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风光了21年的iPod,输给了谁?
    • 苹果不再需要iPod,我们也是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苹果高调宣布:停产!

2022/05/12
638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1年,在那个时代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我们的娱乐手段也不像如今这样丰富,有一个能够播放音乐的MP3就足矣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娱乐需求。而就在这一年刚刚回归苹果的乔布斯带来了一台能够放在牛仔裤裤袋的超小型电子产品,它的出现几乎让全球所有主要行业都掀起了一场革命,而它的名字正是今天文章的主角——iPod。

可能很多读者都不知道,在推出iPod之前,苹果的主要业务是制造个人计算机,因此当时业界都不看好苹果,认为它简直是疯了,放着好好的个人电脑市场不做,非要跑去音乐播放器市场中掺一脚。然而事实证明,iPod是苹果史上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它是苹果打入消费者市场的完美设备,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并接触到苹果,它的意义绝不小于2007年发布的iPhone。

iPod在苹果历史上举足轻重,它把音乐刻进苹果的DNA,用小小的“砖块”撼动了传统唱片行业的话语权,是乔布斯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然而就在今天,在iPod诞生21年的日子,苹果对外宣布iPod Touch系列彻底停更,现有的iPod touch在销售完毕后再也不会推出相关产品线的新品。苹果在其官网中称:“音乐向来是 Apple 的内核之一。iPod 以创新方式将音乐带给数以亿计的用户,这不仅影响了音乐行业,也重新定义了人们发现、聆听与分享音乐的方式。”

其实在苹果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苹果官方的说法是iPod Touch系列停产,但并未明确声明iPod整条产品线都会被砍掉。或许苹果会让iPod Touch以另一幅面孔与我们见面,但大概率会直接砍掉iPod的一整条产品线。毕竟对于苹果来说,如今的iPod已经失去了意义。那么曾经风光无限的iPod,为何会沦落到被苹果嫌弃的地步,苹果还会把精力花在它身上吗?

风光了21年的iPod,输给了谁?

在长达21年的发展生命周期中,iPod发展出了多条不同系列的产品,从最初的iPod Classic到iPod Photo,再从iPod mini到人尽皆知的iPod shuffle,最后则是寿命最长的iPod Touch。其中有不少意义非凡的产品线,也有不少“转瞬即逝”的产品。今天就简单给大家回顾一下那些对于苹果和整个市场有着积极意义的iPod。

作为开创者,初代iPod(后来改名为iPod Classic)必然榜上有名,“口袋里的1000首歌曲”就是iPod当时的写照。体积小容量大,可以说解决了当时MP3的痛点。作为对比,当时市面上的大部分音乐播放器最多只能装下20首歌,而且想要把自己喜欢的音乐拷贝到播放器中的体验也是相当之复杂,就算导入后想要快速找到相应歌曲也是一个难题。

为了让用户使用iPod的门槛降低,乔布斯给它加上了简单轮盘追踪设计,这也是iPod当时最大的亮点,一改之前其他播放器只能用按键来进行操作的方式,消费者可以靠大拇指在轮盘上滚动来进行操作,并且,转的时间越长,列表的滑动速度越快。

再借助于iTunes这个流媒体管理软件,可以比较容易地把歌曲导入到iPod中,iPod + iTunes 的组合,让人们可以方便的购买、下载和聆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的数字音乐消费模式。毫不夸张地说,苹果把音乐播放器又重新发明了一遍,在这款产品上我们也能看出苹果对于产品的设计理念在当年是十分超前的。

也是从这款产品开始,苹果开始凭借iPod+iTunes的组合撼动了整个传统唱片行业的话语权,根据苹果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苹果在 2003 年推出 iTunes Store 后,以每首歌 0.99 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用户,在 6 天内就卖掉了 100 万首歌,第二年突破 1 亿首歌,乔布斯表示「这将作为音乐行业的一个转折点被载入史册。」

对于当时的苹果用户来说,要将网上下载的音乐导入 iPod 必须通过 iTunes ,这种软硬一体化的策略,让iPod和iTunes一度成为苹果最大的收入支柱。苹果软硬件结合的生态也在这个时候已有雏形。

但对当时的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其399美元(按照当年的美元汇率来算约合人民币5187元)的售价属实有些贵的离谱,虽然后面几代将价格下调至249美元,但价格依旧偏贵。或许为了让更多消费者接触到iPod,苹果在2005年1月推出了定位更低的iPod shuffle系列,与同期的iPod相比,它的尺寸更小且没有显示屏,被苹果称为世界上最小最轻巧的MP3播放器。其售价也从三四千元降至448元,相信国内许多消费者也是从这个系列开始接触到iPod并认识苹果这家企业。

