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地平线公开了高速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领航辅助驾驶方案。
这套系统被称为地平线Pilot 3,搭载了3颗征程3芯片,单颗芯片算力5TOPS,共计15TOPS。
在传感器配置上,搭载了6颗摄像头,包括1颗前视1颗后视和4颗侧视。在Demo车型上,与这套感知方案打配合的是高德的高精地图。
地平线表示,如果需要升级至“行泊一体”,还需要再增加4颗用于泊车的环视鱼眼摄像头。在地图方面,未来会根据车企的需求做相应的供应商选择。
预计年内有4家车企的多款上市新车将搭载地平线Pilot方案。
搭载地平线Pilot 3系统的Demo车
地平线介绍,Pilot 3有四个核心优势:
第一,360度周视视觉感知,可以应对高速复杂场景。侧前视感知可以提高车辆近距离并线、相隔车道并线,以及匝道路口盲区目标检测能力。侧后视/后视感知的作用在于侧后方来车检测,提升变道性能及安全性。
目前,采用360度周视视觉感知的车企主要是特斯拉和小鹏汽车,据了解,理想汽车的最新车型L9也将采取这一方案。
按照地平线的说法,大多数企业不采用这一方案的主要原因则在于:算法门槛高以及对域控制器的散热能力要求高。
这就涉及到了地平线Pilot的第二个核心优势——被动散热域控。
目前,域控制器的主要散热方式是风冷和液冷,地平线通过软硬件一体化设计,降低了域控制器的功耗,同时地平线与合作伙伴对域控制器的外形进行设计,加强了域控制器本身的散热能力。这一优势可以让域控制器的成本更低、以及适配更多不同能源类型的车辆。
第三个优势就是高算力应用效率,可以支持“行泊一体”架构。
目前,大多数车企的泊车功能是需要单独的芯片支持的,地平线做了一体化设计,3颗芯片既可以满足行车需求也可以满足泊车需求。
按照地平线介绍,这3颗芯片分工不同。在行车环节,一颗芯片负责前向感知、视觉定位、融合定位,另一颗负责侧视感知、后视感知、MCMOT(多类多目标跟踪),最后一颗则负责多传感器融合、预测/决策规划。
在泊车环节,则分别支持前向感知、规划决策;环境建模、视觉定位;环视感知、IPM感知。
第四,就是架构可剪裁、可拓展,满足不同车企需求。
也就是说,地平线可以单独提供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也可以打包自主泊车等功能,车企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配置。
和其他车企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一样,地平线NOA也只能在有高精地图支持的高速路、快速路开启。地平线介绍,目前在北京地区有高精地图支持的区域都可以开启NOA。
据地平线介绍,Pilot 3是即将量产的解决方案,预计在今年7月底正式落地。关于城市场景的领航辅助驾驶,地平线则透露,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会有量产方案落地。
截至目前,地平线征程芯片出货量已突破100万片,获得45+个前装量产项目定点。
已公布搭载地平线征程芯片的有长安UNI-T、奇瑞蚂蚁、长安UNI-K、广汽埃安AION Y、东风岚图FREE、江淮汽车思皓QX、广汽传祺GS4 Plus、上汽大通MAXUS MIFA概念车、2021款理想ONE、长城哈弗H9-2022、长安UNI-V等车型。
除了即将交付的NOA方案外,地平线的ADAS解决方案已经快速实现落地。Mono单目前视感知方案已于2021年率先实现规模化前装量产,定点车型达10余款。
除此之外,地平线Halo车载智能交互方案也拥有了接近50个量产车型的合作,包含预研、定点、量产车型,在搭载视觉感知的智能座舱市场的份额占比超过62%。
按照规划,征程5将于下半年量产上车,算力达到128TOPS。从产品规划路线图来看,征程6的算力将达到512+TOPS以上。
地平线一直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产业,这一策略让地平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正在成为产业里越来越核心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