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从东三省开始的电力紧缺风波逐渐蔓延至各省份,由于拉闸限电导致的交通堵塞、工厂停工甚至是安全事故相关新闻这几天在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
得益于中国强大的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作为中国人,近些年来大家似乎已经很少体会到没电的痛苦了,00后出生的一代甚至可能都没有体验过微弱烛光下的的夜晚。
2020年,我国全年发电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发电量超过全球发电总量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发电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相比之下,美国近十几年发电量反而止步不前。因此中国在2010年左右就完成了在发电量上对美国的反超,并且差距逐步拉大。
但从人均上看,中国发电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0年,中国人均耗电量仅位居全球中等偏上位次,位居马来西亚、匈牙利、智利等国家之后。
因此目前的中国,可以说一方面具备全球最强大的发电能力、具备最大的发电体量,一方面远远未达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无需继续提升发电量的阶段。
那为什么突然就出现拉闸限电的问题了呢?
01 供给——煤炭价格涨疯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此次大范围停电主要原因就是电力供应短缺,而之所以出现电力供应短缺,主要因为我国发电来源过于依赖火电。
虽然近十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光伏等发电比例逐步提升甚至可以说是飞速提升,但直到2020年,中国全年发电量中依然有超过7成的电力来源于火电。
而我国火力发电量中接近90%使用的是煤炭,相比之下美国的火力发电燃料来源中,天然气占比约为41.4%,煤炭占比只是接近18.9%。
因此,我国的火力发电,本质上就是煤炭发电。这和我国煤炭产量也有很大关系。2020年中国煤炭产量在全球来看超过第二名到第十名国家总和。
但与此同时,中国煤炭消费量依然是煤炭产量的两倍以上。
因此,就算煤炭产量已经独步全球,中国依然无法实现煤炭自给,需要大量煤炭进口补足缺口。全球煤炭产量与价格波动,将会严重影响中国本土煤炭供应。
而2021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煤炭进口运输成本巨幅增加、政策因素导致我国从某些国家煤炭进口大幅下降、海外国家经济复苏对煤炭需求增加,以及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下煤炭产量无法扩大等多重因素叠加,煤炭价格持续飙涨(下图中动力煤为用于发电的品类)甚至有钱也买不到,这才导致电厂煤炭短缺,只能控制火力发电,各省相继出现拉闸限电的问题。
02 需求——全社会用电量持续提升
受我国疫情稳定基本实现完全复工复产与海外疫情反复影响,2021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尤其是面向出口的工业企业高速运转。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051.4亿元,同比增长49.5%。1—8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扭亏为盈,1个行业持平,仅2个行业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工业企业马力全开。根据发改委数据,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1.3%。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工业用电贡献率明显超过往年水平,工业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近70%。
供给侧煤炭紧缺电力供给有限、需求侧工业企业用电需求旺盛,电荒就这么来了。
03 援兵——可再生能源储能是硬伤
近些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突飞猛进,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甚至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超越,我国企业在各个环节占据压倒性的市场份额。
就算相比美国,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上也不相上下。从2020年到2022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可据预测2022年也顶多是个20%几的水平。
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不但目前就已经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而且在新增发电容量上,近五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已经显著超越煤电,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志非常坚定。
那为什么在我国明显具备可再生能源技术优势、产业链控制能力与政策扶持力度的情况下,不能把可再生能源发电搞得再激进一些呢?
主要原因之一是无论是光伏发电、风电还是水电,都不可避免要靠天吃饭。比如持续阴天环境光伏发电就停摆、持续无风环境下风力发电机就失效、缺水的年份水力发电就干着急。
但反过来,持续大晴天的时候、刮大风的时候、涨大水的时候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又会产生过多的电力。
简单一句话: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远远达不到火电和核电的标准,并不能够提供一张足够靠谱的电力网络,比如作为风力发电大省的东北三省在缺电期间风力发电就赶上了坏时候,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因此需要能将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电力的储能技术。
而目前大规模储能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虽然我国走在前列,但依然不足以支撑可再生能源上网电力的稳定性。
“拉闸限电”无疑是当前时局下电力部门的无奈之举,而若想让拉闸限电不会成为长痛,那么必然要坚定推动电力结构的转型,减少对既污染高、又受限储量的煤炭的依赖,当然核心还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全力攻坚储能技术。
至于某些扯到“阴谋论”的文章,看完笑笑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