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的规律和法则会把这群“野蛮人”打得满地找牙。
恒大的漩涡还在继续,这头东方雄狮病了,还病得不轻。
8月19日,恒大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约谈了,大概意思就是恒大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最近负面新闻很多,要稳住别崩了。
就在当天,业内还爆出消息称,小米、蔚来等都在和恒大商谈收购后者电动汽车部门股权事宜,但内部回应称商谈尚处在初期环节。
时间再往前推几天,恒大发布消息称在与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
恒大资金压力很大,正在断臂求生。
从最开始大手笔“买”遍汽车供应链造车,到扬言要做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集团,画风一转,恒大突然要出售汽车业务,短短2年时间,恒大就在造车之路上败下阵来,对于非常精明和成功的商业大咖许家印来说,的确有点讽刺。
其实不光是恒大,另一家进入造车赛道的地产“野蛮人”宝能,近期也陷入第二批裁员、负债预期等舆论压力,和恒大一样,自从进入到造车领域,投资汽车产业链公司,买下了观致汽车和DS的工厂,还没等汽车业务有起色宝能就迎来了自己的拐点。
同样是作为地产商,无论大小,无论过去这个老板多么NB,一旦他们踏上造车之路,这个市场和行业总会带给他们沉重且惨痛的教训。
之前很多人在问,恒大和宝能是不是真的想造车?两位老板是不是有汽车梦?然而在他们踏入门槛之前就被无情劝退,成王败寇,想不想造车又有什么意义呢?
新能源汽车的梦很美,但地产商别下海造车,这不仅是恒大和宝能的答案,也是过去几年融创、华夏幸福、富力等地产商们深深的痛。
01 造车是XX正确
在弄清楚地产商们为什么都倒在了造车的门口前,还得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要造车。躺在房价上涨、约30%利润的黄金时代去赚钱不好吗?非得要拼死拼活在只要5%利润的汽车赛道上苟且偷生。所以一定是有什么力量在驱使他们前赴后继。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房地产行业本身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周期,由于房子不是快消品,故而更新速度很慢,当一个国家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房地产市场就会萎缩,企业数量就会减少,降温潮必定会到来。从万达到融创,包括众多中小房企的收缩,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同时随着国家持续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坚持“住房不炒”的理念,房地产商的“去房地产化”运动趋势明显,面对地产市场环境变化,寻求多元化发展的房企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板块。
其实从新能源产业启幕之时,房企布局新能源产业就早已拉开帷幕,万达5亿元投资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华夏幸福收购合众新能源过半股份;富力集团参股华泰汽车;珠江投资19.23亿元战投广汽蔚来……近年来,房企跨界布局新能源的投资总额已达数千亿,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房企入局的新消息传出。
造车是实业,是制造业,是未来科技、制造、工业的集大成者,也是国家在大力倡导的方向。特别是国家已经提出了要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已经为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所以造车是政治正确,从中央到地方,一方面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推动,在新的新能源赛道上,中国汽车产业的繁荣和进步需要更多新玩家;另一方面是不少地方需要产业引入和升级,纷纷为汽车工厂、基地的落地提供机会,出钱、出地、出力。
新能源、电池产业、汽车可以说将成为碳中和道路上最重要的环节,这是新的机遇。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似乎来得比很多人想象中快,比如“蔚小理”三家新造车巨头的带路月销破万,比如新能源市占率从2015年的1%,到如今的10%,都给一些后来者和在新能源之路上的玩家看到了新的机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汽车是大产业,上下游巨长的产业链,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毫无疑问,无论是恒大还是宝能,亦或者其他地产商,以他们敏锐的嗅觉,绝对不能错过这百年难遇的好机会。包括后来很多互联网、科技企业也都转向造车,无疑证明造车是思想正确。