率将达到75.9%。智能网联化的渗透率仍在不断提高,未来车企上云需求井喷走向明显。
其二,汽车本质上相当于一个“超大号”的智能移动终端,上云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不少业内人士都在调侃,智能汽车就是“装着四个轮子的手机”。从性能组成来看,这样的言论也不无道理。伴随着互联网企业、通信行业、出行平台等企业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现在的智能汽车已经成为集驾驶、娱乐、办公、社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移动空间,为了强化用户体验,云化自是水到渠成。
其三,大众对汽车智能化的期待值走高,车企上云正好顺应了部分用户的购买需求。
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2%,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将达到95%,约为3800万辆。可见,往后智能科技将逐步成为消费者买车的重要购买点之一,为了进一步优化智能交互,提高智能汽车产品竞争力,当下车企们上云的主动性非常高。
从上所述来看,不管是在需求端还是供给端,汽车云市场整体的发展积极性都比较高。意料之中,在这样的种种推动因素的作用之下,汽车云这块大蛋糕未来长势可见凶猛。沙利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云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高达335.2亿元,2026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可能突破800亿元。所以,云大厂们自然也不打算放过这块蛋糕。
云巨头的花式玩法
而关于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汽车云?如何做好汽车云?云巨头们似乎也已经心里有数。
一方面,汽车云需要对驾驶场景进行训练和处理,这就对云厂商的laas+PaaS底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成为汽车云厂商的必修课。而在强化底层能力方面,腾讯、华为们都已上交了答卷,各家玩法五花八门。
比如腾讯选择为车企打造“数据中台”,其能力覆盖云基础、大数据、数据应用领域,为车企提供数据分析等大数据服务,此外在今年6月份,腾讯公开“车云一体化”战略布局,宣布持续深耕云、图为核心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华为则是注重为车企打造更为优质的定制化服务,面对不同需求的车企提供包括底层云原生基础设施的“5+1”解决方案。
总得来看,这些从汽车云底层技术为车企提供服务的云巨头,它们的共同意图也比较明显,即成为车企们专业的云计算技术提供商,帮助车企快速构建开发平台,降低开发复杂度和成本。
另一方面,汽车最终需要连接消费者,车内前端的SaaS应用正是触达消费者的最好接口,字节、阿里等都在重点布局汽车前端应用。
比如字节专为汽车端开发了集抖音、今日头条等多个应用于一体的“火山互娱”车机版APP。今年8月,阿里云与小鹏汽车联手打造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实现和盒马、支付宝等电商业务的互联互通。
一来可以通过车机快应用向用户投放精准、高价值的广告,二来车机应用的无缝衔接可以开拓新的流量变现。不得不说,汽车前端应用确实能够作为云厂商们与消费者建立连接,快速推进商业化进程的直接平台。
场景角逐正在加剧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场景端需求(自动驾驶、车联网、车路协同)逐渐超过数字化转型场景需求。沙利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车企数字化转型场景规模为48.4亿元,而场景端规模总和为70.4亿元。
可见,车企对于云服务建设需求已经从简单的数字化升级转变为各智能场景的专精化,同时这也意味着后续云巨头们的服务重点或将围绕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三大细分场景展开,深度融入车企业务。
虽然就目前格局来看,在这三个领域中,华为云的份额优势相对比较突出,但还没到达与腾讯云、阿里云、百度云等竞争者拉开很大落差的地步,彼此间实现超越还有很大的可能。
据沙利文发布《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在自动驾驶领域,华为云占比26.9%,阿里云16%,腾讯云15%;在车联网领域,华为云20.2%,阿里云18.9%,腾讯云18.3%;在车路协同领域,华为云24%,百度云22%,阿里云18%。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实中,腾讯、百度、阿里等云巨头争当第一的野心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腾讯发布自动驾驶云平台,加速自动驾驶全链路开发和运营;百度Apollo发布车路协同平台2.0“开路”,从自动驾驶开放升级到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全面开放;阿里云洛神云也抓紧推出了全新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站在车企的角度来看,这几大场景做得效果什么样,最终会反应到用户体验上,所以能把场景端做好的云厂商势必会成为诸多车企的青睐对象。站在云厂商的角度上看,如果能在场景端提供更多优质的汽车云解决方案,帮助车企提升核心竞争力,一定程度能反哺自身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强化其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由此不难猜测,未来各个云玩家们或将继续在自动驾驶、车联网、车路协同三方面加大布局力度,相互之间关于这些细分市场的份额之争也会愈加激烈。
算力:下个重要赛点
当前,在海量数据处理以及超低延时技术的需求下,智能汽车计算量也在同步增长,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场景的应用逐步广泛,车企们的算力需求在日渐爬高,照此趋势,算力或将上位成为智能汽车产品的核心驱动力。
就拿典型的自动驾驶场景来说,其产生的数据量相当庞大且数据类型复杂,运行起来非常“吃算力”。有关数据显示,自动驾驶级别每提升一级,算力需求至少提升十倍。现在,车企们都在努力将自动驾驶规模化,纷纷加快研发速度,相互之间的算力比拼也在日趋白热化。
需要提及的是,并不是每家车企都像特斯拉一样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处理中台,实际上,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车企都是通过云厂商获得算力加持。所以,车企之间的算力竞争压力自然也会不断传导到云厂商身上。
具体来说,车企们对算力的期待无非是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为了贴合车企们的理想预期,汽车云玩家们瞄准靶心,正在往这两方面靠拢。例如腾讯提供一站式算法开发框架TI-One,帮助车企节约训练成本;阿里云也透露智己汽车在其云上进行智能驾驶模型训练效率提升了70%。
可以预见,随着车企深入探索智能化,算力逐步成为它们下半场竞争的关键,也会成为云服务厂商们的下个重要赛点。未来,云厂商不仅要更新算法模型,进行数据存储扩容,更需要重点提升算力,以提高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