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动力电池市场,正在从原本的“卖方市场”,向着“买方市场”转变。
不久前,蔚小理三方联手增资欣旺达的消息曝出,不仅使得欣旺达的股价攀升,更是在行业内引发了小范围的轰动。
一方面,出于对于欣旺达的好奇心,吃瓜群众想不明白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怎么就突然获得了三家头部新势力的同时青睐;另一方面便是,如此反常动作的蔚小理,似乎正在推动一种新的格局产生。
通过长期的数据,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宁德时代、弗迪(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企业,正长期占据着行业的主流地位。
仔细思考,如此这般局面的原因无外乎两点,除了企业自身技术与供应链体系足够稳定之外,很大一部分来自车企们的肯定与支持作用。
辩证地来看,当动力电池供应商绑定某一家车企时,危与机同时出现的概率并不小。
机遇在于,伴随着车企订单的持续“滋养”,电池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不会太难。
然而另一方面,假如车企心生二供,甚至自研的心思,已经压了重注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们,便不得不做出另外的打算。
夸张点说,现在的动力电池市场,正在从原本的“卖方市场”,向着“买方市场”转变。
蔚小理这样的整车企们,正试图在动力电池供应,甚至整个动力电池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而且可以看到的是,关于本次蔚小理三方联合对于欣旺达的增资,就像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市场博弈。
01、就像是“商量好”的行动
蔚来李斌曾经提起过,在蔚小理高层之间,有着一个“指点江山”的小群,一起讨论行业,应对市场困难所用。
借此猜测一番,就“欣旺达增资”一事,蔚小理所表现出来的步调一致,是否也有可能是三人“头脑风暴”之后的结果?
事实上,哪怕真实情况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一件事:车企苦“电池”久矣。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势来袭,三电系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其中,以“心脏”著称的动力电池,也随着整个市场的炙手可热,在业界和坊间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度。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动力电池,才是车企们所青睐的好电池呢?
基础的三点:足够安全、成本可控、供应稳定。
想必没有车企希望自己正在“红海”拼杀时,却因为安全、供应问题,拖了后腿;再加上不受控制的电池价格浮动,车企们想要实现的“降本增效”,也是难上加难。
对此,动力电池企业们或许会很委屈。技术实现上,电池安全常常被放在第一位,甚至可以做到不起火、不爆炸;但是当上游原材料涨价时,动力电池企业也很难自我消化掉多出的成本。
至于供应方面,车企可以通过包产线保证稳定供应。
道理大家都懂,但关键在于动力电池企业对车企表现出的不透明性,以及车企想要掌控更多主动权之间,碰撞出来的矛盾。再加上利益方面的分配不均,谁都想要更赚钱,哪怕是蔚小理、宁德时代,无一例外。
事实上,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作为重要零部件的动力电池,值得车企们“礼贤下士”“价高者得”;但时至今日,随着市场工艺的成熟,可选择性增加,车企们还会愿意继续看某个企业的脸色吗?
个人感觉,并不会。
于是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推动、行业资源再分配、后来者前赴后继等,当逻辑上说得通时,往往就会有人愿意站出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说是蔚小理三家共同的意愿也好,说是行业“制衡”的潜规则也罢,随着头部造车新势力亲自下场加注,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想不变化也难。
只不过,依旧值得思考的一点是,为什么会是欣旺达?
02、欣旺达,凭什么?
2月24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获得了19家企业高达24.3亿元人民币的增资。
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江苏车和家汽车有限公司,Sky Top LLC,以及苏州蔚瑞,而这三家企业对应的便是理想、小鹏和蔚来三家头部新势力。
据了解,本轮增资过后,理想、小鹏、蔚来的关联公司将分别持有欣旺达电池公司3.2%、3.2%,以及2.0%的股份。尽管所占股份不多,但关键点在于,三家车企表现出来的坚定态度。
从蔚小理的电池供应商来看,宁德时代是名副其实的“一供”。
尽管小鹏与亿纬锂能、中创新航有所合作,但可以确定的是,蔚小理三家还是需要“依赖”宁德时代的电池,才能够支撑起月交付量破万的成绩。
当然,另一方面来讲,并不是宁德时代的电池不够好,才使得三家选择“另起炉灶”。这其中,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车企们自身的考量,以及来自市场的调节。
尤其是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增生,蔚小理们会自然而然地走向“降本增效”的路。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掌控更多的主动权,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才能安心。
那么要如何去实现呢?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排名第十的欣旺达,很符合这个条件。
一方面,蔚小理不可能去找那些强势,或者已经被其他车企标定过的企业,用以实现自身的电池自由。
另一方面,蔚小理也不会希望,新的合作伙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白白浪费了金钱和精力。
于是“不务正业”且又在动力电池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欣旺达,成为了合适的人选。
欣旺达成立于1997年,具备多年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积累。但做手机电池出身的它,主要营收并非动力电池,而是在于消费电子领域;直到2008年,欣旺达才逐渐开展动力电池方面的业务拓展。现在的主要客户有2家——央企东风和自主吉利。
营收主要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的欣旺达,不可能因为看到动力电池市场的火热,就轻而易举地丢掉自己长时间经营起来的“根基”。
但递到嘴边的肉,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如此这般,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在2021年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排名中,欣旺达以全年装车量2.06GWh的成绩,进入了前十的行列。
虽然与宁德时代相比,两者之间40倍的差距,不禁令人望而生畏;但回过头去看,欣旺达的发展潜力,并不小。
从技术路线来看,欣旺达汽车电池采取HEV、BEV和PHEV等多线并举的战略。而且透过上图也不难看到,欣旺达的动力电池技术,已经经历了不少的市场考验;换句话说,无论是小鹏G3,还是五菱宏光MINI EV,都足够打消掉一些客户的顾虑。
03、没有谁“不可替代”
前段时间,工信部发布了2021年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运行情况。
根据公告,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高达324GWh,同比增长106%。再加上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业的集合,锂电全行业总产值已经突破6000亿元大关。
作为锂电全行业占比高达68%的支柱,动力电池行业在风口的加持下,势必还会走得更久、更远。
然而,在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当然会有更多的玩家希望参与进来,就如同不少手机厂商“all in”造车一样。
欣旺达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常年积累的供应链方面,还是业界的人脉方面,其都有能力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再不济,还有消费电子的主阵地,能够支撑。
或许正是看中欣旺达“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才有了本次蔚小理的携手投资。至于另外的角度,沉寂已久的动力电池市场,也是时候改换一下规则了。
至少,要更多一些平等、公平。
文章最后想说,谁都有可能被替代,而且从车企的角度来讲,扶持二供、三供或许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如何打破固化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进而从中获利,更好地产出令大多数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越竞争,越公平,只有公平竞争的环境,才有可能引导更多的玩家加入进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值得庆幸的是,在整个行业的推动下,那一天的到来,并不会太遥远。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