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炎热且多雨的夏天,上周起,北京终于进入了秋高气爽的最美时节。Summer实在是太喜欢北京的秋天啦。
而芯片市场在Q2季度,就透露着森森凉意。全球芯片资讯机构和媒体都在不断报道各种市场销量滑落和份额大幅缩水的新闻。
八月份发布Q2财报的Nvidia和intel.明星产品显卡GPU和CPU都同比环比有了极大的下降,intel甚至出现了亏损,呈现负增长。
Nvidia
Intel
不少ICer也忧心忡忡起来,觉得国际市场尚且如此,火热了4年的中国芯片市场是否要就此终结?
为什么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十多年前的互联网市场,但我们TAG的整个核心团队是经历了2010年“互联网初期--繁荣--萧条--并购”的大周期。Leader说过,她认为目前芯片市场的发展跟十多年前互联网的模式非常的贴近。起起伏伏的状态像极了快速发展市场的上下行周期。
我在2020年上行周期进入芯片市场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下行拐点肯定会在未来1-2年的某个时间段会出现。
有这么几点导致了现在的状态:
1、前两年芯片产量因疫情的紧急需求而急剧暴增,产能扩大明显,甚至是夸张。但现在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巨大影响,产量回归到偏低水平,但前两年的销量依然保持的情况下,导致芯片库存增大,单价被迫大幅下降;
2、全球疫情导致人均消费水平下降,对于消费类产品的需求和更新迭代速度减慢;
3、中国在整体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热烈氛围下,2017-至今雨后春笋般涌现出2w多家初创及成熟产线的芯片公司。融资的融资,建团队的建团队。烧了4年钱后,到了市场检验的真章阶段,就再也没有了任何侥幸心理。【你能做出跑分“好”的芯片但不代表你的芯片是“好用”的芯片】。这会导致有一大批所谓“不受市场待见”的芯片公司开始被淘汰。
如何看待中国芯片下半场的发展?
上周末的AI芯片峰会,看到了中国初创公司的技术深度,各个方向百花齐放,尤其是对于各领域技术的深刻理解和结合市场目前的观察都非常在线。
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环节是在第一天上午,两位投资方(也就是金主爸爸们)参加的圆桌会议。主持人提了一个的问题:“接下来资本会如何来界定可投资的初创公司?”
资本的看法是:在投资的上半场(2016-2021年),看重的是公司的技术和理论前沿度,例如寒武纪/旷世/商汤等。他们开创了ai芯片市场的一个技术新纪元。下半场(2022年之后)会把关注点逐渐过渡到落地场景和市场认可度,谁可以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无论大市场还是细分市场,无论红海还是蓝海,只要能得到市场认可,都是可以投资的公司。技术如果有短期内没办法突破的,就采用并购重组的形式延续技术深度。
资本能说大实话,毕竟没人跟钱过不去。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赠与,可观的回报才是资本的动力。他们是现实且残酷的,却也是怀揣期待。
我始终坚信,芯片产业绝对可以在中国崛起。现在的冷静期给了资本和市场喘息和复盘的机会,如果一直延续火热状态,资本盲目加码扩张/团队搞竞赛,损伤的可就是整体中国的市场。而目前处在的下行冷静期,各个公司在这个阶段复盘产品、整合团队、精进技术、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了再一次的爆发而积蓄力量。
优胜略汰,本来就是生存法则。公司从【单一孵化】过渡到【并购组合】的过程,才是接下来的关键。
ICer在下行周期时要如何选择公司?
1、谨慎跳槽,主动解决问题永远是第一选择;
2、复盘自己现在的情况,找到核心需求和关键因素,进行排序。包括但不限于:
工作内容(日常工作/长期发展)
平台业务方向/团队(领导/同事人际/重视程度)
薪资(现金/分红股票/年终奖/调薪机制)
工作强度(工作节奏/工作强度/压力程度)
福利(五险一金/办公环境)
家人感受(家庭和谐/照顾孩子)
如果自己极度混乱,建议找一个中立且专业的猎头来帮你(不是让你赶紧跳槽的猎头);
3、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看待公司的角度,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反之亦然;
4、如果要选择初创公司,谨慎看待市场大小。大芯片市场不代表就是有发展的市场,细分市场也不代表没有机会。我见过在某个细分存储领域做成独角兽的公司,也见过在大芯片赛道死的很惨的公司;
5、主动打开选择的通道,“闭关锁国”不是好办法。
有些候选人跟我说:要是去年你找我的时候多了解了解市场,也不至于今年想跳槽的时候这么被动。发现没有特别合适自己的职位。实话说,芯片进入下行冷静周期,人才市场就会发生收紧状态,留存能量的每一个公司都不会再肆意挥霍每一分钱,他们也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人才。
ICer时刻给自己留个市场通道,多了解市场信息才能获得更多机会。
Winter is coming.不再对芯片行业有快速致富的幻想。这是个残酷且高门槛的市场。调整心态,养精蓄锐,留意市场机遇,迎接再次的迎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