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市场短期波动不改芯片投资信心

2022/06/06
18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2021,对全球晶圆代工厂商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年份。IC Insights数据显示,这一年行业营收增速达到26%,为2010年以来最高记录。但是进入2022年,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传出的市场数据却不让人安心。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市场遇冷正在向产业链上游传递,导致芯片市场也出现波动。有消息称,高通已将其供应商的骁龙 8芯片订单缩减了10%~15%,联发科将2022年第四季度与供应商签订的入门级和中端5G芯片订单削减了30%~35%。

这使得一些人对芯片制造领域投资建设的决心又发生动摇。有观点认为,因“宅经济”刺激产生的芯片需求已进入放缓通道,未来芯片制造厂商将因前期的大举投资扩产,不得不进入激烈的“内卷”阶段。而当前股市下跌、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增加,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不可忽视,终端需求下降确实会对未来一段时期芯片供需造成影响。尽管现在晶圆代工厂商手中依然握有不少前期积累的订单,但是需求的降低,加上部分前期扩增产能陆续得到释放,未来一段时间芯片制造领域应不会出现去年“一芯难求”争抢产能的景况。

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对此前制订的芯片制造投资策略进行大幅调整。全球芯片市场一直存在一个因供需动态变化导致的“荣枯”周期,因为从需求推动,到投资落地,再到形成产能,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势必会出现芯片产能的扩增与终端需求的不完全同步,进而形成芯片制造市场的供需波动变化。然而,短期的市场波动不应作为重大决策的主要依据,影响对芯片制造领域投资的决心。

其实,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芯片制造投资仍在持续升温。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新的政策规划,除美国仍在继续讨论520亿美元芯片补贴法案之外,德国也在加大扶植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将投资140亿欧元吸引芯片制造商前往德国。西班牙政府也于日前宣布122亿欧元的投资承诺,推进半导体产业发展。

国际龙头企业未来几年在面向芯片制造领域的投资上也毫不手软。近日,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宣布该集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450万亿韩元五年投资计划,将致力于在存储芯片领域巩固领导地位、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6G通信等其他增长领域加强竞争力。SK集团也宣布到2026年将投资247万亿韩元,发展半导体、电池和生物制药业务。恩智浦将投资26亿美元在美国奧斯汀扩产,最快2024 年动工,2026年量产。马来西亚公司DNeX与鸿海全资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马来西亚新建一座12英寸晶圆代工厂,规划月产能4万片。

在此情况下,我国也应当继续坚定面向芯片制造领域的投资决心。近年来,元宇宙概念逐渐火热,使得VR、AR、XR技术再次进入主流视野,有望成为智能手机之后,拉动半导体产业的下一个增长点。此外,下一代通信、汽车半导体、高性能计算等,都需要大量芯片产能的支持。芯片产业的基础性地位不会动摇,也仍然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首先,我国企业应当保持与国际同步的扩产步伐。为避免落后于人,保持扩产步伐几乎是国内芯片制造企业的一个“必选项”。芯片制造工厂建设周期至少需要二年,今年建设,则将在2024年或稍晚才能投产。当前全球电子信息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一旦错过时机再要追赶上去,难度与投入的力量将会大得多。

其次,差异化竞争应是国内芯片制造投资建设中的重要策略。随着后摩尔时代的来临,追踪国际先进工艺演进步伐并非芯片制造领域发展的唯一方式。异构集成、先进封装等越来越成为国际芯片龙头实现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成熟工艺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多。这也将成为国内芯片制造业实现突围的重要方向。

最后,应当保持坚定信心与恒心。正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此前演讲时所指出,从事集成电路行业的投资,必须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恒心。集成电路的投入是有阈值的,需要长期、持续高强度的投资,投入如果在阈值之下,或者是阵发式的投入,基本很难达到效果,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作者丨陈炳欣

编辑丨邱江勇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