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调上市,到APP接连下架,再到史无前例的7部委进驻,上市1月就股价近乎腰斩的滴滴,如何实现“自我救赎”?
路透社最新消息,滴滴正在与国资背景的第三方信息安全公司卫士通(Westone)就处理其数据管理进行合作磋商,而这一行为亦被路透社解读为“滴滴为消除中国监管当局顾虑而付出的努力”。
不过有意思的是,同样是8月6日,滴滴在微博发布了澄清,并声称:近期有关“滴滴将数据权让渡第三方、引入大股东以及退市”等市场传闻均为不实信息。
从低调上市,到APP接连下架,再到史无前例的7部委进驻,本可成为“独角兽”的滴滴,仅用几天的时间,就灰溜溜地跌落神坛。
那么,仅上市1月就股价腰斩的滴滴,又该怎样实现“自我救赎”呢?
1、滴滴的价值约等于“数据”
企业大而不能倒的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在“反垄断”如此决然的现在,就连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安静”了许久,更何况此时正触碰着数据安全红线的滴滴。
然而,树欲静时,风却不止。
路透社表示有两位知情人士爆料称,为遵守监管机构的指引,滴滴正在与卫士通进行磋商,而具备国资背景的卫士通也将成为管理滴滴在国内海量数据的主要第三方公司。
从卫士通的前5个股东来看,根据占总流通股排名第一的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确实可以将卫士通认作是一家国资背景的信息安全公司。
或许也正是因为“国资”2字,让路透社消息的可信度上了一个台阶。
毕竟大多数的人们都会相信,将数据交予具备国资背景的公司远比交给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更加安全。
但是话又说回来,滴滴会交出数据吗?换句话说,交出数据之后的滴滴又存在着什么价值呢?
被称作未来趋势的AI技术,亦是因为有数据的支撑才得以不断地进化与完善;而滴滴一直心心念的自动驾驶技术,亦是离不开大量驾驶数据的“喂养”。试想,一个无数据可用的算法模型,又如何得出问题的最优解?哪怕具备极高的算力硬件条件,又怎能做到与时俱进、发挥效力?
尽管所谓知情人士透露,根据滴滴与卫士通正在讨论的计划,卫士通将能够访问滴滴在全国各地的服务器,以追踪后者的数据收集、使用和传输。而且卫士通还将使用其先进的加密算法,以防止滴滴可能出现的数据泄露,并用于保护滴滴在线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但毫无疑问的是,假如滴滴的数据被接管,那么其长期积累的大量数据优势,恐怕也要被打个折扣。而至于被第三方接管后的数据是否安全,恐怕大概率抵不过“有心人”的惦记。而对于滴滴来说,此时的数据,又何尝不是“救命草”一样的存在。
不客气地发问,按照此时滴滴的品牌效应,它又能在残酷的资本市场存活多久?可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吧。
2、寻求数据安全的最优解
总而言之,千丝万缕之间,终归还是汇集在了数据安全的关键点上。而滴滴的“自我救赎”,想必也会落在“寻求数据安全的最优解”上。但是,按照滴滴官方的说法,却又好像将一些可行性方案否定了一个遍。
不将数据权让渡给第三方,就意味着滴滴需要时刻面对着用户们对其信息安全的质疑;不引入站得住脚的股东,便代表着没办法摘掉“洋买办企业”的帽子;而至于滴滴是否会在美国退市,作为“资本堆起来”的企业,恐怕还真的难以选择退市。
那么问题来了,数据安全的最优解在哪呢?
问题的答案就在今年6月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将于今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确定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基本制度。
更重要的是,数据安全法还明确了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开展数据活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等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套用在滴滴事件上,根据国家部门的调查,关于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也会是处于一个明确的有法可依状态。正如数据安全法第三十六条所规定的,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境内的组织、个人不得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关提供存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数据。
而假如滴滴在本次7部门联合审查之后,能够平稳过关的话,那么其也必须按照数据安全法中的所有条款“老实”行事,而不是过多地去搜集用户数据,以满足自己“谋私利”的小心思。
THE END
记者丨张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