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创板迎来3周年之际,国内半导体公司迎来上市潮,累计有71家半导体企业登陆了科创板。半导体投资热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这波半导体上市潮和投资热潮的背后,有一个创投领域的“国家队”一直在长期默默耕耘,她是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最早投资者,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见证者,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长期支持者。她的历史底蕴之深、投资规模之大、覆盖领域之广、上市企业数量之多,前所未有。特别是近年来,在上海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风口下,她坚守硬科技的投资理念,在集成电路领域投资企业188家,全面覆盖IC设计、制造、设备和材料等产业链多个环节,是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国资创投力量!
她有一个独特的名字——上海“科创系”。
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上海“科创系”的长期坚守、责任担当和默默耕耘,才使得上海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最完善、企业数量最多、人才最集聚、能级水平最高的、当之无愧的半导体第一城。
01
同气连枝一脉相承上海“科创系”由此诞生
上海“科创系”是一个庞大的主体,由上海科创集团、浦东科创集团、海望资本以及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共同构成。在历史的长河里,四者已联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
1992年,为了解决上海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之痛,上海市政府出资1.5亿元,成立了上海科创集团的前身之一——上海科技投资公司。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地方风险投资公司,开创了地方国资创投先河;1993年,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投资,上海科投联合几家国有银行和企业,发起设立上海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与IDG合作设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风险投资公司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IDG中国前身),成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第一批开展股份制试点的国有企业之一。
1999年,上海市政府出资6亿元设立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建立新型的创业投资投融资平台。2014年8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与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战略重组,成立上海科创集团。
浦东科创集团与上海科创集团这两家创投机构发展历程基本相似。浦东科创集团前身成立于1999年。2016年,在浦东新区第二轮国资改革中,整合浦东科创领域的国资资源,把浦东新产投、浦东融资担保、火炬园投资开发等公司合并重组为浦东科创集团。
2021年12月,这两家国资创投迎来大动作:上海科创集团与浦东科创集团进行联合重组,成立了新上海科创集团。一个手握超1200亿元资本管理规模、投资超160家子基金的巨无霸创投机构正式宣告诞生!
上海科创系一脉相承的“嫡系部队”——海望资本,成立仅一年有余,就凭借深厚的底蕴、优秀的团队、良好的业绩和行业口碑,迅速募集了近二百亿元的资金,进一步深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更是有口皆碑,斩获了投中2021年度中国先进制造与高科技产业最佳投资机构top30、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2022中国IC风云榜“最佳投资机构奖”、2022亚洲半导体早期创投机构TOP30等行业奖项。中欣晶圆、移芯通讯、燧原科技等投资案例入选投中2021中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最佳案例TOP10。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是上海科创集团半导体投资的又一支重要力量。该基金是迄今为止上海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361亿,已完成对一批重点项目投资354.5亿元。截至2021年底,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基金已投的17个项目中,已有6个科创板上市,7个正积极筹划科创板IPO,另外4个项目退出路径较清晰。
02
半导体产业投资的拓荒者产业发展的坚定守护人
中国半导体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上海是最早布局的城市。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集成电路处于自我摸索的发展模式中。在改革开放后,上海率先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做出了调整,逐步开始从自我摸索走向技术引进、中外合资的道路。1988年上海市仪表局和上海贝尔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集成电路中外合资企业。上海“909工程”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却是至关重要,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第一次看到了自主创新的价值和走向成功的方向。2000年4月,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成立。紧接着一批设计公司成立,设备公司和材料公司也纷纷设立,上海掀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小高潮。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科创系”陆续投资了华虹、中芯国际、上微、中微、盛美、睿励等行业龙头企业,并通过政府基金、专项工程、市场化基金等方式对半导体产业持续支持。上海科创投集团受托管理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以市场化方式投资和扶持了一大批半导体企业发展。而同期的浦东科创集团,从2003年开始也通过“慧眼工程”对展讯通信、华亚微电子、鼎芯通讯等多家集成电路企业进行了支持。2010年,上海创投主动联系华登资本、武岳峰等机构,希望组建人民币基金,只投半导体企业。当时移动互联网火热,上海创投却组建冷门的集成电路基金,业内觉得不可思议,不少人质疑上海创投到底在干什么?事后证明,这几只基金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居功甚伟,也成为今天知名的半导体投资机构。
