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一、混合动力在中国的销售分布情况
    • 二、混动的发展方向
    • 小结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混动HEV在中国的发展状态

2021/08/30
316
阅读需 6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在8月结束前,我想对当前国内的混合动力(这篇文章里不特别说明时,混动指的都是不插电的HEV)车辆的状态做一些梳理和分享,使用的数据是中国的零售数据。

从1-7月的数据,能有以下的结论:

  1. 混动产品的推动过程,是厂家自发对自身燃油车产品的替代过程,所以呈现出比较强的计划性。目前丰田和本田两家最有决心的企业进度都还可以,在他们的主导下1-7月,混合动力的零售数量为29.31万。
  2. 接下来混动的增量主要还是看日产。其他品牌方面,长城在Wey品牌上的混动策略是否有效待观察;领克的混动战略好像时断时续没有很大的决心,这和领克的PHEV的状态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3. 从地域来看,混动在限购城市没有特别大的优势,但是和日系在国内的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品牌偏好)有关系。
  4. 卖混动的策略,并不是消费者因为经济平衡性的节油效果从而选购此类型的车,而是更像动力配置里面的一个自带属性。从价格区间来看, 10-25万的混动销量为9.15万台,15-20万的1399台,20-25万的是目前是销量主力,14万台,而25-35万的也有6.02万。看混动的发展方向,在补贴退坡以后,电池可能从0.5kWh,自由调节到2kwh,然后往上配置到10kwh这个范围。

接下来就一起看一下具体数据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混合动力在中国的销售分布情况

(1)品牌

混合动力的技术路线,目前推动比较成功的还是本田(13.55万,占比46%)和丰田(15.64万,占比53%)。这句话从2016年开始就一直这么说。单纯来看,从混动本身的认知度来说,其他品牌很难有机会在这个市场能让自己带上混动的基因。从今年的预期来看,缺芯也会导致混动的供应问题,估计按照当前每个月4.18万多的数字,后面会减速,全年预期比曾经预测的50万少一些,估计45万左右。

 

图1 2021年1-7月混动的上险情况

(2)价格分布

真正能把价格做到10-15万这个区间的只有丰田,这部门大概占了它的总销量一半左右,剩下的价格主要在20-25万。本田的主力区间分别在20-25万和25-35万。所以两家日本企业的策略是不同的,本田是在大车上做混动,让大车具备合规的要素,所以本田的油耗在没有新能源对冲的情况下,不是特别好;丰田在小车上也能做下来,其实在未来5-10年具备持续经营的手段,所以丰田在电动化领域一直不算特别着急。

图2 中国混动的价格区间

10-15万的卡罗拉和雷凌还是非常稳的,本田的艾力绅和奥德赛玩的是大车混动战略,相比于SGM的GL8,还是在油耗限值下更能持续一些。20-25万的车型,能看得出来日本车企是期望一步步把混动的比例提高,处于渐进式规划。

图3 中国主要车型的价格区间端

 

从当前的数据来看,混动技术路线是属于取决于供给的模式,让混动配置混杂在燃油车里面。

(3)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来看,混动没有特别强的地域性,偏好日系车的广东地区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可以认为HEV就是按燃油车的供给渗透来分布的。

图4 混动的地域分布

 

图5 分省份桑吉图

从地级市来看,最大的需求地广东也没看到特殊的高渗透率,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买燃油车和混动车的数量正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消费者认为这两者并没有区别。

图7 广东分城市渗透

二、混动的发展方向

我把HEV和PHEV在月份和价格方面的区间给拉出来大家看一看

图8 2021年HEV和PHEV的月度销量

 

图9 HEV和PHEV的价格分布

 

特别是我把HEV和PHEV分价格段车型数据对比来看,更能反应问题。

小结

我觉得目前来看爆款车型,PHEV的销售打法和混动不是一样的,PHEV往增程去做法的路线是能突围的。混动围绕油耗的路线不一定能走得出来,目前来看只有依靠较高的续航里程和纯电的体验,能让用户的使用习惯过渡到纯电使用的PHEV/EREV,才有持续价值。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笔者 朱玉龙,一名汽车行业的工程师,2008年入行,做的是让人看不透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我学的是测试和电路,从汽车电子硬件开始起步,现在在做子系统和产品方面的工作。汽车产业虽然已经被人视为夕阳产业,不过我相信未来衣食住行中的行,汽车仍是实现个人自由的不二工具,愿在汽车电子电气的工程方面耕耘和努力,更愿与同行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