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大体量的下游需求,电解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相关企业如何占据竞争优势成为其不断求索的议题。
新能源市场持续走高,电解液赛道竞争加剧。
近日,海科新源与湖北枝江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拟投资105亿元于湖北宜昌建设新能源电解液溶剂项目。
该项目包括年产电解液溶剂25万吨、电解液添加剂1.27万吨。一期计划2022年3月动工。预计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
海科新源成立于2002年10月,主要致力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和高端丙二醇、异丙醇、1,3-丁二醇等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锂电池材料、医药、日化、香精香料、基础化学等领域。
无独有偶,2月28日,维远股份与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签署了《2万吨/年高纯碳酸二甲酯技术许可协议》,获得日本宇部拥有的通过碳酸二甲酯生产高纯碳酸二甲酯的技术许可。
该项目是海科新源募投项目“10万吨/年高纯碳酸二甲酯项目”的一部分。而高纯碳酸二甲酯则为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溶剂。
高工锂电注意到,除上述电解液溶剂扩产外,电解液项目也成为众多企业不断加码的“香饽饽”。
自今年开年以来,包括永太科技、江苏国泰、航盛锂能、中欣氟材、日科化学等企业动作频频,纷纷布局。据不完全统计,电解液项目扩产规模超58万吨,投资金额超33亿元。
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电电解液出货50万吨,同比增长100%。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预计到2025年,电解液的市场需求将达百万吨级别。面对如此大体量的下游需求,电解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相关企业如何占据竞争优势成为其不断求索的议题。
从众企业一系列的动作中,我们也可一窥电解液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是,海量市场需求,实现规模化系重点。
TWh时代方向确定,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向百GWh级产能发起冲锋,对锂电材料的需求规模加速由万吨级、十万吨级向数十万吨、甚至百万吨级演进。
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认为,电解液使用材料大部分为甲类化学物品,然而目前精细化学品的扩产逻辑已经解决不了锂电池行业的需求情况,必须导入大化工思路。
因此,在大化工思路的指引下,谁具备规模化产能输出能力,谁就更有可能抢占市场份额,占据竞争优势。然而,规模化产能建设的背后是技术、人才、资源、资本等多维度因素的加持,对企业自身实力实则一大挑战。
二是,原材料紧缺,电解液一体化布局成关键。
随着动力电池新周期的到来,强劲的下游市场需求只增不减,电解液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同时,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电解液价格有望持续走高。价格飞涨,供应吃紧,如何稳定上游原材料来源成为一大关键。
面对此情形,电解液企业如只一味扩张产能,将有可能陷入供应链“断层”困境。因此,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致胜,构建溶剂、添加剂、电解质等原料配套闭环,不断强化供应链、垂直一体化布局成为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