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AI的进化:京东云锚定数智供应链,死磕“端到端”体验。
试想,当有一项AI技术,每天服务超过1000万次、背靠5.8亿用户、知识图谱覆盖数千万种商品,它会给产业带来怎样的想象力?今天,这样的能力愈发稀缺,因为AI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行业更加看重AI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效果,而非实验室中的“跑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京东云在2022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暨京东云峰会上正式发布了言犀2.0人工智能应用平台,而前文提到的这种“从实践中走出”的对话式AI技术,已经成为言犀2.0的核心优势之一。
▲何晓冬博士发布言犀2.0:最懂产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言犀2.0的同时,京东云也为其设计了一个新的LOGO——一只“灵动的小犀牛”,也许正如这个LOGO带给大家的感受一样,技术其实是“鲜活”的,要不断应用在产业中,去锻炼打磨,才能产生应有的价值。
▲言犀2.0 LOGO全新升级
带着对AI技术和产业的思考,智东西与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智能客户服务事业部总裁、IEEE Fellow何晓冬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挖掘了言犀2.0背后的核心技术优势,以及在数智供应链大趋势下,京东云对于用智能服务打通产业的深入思考。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智能客户服务事业部总裁、IEEE Fellow何晓冬
01.从单点突破到“综合性AI”如何解决“接地气”的产业问题?
70多年前,阿兰·图灵将图灵测试带到了学界,推开了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16年前,神经网络技术让人类看到机器赶超人类的希望;6年前,谷歌的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
时至今日,AI技术不再局限于实验室,AI技术的应用已经从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这样的“单点突破”,发展到在零售、金融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未来,AI如果想走的更远,势必要覆盖更多低频、长尾的场景。
毫无疑问,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还会进一步加强。
简单来说,在AI落地方面,单纯比拼“弹药消耗量、人员消耗量”的大规模集团军作战已经不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解法。针对细分场景中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集中攻坚战的做法似乎更加理智。
在这些低频、长尾的场景中,没有海量的数据样本,问题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高度定制化方案,导致研发成本高。产业AI需要在成本与价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走向更广阔的的田野。
因此,业内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AI系统或者平台,具备迁移成本低、适用能力强的特点,能够真正对业务产生实际价值。
这,正是京东云看到的大趋势。而对于赛道的选择,他们毫无疑问地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以对话式AI技术为主导的智能服务。
京东自建客服团队超过13年时间,AI对于客服业务的赋能,从2012年已经开始,在时间线上的深厚积累,正是他们团队的核心优势之一,懂技术,更懂实际的产业需求,无论你是管理者、使用者,还是终端用户。
▲京东零售客服团队
2020年,京东云首次推出了言犀1.0平台,就在前不久的618电商大促期间,言犀累计服务量超过6.1亿次,第三方商家服务数量超过17.4万家,智能质检与风控完成了3.3亿次以上。
在饱经考验的积累之上,这次京东云推出了言犀2.0平台。通过细致的了解,我们慢慢探寻出了言犀2.0的能力及背后的思考。
▲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解读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言犀2.0平台最突出特性,我想会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谈到实践,其实我们很好理解。
在AI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实验室中测试表现优异的AI技术,在落地阶段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挑战,最终获得大打折扣的实际效果。
今天,对于不少企业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AI技术能否真正在实践中起到作用。俗话说,“不看宣传,看疗效”。
对于京东云来说,“疗效”可能是他们最不担心的,因为京东自己就是最佳实践案例。
言犀2.0的AI能力,实际上是从京东复杂业务场景中深度解耦而来,历经了多年的考验和验证。
从数据层面来看,每天1000万次的智能服务、每月200万小时通话语音都是实实在在的业务,而抗住春晚5.5亿次服务流量洪峰和多个618、双11电商大促的战绩也证明了其数据承载能力。
得益于京东自身业务庞大体量,言犀2.0有相较业内更细粒度的知识库,包括4层知识体系、40多个独立子系统、3000多个意图以及3000万个高质量问答知识点,同时言犀2.0有着覆盖超过2000万种商品的电商知识图谱。
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并非静态的,而是在不断交互产生新的数据,一直处于“新鲜的状态”,这对于打磨易用的AI模型来说,简直是“宝藏”。
从算法层面来看,言犀利用多算法的联合优化和多系统的联合优化,重点提升了技术应用的稳定性,令其有更好的适应性,从而真正提升企业应用技术的实际效果。前端的一个指令,背后往往是一套多协同的算法在“并肩作战”。
在算力层面,言犀没有盲目跟随“超大模型”、“超大规模参数”的方式,言犀团队思考的是,如何将前沿的大模型技术与真实场景的需求相匹配,既能提升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又可以减少服务器损耗?
