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小米智能眼镜没有空间定位,Facebook眼镜甚至没有显示单元。智能眼镜赛道的复苏,从重新认识市场开始。
他们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一步到达AR眼镜这种下一代计算平台的跳跃,而是选择在技术上做减法,在用户需求上做聚焦的路径。
登场有多惊艳到手就有多失望
智能眼镜并不是什么新风口,科技大佬们对智能眼镜都情有独钟。谷歌、微软、英特尔,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都多多少少研发过相关产品。
8年前发售的初代Google Glass售价高达1500美金,还存在应用不多,以及有侵犯隐私风险等问题,这一度重创整个智能眼镜赛道。
2014年9月亮相的BaiduEye至今未上市。2017年Snapchat推出的智能眼镜Spectacles,至今已经推出第三代了,每一次都在改进,但依然未受到市场欢迎。
Snap在2016年首次发布了内置摄像头的智能眼镜Spectacles,但因为外观夸张,操作不流畅,用户使用场景不明等原因,最终一代产品只售出15万件左右,损失了近4000万美元。
而亚马逊的EchoFrames则像是其语音助手Alexa的辅助产品,让语音助手随时在线。
2018年英特尔公开了一款Vaunt智能眼镜的概念设计,由于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同年4月英特尔关闭New Devices Group部门,并终止2月公布的Vaunt智能眼镜项目。
AR眼镜的核心难点目前无法一步实现
智能眼镜的表现依旧被性能制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只是智能手机的另一个屏幕,即使是独立的操作系统,功能也是相当简单和匮乏。
不过,除了语音交互、拍照、导航等手机都能实现的功能或者控制手机的功能,AR的炫酷应用场景仍停留在幻想。
对于看起来高大上用起来有些鸡肋的智能眼镜,消费者并不想买单。
AR技术的成熟有赖于传感器、显示、电池等领域的共同演进,AR当时处在起步阶段,还看不到巨大的突破。
AR眼镜今天的核心问题,是算力和能耗无法兼顾,所以只能采用分体式设计,即便如此,真AR眼镜现在因为显示机制的限制,重量仍然过高。
在智能眼镜这样一种品类里,由于基础硬件的就绪、成熟还需要时间,而空间感知显示等因为技术、成本问题短期内甚至看不到重大突破。
Facebook和雷朋合作走起时尚路线
近日,Facebook发布了一款叫[Ray-Ban Stories]的智能眼镜。这次,Facebook和雷朋合作,前者负责技术,后者负责设计。
这款眼镜搭载了骁龙处理器,配有两个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内置开放式扬声器,三个麦克风,支持蓝牙,配有电容式触摸板,内置电池。
Facebook给它的定位是全天候可穿戴设备,充电后有6小时续航,还配备了专门设计的便携式充电盒,如果充电盒也是满电状态,眼镜还能多待机3天。
在外观设计上已经非常接近目前的太阳镜,镜框有圆形的Round、方形的Wayfarer和介于两者之间的Meteor三种类型可选,以满足不同人群、脸型的佩戴需求。
其采用触控操作,内置扬声器和麦克风,支持拍照、录像、听音乐、语音通话等功能。
Facebook的策略就一目了然了:先发布在技术上迂回的保守产品,吸纳最广泛的消费群体,奠定用户基础。
Facebook预期在2030年以前,使用者将能更方便地通过智能眼镜远程操控,并且像是在朋友身旁般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也预期智能眼镜将会改变传统互动方式,甚至将成为智能型手机之后的全新运算设备。
小米光波导技术稳健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近日小米推出了一款概念新品——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其外观与普通眼镜几无区别。
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采用了Micro LED光波导技术,将芝麻粒大小的Micro LED微型显示屏隐藏于镜架之中,通过光波导镜片的折射和扩散,让图像画面即时呈现至眼前。
还集成了四核心ARM处理器、电池、触摸板、Wi-Fi/蓝牙模组、摄像头等,总计达到497个元器件。
小米的做法是,没有将智能眼镜当作手机的第二块屏幕,而是独立操作的全新智能终端。
除了基本的通知显示、通话等,也可独立完成导航、拍照、提词器、图像和自研语音实时翻译等功能。
当下智能手机的发展依然火热,真正的洗牌阶段还没到来。
在这个时间点上,用一款大众消费品来宣告自己进入另一个智能可穿戴领域,无疑是最稳健的做法。
结尾:
在当今这个高度互联网化的时代,一款产品除了要有过硬的质量、足够的实用性以外,还必须具备超强的推广基础。
作者 | 方文
部分资料参考:
新浪VR:《小米智能眼镜都探索了什么?》
极客公园:《智能眼镜革命:从功能机到智能机,转折点临近》
第一财经:《苹果Facebook押注智能眼镜《失控玩家》离现实更近了》
字谜科技:《小米发布智能眼镜探索版除了秀“肌肉”还能干什么》
笔动科技:《在一夜之间,智能眼镜进入交互2.0时代,智能手机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