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网传Arm CPU初创企业启灵芯即将破产倒闭。据启灵芯官网显示,启灵芯成立于2021年,核心团队来自中美主流芯片企业,有深厚的CPU技术底蕴和丰富的量产经验,公司致力于高性能通用计算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自主可控、高能效的通用芯片。
三个月前,启灵芯对外宣布公司已经完成总计约 6 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和 A 轮融资。天使轮投资人包括矽力杰、世芯科技、韦尔股份、恒玄科技等多家半导体企业创始人,A 轮投资人包括光速中国。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三个月前刚刚完成A轮的企业,如今却深陷困境。
启灵芯当前的困局和国内这一波ARM服务器CPU厂商是一样的,那就是产品高度同质化和缺乏应用市场。
先说产品同质化。之所以当下出现了一大批ARM服务器CPU初创公司,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大力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做高性能CPU可以收获资本青睐和政策红利。
二是ARM CPU特殊的商业模式可以使初创团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做出高性能CPU。
具体来说,只要能够买到ARM最新的CPU核;后端可以委托出去,比如FT就把曾把后端设计委托给中国台湾世芯;制造则买台积电最先进的工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快速拿出产品。
一位行业大咖甚至公开表示,他只要几个亿启动资金和几个行政助理,不需要1个技术人员就能做出高性能ARM CPU。
正是政策利好和ARM出售IP授权的商业模式,以及世芯这类提供后端设计服务的厂商和台积电这样的晶圆厂,使创业者可以“短、平、快”的方式开发出ARM CPU。
时间到底可以到多短呢?
如果是自主研发,从零开始迭代演进开发一款A76级别的CPU核,时间要8—10年,而如果买A76的IP设计SoC/CPU,12至18个月就能完成。这对于急于拿出产品融资上市的初创公司而言,ARM技术路线的诱惑根本无法抵抗。
再来说市场应用。当下,ARM PC/服务器CPU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正循环的有两类企业:
一类是自产自销型,比如苹果、亚马逊,由于自己有整机产品,有应用和生态,因而不愁卖,能够在商业上正循环。
另一类是政策红利型,比如HW和FT,依靠XC市场收获政策红利,靠党政国企事业单位的订单就能获得比较滋润。
单纯的IC设计公司在ARM服务器CPU上往往折戟沉沙,比如AMD、高通、美满电子/凯为、华芯通等等。
可以说,如何在纯粹商业市场上去替换X86 CPU,是当下ARM服务器CPU的重大难题。
有鉴于经济下行,财政和国企资金都不宽裕,XC替换会比过去几年更加精打细算,这一波ARM服务器CPU初创公司不太可能吃到之前HW和FT的红利。
就商业市场而言,如果真那么好开拓,HW和FT不至于做了这么多年ARM服务器CPU,依然拼命往党政国企事业单位国有金融机构这块市场冲。
诚然,一些ARM的鼓吹者拿ARM PC/服务器CPU市场份额上升来论证ARM必然取代X86,但问题在于如果刨除苹果、亚马逊、阿里这些大公司自产自销的ARM芯片,以及刨除属于政治任务范畴国内单位必须采购的ARM芯片,真正纯粹商业市场应用的份额到底还剩多少?
简言之,国内这些ARM服务器CPU要么能够实现自产自销,比如阿里的倚天710,要么能够拿到XC的牌照,比如HW和FT,其他的ARM服务器CPU厂商前途堪忧。
其实,国内这一波ARM服务器CPU创业者并非不知道这一点,只不过创业者在赌,毕竟赌赢了家财万贯,赌输了也是亏投资人的钱。
未来,国内ARM服务器CPU厂商之间会迎来惨烈厮杀,大部分公司会被淘汰出局。FT背靠CEC,HW背景深厚,而且两家有XC牌照,阿里自产自销,这三家肯定能活下来,至于其他公司,只能自求多福了,启灵芯不是第一个(暴雷),也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