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国办发〔2022〕9号)原文: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汽车、家电、家具、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适当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
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兼具降低老旧产品环境污染、节约资源能源和促进消费更新三重属性,是国家制定促消费政策的必然内容。
李震彪 中汽政研汽车产业政策研究部 副总监
2019年6月1日,《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715号)正式实施,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征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此后,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制度升级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对涵盖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法规政策标准体系的修订,同时开展了多项针对非法拆解点的专项打击行动,推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市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行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国取得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已超过1000家,目前仍有许多业外企业和资本在积极申请进入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下一步,中汽政研将继续支撑相关部委进一步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政策和标准,开展包括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要求、报废汽车破碎技术要求等在内的政策标准制修订研究工作。
当前,我国每年报废机动车回收数量占保有量的比例不到1%,与发达国家4%—6%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保有量的继续增长和报废比例的逐步提升,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5月1日起,新版《机动车登记规定》将正式实施,我国报废机动车异地报废正式放开,结合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局限于某一区域发展的格局可能将会被打破。
动力电池的高效回收利用,可以缓解我国钴、锂等战略资源的对外依赖风险。据中汽政研预测,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钴、锂、镍、锰的理论回收量可占新车消费量的10%以上,未来随着动力电池退役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缓解我国稀有金属资源对外依赖的贡献度会进一步加大。我国已发布实施了一系列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政策标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回收服务网点数量进一步增加,梯次利用商业化应用进程逐步加快,再生利用产业化规模快速增加。但也仍存在政策法规约束力不足针对性不强,政策管理力度不够,规范高效的回收体系未有效建立,综合利用经济性不明显等问题。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已基本具备了退役动力电池批量处理的能力,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重点应是构建规范高效的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络体系,将散落各地的废旧动力电池规范有序的回收,防止行业无序发展。中汽政研将依托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战略联盟,联合上下游企业搭建动力电池回收服务平台,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推进废旧动电池的规范高效回收。
中汽政研绿色循环研究团队,主要协助和支撑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汽车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并直接参与了多项相关政策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