▲言犀动态选择模型能力
尤其是在具体的业务场景,往往需要任务驱动,或者是细粒度的知识,不能跟用户“泛泛而谈”,需要帮用户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恰恰是企业最关注、与企业的生存密切相关的。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言犀2.0的优势不仅在于底层AI技术的坚实基础,更在于他们能够精准地解决问题,提供一种“端到端”的服务能力。
正如何晓冬所说,现在企业需要的并不是你直接扔出一个“API”来实现它的基本需求,而是提供一个能够“开箱即用”、真正实现良好落地效果的方案。
就在今年5月的北京疫情之中,为了解决疫情防控与排查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疾病传播风险的问题,言犀推出了疫情防控与排查解决方案。
▲言犀疫情防控与排查解决方案
基于早已打磨成熟的对话式AI技术,最快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防空排查系统“从0到1”的搭建,最高可支撑100万人次/小时的流量。
由于言犀方案在北京的疫情防空与排查工作中表现出色,北京市还决定专门以“96010”作为抗疫外呼的官方电话号码,对全市提供疫情防控智能外呼服务。
除了在抗疫方面的应用,言犀也能够帮助政府提升政务咨询的效率,比如在政务咨询的实际落地过程中,很多市民都会说“方言”,并且说话过程中会有一些自然的“停顿”,或者“语气词”。
这些看似“平常”的挑战,都成为“实验室AI”难以应付的问题,而对于言犀平台来说,早已在实际场景中发现和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就是从产业里走出的AI能力,也正是言犀平台的核心优势。
不论是疫情防控方案与排查解决方案还是政务热线解决方案,京东云都希望基于言犀平台能力来服务市民、服务民生。
总体来看,言犀2.0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其产业化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在深厚AI技术能力支撑的基础上,言犀2.0真正走到了实际业务中,直指痛点解决问题,进而不断进化能力,不断拓展适配场景。
02.超800亿研发投入、40余位顶级科学家首秀多模态数字人
看起来,言犀2.0解决这些产业中的实际问题,是“游刃有余”的,但实际上,这种得心应手,源于京东在AI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从2017年喊出“技术转型”以来,京东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方面就开始了技术深耕。
据了解,京东体系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已经达到了800亿元,京东云员工中有60%以上均为技术和产品人才,其中4位科学家入选了IEEE Fellow。
除了学界大牛,有超过40名全球顶级科学家,累计申请专利已经超过4635个,在国际AI顶级会议共发表近500篇论文,获得了25项国家AI竞赛冠军。
此外,京东推出了一系列对于产业友好的原创技术的全球应用,能够兼顾性能与效率,在零售、金融、政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产生和带动了百亿的应用价值。
目前,言犀平台主要有SaaS化部署和私有化部署两种方式,已经配备了AI自训练平台,能够将模型迁移效率提升100倍。基于言犀平台成熟AI能力,产品最快可以在一周内上线。
正是由于这些硬核技术在背后支撑,言犀2.0真正具有了可用性强、复用度高、迁移成本低、可以不断的复制到其他行业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言犀2.0的LOGO所寓意的那样,AI技术是“鲜活“的,亦是“有温度”的,在人文关怀方面,言犀研发了包括情感智能技术、方言识别、智能外呼,多模态数字人等技术和产品。
在这次大会上,言犀还发布了言犀多模态数字人平台。与业内其他厂商发布的数字人不同,京东云给它的定位是“产业服务型”数字人,其核心优势就是服务与交互。
言犀多模态数字人平台集成了智能多模态交互技术,包括语音语义、多轮对话、表情形象驱动等,可以生成生动的语音、自然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
▲言犀多模态数字人平台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京东云的AI技术不是“摆在实验室里”的技术,京东云的数字人也并非“摆在展台上的”数字人,据了解,目前基于言犀平台技术研发的数字人已广泛的应用在零售直播、银行业务办理、政务服务等场景。