上海“科创系”有使命、有责任、敢担当,在业内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到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步入了十年的低潮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半导体产业乃至半导体投资基金生存都很艰难。随着所投的半导体企业逐年亏损,迟迟看不到成果,为数不多的半导体的投资机构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半导体的创业者们也处于无尽的煎熬之中。中微、盛美等企业时时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这个时候的上海“科创系”国资创投彰显了责任和担当,对于早期半导体创业者们不断雪中送炭。
中芯国际是今天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拥有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产能优势、服务配套,连年排名世界集成电路代工厂第五。但在当时,中芯国际多次陷入困境。与中芯国际境遇类似的,还有另一家半导体制造巨头华虹公司。这一时期,上海“科创系”作为上海和浦东新区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重点平台,对中芯国际和华虹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支持。
中微半导体于2004年设立,成立初期也是举步维艰,产品研发持续高投入,而产品的验证周期非常长,企业多次面临现金流困难。上海“科创系”在中微半导体成立之初就进行了投资,到目前已经连续九次增资,是中微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后来又积极帮助企业科创板上市。
盛美半导体成立于2005年,在企业发展早期,与中微半导体类似,产品难以打入主流厂商,企业长期面临现金流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科创系”多次牵头给予融资支持,帮助企业度过了死亡之谷。目前上海“科创系”已经是盛美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上海微电子装备是我国光刻机领域的主要承担者,代表了国产光刻机最高水平。在上海微电子成立早期,上海“科创系”也对其进行了投资和支持,是上海微电子装备的第二大股东。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睿励科学仪器的扶持。上海“科创系”不仅在企业成立之初就给予了投资支持,更是在睿励面临人才流失、资金链濒临断裂的最困难时候挺身而出,依托上海“科创系”的综合优势持续的帮助企业引入关键人才、梳理发展战略、开拓市场、获得订单。在疫情初期物资最紧张的时期,给睿励送去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帮助其迅速复工复产。2021年3月,由浦东科创集团牵线,睿励科学仪器引入中微半导体1亿元战略投资。由此睿励的客户渠道有了保障,产品销量有了提升,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类拟的,还有上海理想万里晖薄膜设备有限公司。理想万晖是太阳能、泛半导体PECVD装备供应商,在当时光伏产业还处于低潮期,浦东科创集团三次对理想万里晖进行增资,并协调银行贷款,帮助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在理想万里晖的多款产品打破了欧美日设备垄断,迫使同类设备降价50%以上。
03
三十年默默耕耘打造出一个半导体投资“芯版图”
截至目前,上海“科创系”投资半导体项目188家,形成了从上游的设备、EDA和IP、半导体材料,中游的设计、生产制造,下游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布局。
上游的设备、半导体材料、EDA和IP都是上海“科创系”投资的重点领域。共计投资了20多家材料供应商和20多家设备供应商。在材料领域,有沪硅产业和天岳先进2家A股上市公司,还投资了沪硅产业、中欣晶圆、超硅半导体等国产半导体硅片的中坚力量;在设备领域,有中微半导体、盛美半导体、芯碁微装、拓荆科技和杰普特5家A股上市公司;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EDA和IP领域,上海“科创系”投资了芯原微电子、国微思尔芯、芯和半导体、阿卡思微、立芯软件、上扬软件、成都锐成芯微等公司。
在中游端,上海“科创系”投资了5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并在半导体的制造领域重金布局。投资的芯片设计企业包括晶晨半导体、复旦微电子、寒武纪、纳芯微、格科微、普冉半导体、芯启源、慧智微等国产细分龙头,也有燧原科技、九天睿芯、时擎智能等AI芯片初创企业。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代表上海市政府出资参与了中芯南方、中芯东方、上海华力、积塔半导体等一大批重磅项目。在中国芯片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产线的建设极大的缓解了中国“芯片荒”的局面。
此外,上海“科创系”还投资了部分下游领域的领头羊。如和辉光电是中国第一家实现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出货的公司,围绕中小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开发了刚性和柔性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为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笔记本电脑等不同应用领域提供系列产品。
04
收获26家上市公司创造多个行业第一
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推出。在上海“科创系”的投资版图中,至少有26家集成电路企业成功上市。其中24家在科创板上市,2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目前还有3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进入了上市进程(已经完成上市辅导或者被证券交易所受理),开启了新一轮的上市潮。上海“科创系”多家所投企业势如破竹,在半导体江湖里创造了“第一”的故事。
科创板001号受理企业晶晨半导体。上海“科创系”于2013年投资这家企业,作为一家无晶圆片上系统半导体公司,晶晨半导体专注于高集成度的多媒体SoC芯片,为互联网电子产品和智能消费类设备提供专业、开放的平台解决方案。