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造车最需要的就是钱,恰好地产商又是一个金钱汇聚的地方,就像恒大,作为中国的房企巨头,手握着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只要许老板振臂一呼,就会有无数的拥趸跟随左右,就算“买遍”整个产业链也不在话下。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低迷期,房地产商难以维系此前的高盈利状态,急需转型,纷纷瞄准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而对大多“情况良好”的地产企业而言,基本都有着大量的用以“过冬”的闲置资金,甚至还拥有很多的投资人和投资渠道,客观上也为他们入局汽车行业提供了资本保障。
更重要的是,当前产业投资的新动向,也为房地产企业涉猎汽车行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看到,互联网企业不断被国家监管,地产又是一个被压制的产业,资本去向最好的地方可能就只剩下科技、电池和新能源产业了,这恰好与当下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近一两年来,不光是造车新势力们从股票等资本市场获得了大量的融资,还有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上市公司,股价也实现了数倍的翻番,很多新造车公司都获得了新的融资。对地产商而言,一旦踏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必然会吸引到更多的资本进入,这无疑也将推动房地产企业的转型和升级。这印证了造车是资本正确。
02 从“买买买”到“卖卖卖”
隔行如隔山,相对房地产造车其实并没有优势。
造车需要技术沉淀,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才进行产品开发和迭代,这是产业发展的规律。从几年前伴随SUV市场兴起的一大批自主品牌,到如今这些品牌纷纷倒闭退市,也足以看出,有钱、有产品确实可以将产品推向市场,但是这样不具备强大品牌和产品竞争力的产品,被淘汰、或者不被人问津,也是大概率事件。
房企老板们并不傻,从许老板到姚老板,这些商界大咖们精明的思维,一定能够想到办法,有钱、有资源、有渠道,那就买吧!以许老板为例,他在造车之路上的魄力简直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特别是那句“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造车思路,可谓是造车界神一般的存在。许老板试图用收购、联合、战略合作的方式快速实现弯道超车。
为了获得生产资质,恒大在2019年1月收购了汽车公司NEVS 51%的股权。此后,恒大的“买买买”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年时间内,相继投资、收购了多家车企,让恒大获得了包括轮毂电机、动力总成、底盘架构等多方面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与此同时,恒大又在南沙和上海买了基地,规划了14款车型,又同时找了三家工程设计公司来做产品。
可以看出并没有核心技术、只有一腔热血的恒大,走上了一条造车的野路子,让圈内人直呼这操作太骚了。
其实不光是恒大,宝能造车的路子和恒大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2017年3月,宝能汽车有限公司成立,随后便开启了“买买买”的造车模式——先是以66.3亿元的价格购入观致51%的股份,此后又再投15.6亿元,于2019年将观致股份增持至63%。
手握观致汽车,宝能的采买仍未收手,2019和2020两年,宝能又花费30多亿元,全资收购了长安PSA公司股权,而今年年初,消息也指出宝沃将收购众泰临沂基地,再扩充30万的年产能。与此同时,宝能汽车成立以来,在广州、贵阳、昆明、昆山、西安5座城市里拿下了400多万平的土地,这些土地大多以宝能汽车自建基地作为规划。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调查国内新能源汽车项目,特别点名了两家车企,宝能汽车和恒大汽车,算是给两家房地产造车的企业敲响警钟。
好景不长,“买买买”的这条战略并没有走通,甚至也不可能走通,庞大的资金压力和高投入、未产出的现状,将恒大和宝能这两个地产造车的代表害得不轻,亏损已经成为常态,同时也逐步消磨了许老板和姚老板的造车热情和耐心。
从2019年宣布造车迄今,恒大汽车亏损已达174亿元,其中包括2019年亏损49亿元和2020年亏损77亿元。今年上半年,恒大汽车预计将净亏损约48亿元人民币,公告对此也进行了解释:主要由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处于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增加及利息支出。