从实际体验来看,数字人这种拟人形象的介入,的确让AI技术具有了更多“温度”。
▲京东云数字人言小希
03.数智供应链大趋势下京东云技术落地开启加速模式
我们能看到,以对话式AI技术为关键切入点,京东云言犀平台的智能服务能力,已经深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取得了比较好的落地效果。
实际上,产业数字化发展至今,“量变”已经逐渐走向“质变”,在京东云看来,产业数字化的下一站,毫无疑问会是“数智供应链”,整个供应链体系将会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更加深度的智能化。
而将言犀平台能力进行产业化落地,正是京东云通过智能服务去打通数智供应链的核心方式之一。
今天,京东可以说是“最懂供应链”的企业,而京东云也致力于成为“最懂产业“的云。
作为一家重资产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的优势无疑在于供应链,从宏观角度来看,京东连接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是产业与消费者连接的关键桥梁。
正如京东此前提出的“十节甘蔗理论”,整个供应链从产业端的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到消费端的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所有的环节,京东均有参与。
多年以来,在这些供应链环节中,京东用云计算、大数据、AI等数智化技术优化自身的成本、体验、效率,并将这些在京东验证的技术能力解耦出来,开放给各个行业,连接和优化生产、流通、服务各个环节,言犀平台正扮演了这一角色。
如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在深度智能化,而位于每个环节上的企业,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智能化服务,言犀,成为了供应链“数智化”浪潮中,这些关键智能服务的提供者。
目前,京东数智供应链覆盖的场景已经包括了基础设施、数智采购、协同研发、智能制造、全域营销、价值服务、供应链一体化等领域,在不少行业中已经落地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比如京东云与智云天工联合常州移动,为常州钟楼区打造了一座“超级虚拟工厂”,这座虚拟工厂实际上是一个“5G+AI”的工业制造云平台,截止去年年底,虚拟工厂已成功接入区域内300余家工厂的30,000多台设备,消化产能、带动了就业。
▲央视报道常州“超级虚拟工厂”
同时,京东云帮助尚品宅配进行个性化家居的规模化设计,将软件技术应用在了传统的家居行业,通过“看着BIM做装修”的一站式家装解决平台,提供全屋整装、全屋定制、全屋配套等一体化服务,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智能家装体验。
▲尚品宅配个性化设计
此外,借助京东云多云统一纳管能力,北汽集团实现了对1个公有云、1个专有云、2个OpenStack 平台的统一纳管、统一运维,完成了北汽集团基础资源的打通与整合,现在北汽集团所有资源都可以在统一平台灵活调配,资源也可以相互隔离,资源的利用率和运维效率都有所提升。
从这些落地案例中,我们能看到,京东云基于多年来京东自身大规模、复杂的业务场景,进行的技术“淬炼”,能够实现对于产业需求的洞察、对于核心痛点的准确把握。可以说,数智供应链能力就是京东云产业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旁观者看来,这种能力正是京东云区别于百度、腾讯、阿里等巨头云业务的核心优势所在。
04.结语:数字智能化浪潮下AI落地战依然焦灼
在京东云言犀2.0平台的发布以及一系列落地案例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从实践中来、具备高可用性、聚焦实际体验的AI技术已经成为了京东云言犀的核心优势。
如今AI产业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AI技术与产业的融入也不断加深,科技巨头们也都在云服务赛道上加码布局,但一些复杂、长尾、低频的行业还没有享受数智化浪潮带来的红利。
就像何晓冬博士所言,有挑战的地方就存在机会,红海市场之外,AI落地空间依然很大,而能不能把握住,关键还要看能否解决这些“接地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