“中国芯片IP第一股”芯原微电子。2001年成立于张江,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上海“科创系”是芯原的最早投资者,并持续追加投资。经历了19年的成长后,芯原微电子于2020年8月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市值已经高达700亿元。
全球CIS芯片龙头企业格科微电子。2021年8月成功IPO,股价暴涨185.05%,盘中总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以2020年出货量口径统计,格科微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9.7%,在全球市场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中国FPGA芯片第一股”安路科技。2011年成立于张江,经过多年不断的研发攻坚,安路科技已成为国内领先的FPGA芯片供应商,以优异的产品设计和可靠的量产品质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任,2020年销售芯片数量超过2000万颗。
“基带芯片第一股”翱捷科技。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由资深通信芯片行业“老兵”、前RDA创始人戴保家创办。浦东科创集团是翱捷科技的创始股东,在企业融资困难过程中多次追加投资。依托自身“投贷孵保”一体化优势,浦东科创集团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还在企业的办公场地、人才引进、发展战略、引入投资者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还有“MEMS芯片第一股”敏芯微电子、“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科创板激光芯片第一股”长光华芯……这些“芯片第一”的诞生,都离不开上海“科创系”多年的支持与陪伴。
05
半导体投资下半场坚持长线投资、敢啃硬骨头
近年来,大量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涌入半导体赛道,不断哄抬估值,而优质项目却越来越稀缺。许多项目刚刚浮出水面就能获得数亿估值。有的企业隔一个月融一次资,估值就能翻一倍。实际上二级市场的高估值已经不在,但一级市场仍然火爆。地方政府投资集成电路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隐含着较大的风险,因为真正优质的团队非常稀缺,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项目风险很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上海“科创系”坚守硬科技投资的初心,把深厚的历史底蕴转化为新时期的优势:
一是坚持长线投资、价值投资。上海“科创系”三十年磨一剑,对硬科技投资的领悟最基础的一条,就是要遵循硬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不盲目追风口,做好长线投资、价值投资。因为硬科技是科技含量高、长周期、高风险、高壁垒、大投入。优质企业真正成长成为巨头往往是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但现在基金的周期比较短,难以适应硬科技的投资,很多投资人实际上是熬不住的。
二是敢啃硬骨头,国家需要什么,上海“科创系”就投资什么。集成电路这些年来那些容易被替代的技术和领域都已经替代的差不多了,对投资人来说“低垂的果子”也被摘的差不多了。未来要投资于真正的“卡脖子”、技术攻克难度大的国产替代领域,而这些更需要眼光和耐心。
在长期的实践中,上海“科创系”提炼出了三条投资纪律——只能投“产业链的最上游、价值链的最顶端、技术体系的最底层”。“三个最”可以称之为项目选择的纲领,“七个高”则是衡量项目的标尺:高素质团队、高技术门槛、高行业壁垒、高增长速度、高盈利能力、高市场容量、高研发投入。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是真正具有科创属性的投资标的。
三是发挥产业生态的综合优势。上海“科创系”已经形成了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 既有产业龙头、也有大批创新企业;
- 既有上百家的科研院所资源,也有大批的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网络;
- 既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港交所四大交易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又与一线券商、投行形成了全面合作;
- 既与元禾噗华、中芯聚源、韦豪创芯、武岳峰等大批基金建立了合作网络,也拥有上海最大的母基金生态圈;
- 既有贷款、担保、孵化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也有广泛的政府服务支持网络;
- 既有深厚的产业和政府背景,还有灵活的投资机制和市场化投资品牌。
综合这些优势,上海“科创系”既可以对早期的创新策源项目给予支持,又可以对接科技产业上下游资源,帮助企业快速的做强做大。上海“科创系”构建的创新生态、产业生态,正在帮助中国半导体产业“再上层楼”。
结 语
上海“科创系”见证和陪伴了中国半导体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三十年的风雨、三十年的悲欣,凝聚成上海“科创系”半导体投资深厚的历史底蕴。近日,上海科创/海望资本入选投中2021年度中资最佳创业投资机构top10、2021年度中资最佳创业投资机构top30,入选第一财经集成电路最佳投资机构、证券时报金鹰奖最佳集成电路投资机构、IC风云榜最佳集成电路投资机构、《硬科技评论》2022年亚洲半导体创业投资机构TOP30。最近,上海“科创系”所投企业共有7个项目荣获了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第五届”IC创新奖”,占全国(22个项目)近三分之一。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上海“科创系”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结果,更是全社会对上海“科创系”的认同。
近年来,大家看到了资本力量助推下半导体的火热。在火热的投资潮中,我们更需要冷思考,也需要沉淀的智慧。上海“科创系”是半导体投资中一支独特的力量,不盲从、不跟风、耐得住、看得远,这才是半导体产业长期发展所真正需要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过去几年,上海“科创系”的力量初步显现,一批又一批“芯”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半导体会有更崭新的面貌,而背后的上海“科创系”将发挥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