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最大的新闻,就是苹果今年的首场发布会了。作为一个实用主义果粉,我躺在床上半睡半醒看完了整场。
我要承认,发布会的前半场我是睡的。我之所以是个实用主义果粉,是因为不会由于某个新的配色、新的功能、甚至新的造型,就去入手苹果的产品。更不用说这次新的”苍岭绿“iPhone13,对我们这些饱受煎熬的大A股韭菜来说,真是深深的灵魂一击。
堆料是我对这场发布会的总结,iPhone SE、iPad Air,以及最后重磅推出的M1 Ultra和Mac Studio,都符合这个思想。只不过各个产品堆料的本质原因有很大区别。
iPhone SE的“SE”,是“Special Edition”,也就是特别版本的意思。只不过,这款产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尤其是和同等价位区间的安卓友商相比。这次的iPhone SE堆了A15和5G这两个料,也是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看了一圈空气评测,普遍认为这款机器主打非苹果用户,去低成本体验iOS的完整生态。
讲到iPad Air的时候我醒了一下,苹果把M1芯片堆了进来,但屏幕仍然没有高刷、存储仍然是64G、256G两档,这波刀法也非常精准,强行拉开和iPad Pro的区别。
作为重度使用者,我的iPad Pro已经用了三年,主要用来做三件事情:看文章、手写笔记、刷视频,从来不觉得处理器是制约性能的瓶颈。说实话,我没感觉出来iPad的瓶颈在哪,同样也不觉得自己需要用到Pro级的性能,果然是“实用主义”果粉实锤了。
整场发布会的高潮是M1芯片家族的新成员M1 Ultra。关于它的详细解析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它真的是“堆料”的典范。
M1 Ultra的设计非常简单直接,两颗M1 Max通过某种总线接口拼在一起,就成了M1超级加倍的版本:20个CPU、64个GPU、32个神经网络引擎、128GB统一内存、800GBps内存带宽、超过1000亿个晶体管、台积电5纳米工艺。作为目前能拿到市面上能买到的产品,业界顶级,毫无疑问。
有意思的是,上星期的周报写的就是Chiplet芯粒,以及芯粒之间最新的互联协议UCIe。UCIe还热乎着,苹果直接就给出了自己的产品:我不需要UCIe,而且我已经搞定了超大“芯粒”的互联。
这种看似简单的堆料设计,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这是一个系统问题,从芯片的工艺、封装、逻辑设计,再到软件的适配和整合,每个环节都需要处理好。英特尔搞一个12代的大小核,还要专门设计调度软件,以便高效分配任务在哪个核上运行,微软也要专门优化操作系统,从而充分释放每个核的性能和优势。
而苹果在发布会里就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我们靠UltraFusion技术把两个M1 Max连在了一起 —— 让人有种“云深不知处”的感觉。当然这几天也有媒体披露,UltraFusion本质是基于台积电的第五代CoWoS Chiplet技术,并在它的基础上做了更多优化。这些技术内容在周报里就不再展开了,之后的文章里我们再详细讨论。
所以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电脑能用得上超级加倍的M1 Ultra?苹果的答案是:Mac Studio。
Mac Studio的性能规格不用多说了,可以理解成苹果目前性能最强的Mac电脑。对于我来说,这又是超越认知的存在:有多少工作室需要同时处理18条8K ProRes视频轨道?
不过我相信,这样的工作室应该不在少数,而且他们做的应该都是百万级的片子,是否要花几万块升级电脑、从而带来哪怕百分之几的工作效率提升,这个问题是不需要思考的。更何况,Mac Studio带来的提升远不止百分之几。
苹果给Mac Studio提出的口号是“造梦”,果然做梦不需要成本,而造梦的成本却是巨大的。
同样是堆料,有的堆的是生态,有的堆的是刀法,有的堆的是技术,有的是堆梦想。12年前,Simon Sinek在TED演讲里介绍过,领导者都是先说“为什么做”,再说“怎么做”,最后才说“做了什么”。苹果在乔布斯时代就是遵循这个原则,直到现在也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