事实证明,iPod shuffle系列成为了市面上最受欢迎的iPod产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3月,在530万台iPod中,iPod shuffle占到了180万台。而且市面上也涌现出不少采用iPod shuffle设计的第三方播放器产品,iPod shuffle就像现在的AirPods一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时尚符号。

2007年,苹果推出了最长寿且在国内知名度最高的iPod Touch系列,它与iPhone初代同年推出,同样运行了当时的iPhone OS X(即iOS的前身),不过当时想要升级系统需要消费者额外付费。之后的几年内,iPod Touch几乎与iPhone同年进步,尤其是第四代iPod Touch,它的配置与iPhone 4几乎完全一致(除了不能打电话上网),在价格方面却低了不少。

为了让iPod Touch更接近iPhone,国外有不少“大神”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苹果皮“,在用上这个配件后,iPod Touch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真正的iPhone,可以说iPod Touch是不少消费者接触到iOS的第一款设备。我仍记得当时班上就有不少买了iPod Touch的同学再拿去给淘宝改装成”iPhone“,只又省钱又能装*。

从iPod Touch与iPhone越来越相似这一点上其实就能看出,iPod的地位已经不像早些年间那样不可撼动。乔布斯曾在某次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够真正击败iPod的只有未来的智能手机,事实证明乔布斯是对的。能够随时随地播放音乐的iPod改变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成为很多人怀念青春的一个寄托。但随着iPhone设备的不断革新,云存储技术的发展,现在听音乐不受时间、地理、设备的限制,更加方便播放音乐、视频。

但如今iPod已经被iPhone取代,iTunes也已经以Apple Music的身份“复活”。可以说如今的iPod Touch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或许停产也是最好的结局。

苹果不再需要iPod,我们也是

iPod的消亡其实是必然的,随着智能手机和音乐播放软件的普及,已经没有多少消费者会为一台专业级的音乐播放设备买单。iPod想要存活下去,要么是成为一台专业且拥有苹果自家音频解码的设备,来满足那些专业音频发烧友的需求;要么像iPod shuffle继续走平价路线,为苹果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

但对于苹果来说,这两个做法都有些不符合实际。

在面对智能手机和网络音乐平台的冲击下,苹果也拿出了自己的应对措施,所以在2015年苹果也开始借鉴友商的捆绑方案,先是重金收购了Beats Electronics并获得其2000万曲库版权后,重磅推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服务——Apple Music。隔年苹果更是推出了改变整个耳机市场的AirPods,两者的结合进一步加速了iPod的“死亡”。

更重要的是,如今掌舵苹果公司的不再是那个对硬件设施过于狂热的乔布斯,如今的库克更愿意在附加服务上下功夫,或许如今的苹果已经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去改变世界。也不再需要再去思考如何造出第二台“iPod”。归根结底,“杀死”iPod的既不是iPhone,也不是云音乐平台,而是苹果自己。

正如iPod之父Tony Fadell所说,如果没有当年的iPod,就肯定不会有现在的苹果和iPhone。确实,在长达21年的寿命中,iPod给苹果带来了无数灵感,也正是因为它苹果才得以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软硬结合的服务道路,这种服务不但能够提升用户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苹果带来更多的利润。iPod虽然已经离去,但它对苹果的深远影响仍未结束。

或许未来,iPod会以另一幅面孔和我们见面,对于苹果来说,如今的iPod已经难以承载起音乐播放的角色,更有可能的是成为苹果的游戏机。结合之前苹果做iPod Touch的思路,它的性能表现其实跟同年的iPhone都差不多,在不支持通信模块的情况下,可能会有着更好的性能释放,也更适合那些喜欢玩手游的用户。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真的还需要iPod吗?如果单指音乐,我们可能更希望苹果能够推出一款音质和支持协议更加完善的AirPods,而不是期望出现一台带着耳机孔的iPhone 13。而在手游方面,对于苹果来说让iPod Touch以另一个角色“复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再见,iPod,希望下次再见面你能变得更好。

来源:雷科技数码3C组
编辑:定西

苹果

苹果

苹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国的一家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库比蒂诺硅谷,由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共同创立。公司最初从事电脑设计与销售业务,后发展为包括设计和研发电脑、手机、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提供计算机软件、在线服务等业务 。

苹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国的一家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库比蒂诺硅谷,由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共同创立。公司最初从事电脑设计与销售业务,后发展为包括设计和研发电脑、手机、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提供计算机软件、在线服务等业务 。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