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骁龙888 Plus截胡联发科4nm芯片,下半年旗舰机率先使用

2021/07/19
556
阅读需 5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这几年智能手机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了,国内很多手机厂商的旗舰机型也从一年一款变成一年两款。为了更好的适应手机厂商的新品发布节奏和市场需求,高通公司也在以每年两款的速度更新着旗舰芯片产品线。

今年上半年高通主打的5G旗舰芯片是骁龙888,这款在安卓阵营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手机处理器,目前已经获得了120余款终端设备的青睐,几乎上半年发布的所有新品旗舰手机,都搭载了这款处理器。在骁龙888的基础之上,高通也于近日推出了一款超频版的骁龙888 Plus,预计骁龙旗舰系列终端阵营将扩大到130款。这样的情节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就和此前的骁龙855 Plus、骁龙865 Plus以及骁龙870一个模式。

如今制程升级带来的性能提升红利正在缩水,而且按照芯片制程发展节奏,一年中难以有两次提升。本次骁龙888 Plus主要突破也和此前的高通骁龙Plus升级版一样,考虑到行业现状和生产节奏,并没有在制程工艺上做文章,而是对CPU进行超频,从而有效提升性能。而骁龙888的升级版从名称上来看,颠覆了此前的Plus命名,而选择了骁龙888 Plus的方式,代表着更强的性能表现。

除此之外,在和手机各种使用体验都息息相关的AI方面,骁龙888 Plus也进行了贴心周到的升级,AI计算能力从骁龙888的26TOPS提升到32TOPS,增幅达20%,差不多相当于一代芯片产品的AI提升。而且升级后的骁龙888 Plus也从功耗方面进行优化,将超级大核的强悍性能更加发挥的游刃有余,在性能输出稳定性方面表现也更为极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骁龙888 Plus就会凭借这一系列出色的表现,而成功替代骁龙888,成为下半年旗舰机首选。

而这,无论对于手机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是乐见其成的。无论是谁,都希望市场上的芯片产品越多越好,尤其是需求量很大的旗舰芯片,这样不仅能够打造出更多差异化的手机终端产品,而且在定价方面也会互相掣肘,最终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显然,高通通过当年主打旗舰芯片带来制程的晋级,继而又通过CPU超频的方式再次提升性能,这种方式不仅非常科学、系统,而且节奏感也非常好。一年两款旗舰芯片的发布频率,正好能迎合市场的需求。比起单一在芯片制程上苦苦追赶的联发科,高通双管齐下的方式游刃有余,而且显然更胜一筹。

反观联发科的节奏,显然已经自乱阵脚了。且不说连续好几年因为制程难以突破,缺席了旗舰芯片领域,让其市场份额大打折扣,就是在中低端芯片发展势头也不是很好,可以说处处被高通压制。每每发布一款中低端新品,高通都早有同一“量级”但是性能更好,旗舰特性更为鲜明,而价格更低的产品与之遥相呼应,这就让联发科有点举步维艰的意思了。

比如此前联发科推出的天玑1200,高通就有依据骁龙865升级的骁龙870,在研发成本、厂商调校经验和终端推出时间上都能够轻松压制。而在旗舰领域联发科还未有一款真正可以拿得出手与高通骁龙对标的产品,而对于联发科多次在PPT中提到的4nm旗舰芯片,还没有发布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先等来了骁龙888 Plus的到来,直接“截胡”了这款还未问世的联发科下一代4nm芯片

而消息称:高通骁龙888的下一代产品,同样是4nm制程高端处理器已经在路上了,按照惯例将在今年12月份亮相。它将取代骁龙888和骁龙888 Plus成为下一年度的安卓阵营的旗舰标配。

高通

高通

高通(英文名称:Qualcomm,中文简称:高通公司、美国高通或美国高通公司)创立于1985年,总部设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高通的基础科技赋能了整个移动生态系统,每一台3G、4G和5G智能手机中都有其发明。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技术研发的领先企业,已经向全球多家制造商提供技术使用授权,涉及了世界上所有电信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的品牌。在中国,高通开展业务已逾20年,与中国生态伙伴的合作已拓展至智能手机、集成电路、物联网、大数据、软件、汽车等众多行业。

高通(英文名称:Qualcomm,中文简称:高通公司、美国高通或美国高通公司)创立于1985年,总部设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高通的基础科技赋能了整个移动生态系统,每一台3G、4G和5G智能手机中都有其发明。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技术研发的领先企业,已经向全球多家制造商提供技术使用授权,涉及了世界上所有电信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的品牌。在中国,高通开展业务已逾20年,与中国生态伙伴的合作已拓展至智能手机、集成电路、物联网、大数据、软件、汽车等众多行业。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