庞大的资金压力,让恒大不得不再次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反馈在股价层面,今年以来的暴跌,更是印证了恒大的系统性问题。加之前几天恒大集团被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约谈,问题的严重性上升到了更高层级。
其实从今年以来,恒大已经嗅探到危机,不得不采取断臂求生的方式自救,汽车平台配股融资、房车宝引入战投、转让恒腾网络股份、转让嘉凯城股份、出售盛京银行股份、退出深圳高新投股东……更讽刺的是,恒大还将考虑出售恒大汽车的部分权益,最终还是在烧钱的道路上妥协,并向命运低头。
宝能何尝不是这样?在资金压力下,宝能旗下的公司不断减持,部分公司进行了质押,同时还关闭了一些生鲜门店,以及今年以来被强烈关注的停薪停产、两拨大裁员等消息,都足以反馈出宝能在造车的道路上遇到了困境。
03 他们根本不懂车
隔行如隔山,汽车行业的壁垒远比想象中大。
就许老板和姚老板来说,他们对商业和模式的洞察确实了得。比如以恒大为例,那么多楼盘,那么多销售,房和车搭售等思路确实成为汽车销售的新模式,从商业的角度方面理论上是可行的。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走向了他们的背面,这一点对已经有车的宝能来说更为明显。
2018年,观致销量达到了63179辆。然而,初尝甜头的宝能很快傻眼了。2020年,观致销量只有13093辆。到了2021年,观致销量同比继续回落。2021年上半年,观致总销量不到5000辆。此外,厂商争利等问题导致的经销商维权,从去年也延续到今年。
时至今日,无论是观致还是宝能,企业信用和风险已经飘红,新增执行人执行标的不断出现,宝能、包括恒大,已经和过去几年那批在造车之路上折戟的公司游侠、前途、赛麟、拜腾们一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显然,无论是许老板还是姚老板,他们都不懂车,这是最大的硬伤。
“他们可能还是想造车的,但是个人认为,他们对汽车行业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一位来自观致的内部人士如此评价道。“他们还是把造车想得过于简单了。”该人士表示,姚由于长期处在地产行业,对汽车行业的规则并不明白,甚至不重视,以为有钱有资源就能搞定一切。
“比如他会以政府、政策、资本为导向,根本不会关心产品和用户,没有这样的感知。”上述人士提到,比如新车的评审和研讨,姚基本上可以被政府的接待打断,因为在他心里,这是第一位的。另外姚也很少听从权威的专业人士的建议,容易被一些外界的信息干扰,左右自己的判断。
不难理解,以往的汽车市场可能会以卖家为主,销售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就只能买怎样的产品,这一点和房地产市场非常像。但是现在的汽车已经是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千变万化,而且市场竞争远比房地产市场严酷许多,必须要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这一点房企思维是很难转变的。
而反面的例子就是李想、李斌们,他们从互联网出身,接触到广泛的消费群体,对市场和消费需求洞察非常深刻,他们懂产品,懂行业,所以在产品定义和定位上比房地产企造车更为精准,这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同时,收购来的产业链还需要整合,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短时间内恒大和宝能,几乎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拿吉利举例,其收购沃尔沃后也并非很快就得到了沃尔沃的全部加持,而是在十年之后吉利才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收购效益和作用才慢慢展现出来。
所以再回头来看看恒大、宝能是不是想造车,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正如恒大汽车一样,在没有一辆车的基础上,将股价拉那么高,在一个合适的时候,重要股东进行减持套现,大捞一笔,之后又找来接盘侠,反正对许家印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谁都没有许老板精啊!
造车需要底蕴,否则为什么中国市场有那么多新造车企业诞生,又有很多新造车企业陨落,经验和规律已经证明了,尽管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较大,房企参与表现积极,但跨界投资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房企想要有所收获也并非易事,甚至可以说几乎很难有成功的案例,除非只是单纯的投资,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拿着PPT圈钱圈地,借着政策和趋势的东风在中间滥竽充数,最后一定会被行业和市场打回原形。汽车产业的规律和法则会把这群“野蛮人”打得满地找牙。
微信号|汽车公社 C次元
作者丨杜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