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科创板门前“怪”事多,产业乱象需警惕

2021/07/01
181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勿让产业乱象破坏科创板初心。

前不久,芯谋研究发布的一篇名为《警惕三类半导体公司“杀入”科创板,莫让国家发展大计被扭曲》文章,引起了业内人士广泛讨论,大家对产业不合理现象深恶痛绝,该文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鉴于此,本文将对前一篇“科创板警惕”稿件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扩充探讨,对那些有“心”的境外企业、虚假宣传的企业背后的“怪”现象进行揭示剖析,分析其不利影响。

 

1、境外企业的“金奶牛”,挤压本土企业发展

此前,芯谋研究提到,不少境外企业在大陆建立分公司/子公司,追溯其原因,无非是看重大陆巨大的半导体市场机遇。但是它们只能被称之为“工厂”,严格意义来讲,它们并不是完整、独立的企业,因为研发、销售和管理权不完整。这些建设在内地的“工厂”,注册了境内的公司法人,实则是头顶着境外总部“技术授权”的“生产车间”,也就是说,只承担了技术转移、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的职能,重要的研发部分高度依赖总部。

不仅如此,还没有销售主权,靠着境外总部的客户转移。它们也没有独立采购权,想要在境内就近采购也需要总部点头,更别谈人事主导权了,管理层由境外总部决定,公司没有任何实质的自主权。 这种设置,其实质是或明或暗的利益输送,是境外企业的“金奶牛”。例如,中国台湾企业在大陆设立代工厂,多数以中国台湾总部的技术转移,费用还极其之高,将比总部落后的工艺转移到大陆,还包括二手设备。中国台湾总部肥了口袋,大陆公司只是一个利益输送的管道,只是抢占大陆市场的一个入口。

此外,他们承接的客户大多是总部转移的订单。当他们打起上市主意的时候,不禁让人寒颤。这种实体还不如那些国际企业的封装厂、研发中心、客户服务点以及销售网点。

同时,他们还一心谋划上市,去割大陆韭菜。 此类企业若上市,芯谋研究认为有以下几点影响: 没有独立性和控制权,股东权益存在潜在危机。这些境外企业在大陆设立的子公司技术授权、客户等都来自母公司,子公司的本质并不独立且不具有控制权。一旦母公司掐断客户源和技术授权,子公司将存在较大伤害,对业务造成严重打击,股东权益存在很大风险。 

知识产权高度风险,股民买单。这类靠境外总部的技术授权或者转移的公司,随着美国技术封锁的加剧,此类公司大多存在较高技术来源风险。如果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遭遇国际诉讼,买单的只会是股民和投资机构。 挤占政府资源,却没有发展本地研发力量。这类公司从一开始进入大陆,政府给予丰厚的资源,希望公司能带动当地地区产业发展,培养研发型人才。

然则,他们并没有把研发部分放到大陆,只是通过母公司的技术授权,授权的也是落后技术,更别说什么研发培养和带动性了。 破坏大陆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这些子公司上市,既能享受海外低税收和人才多的研发优势,又能享受中国政府的支持和资本市场的助力,大陆企业从竞争初期就处于弱后。

在不公平的态势下,与大陆企业抢夺大陆市场和客户。

2、夸大宣传造芯,破坏公平竞争环境

此前芯谋研究提到,有一类造芯速度奇快的公司,他们专注于宣传的噱头,用宣传稿让外界感受他们的实力。其实,究其背景,无非是搭台唱戏给资本看,受利益驱动而到处放卫星。在宣传的时候,超越国际顶级芯片大厂是家常便饭的事情。究其原因,在半导体大热的背景下,资本开始在半导体圈寻找机会,“突出”的宣传可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脱颖而出,受到资本垂涎。

最终也如他们所料,融资一轮接着一轮。 近些年出来创业的“个体户”、“团队”,有些的确是大公司工作背景,但有些纯粹跟半导体没有半点关系,也打着半导体的旗号到处招摇,哪里有钱钻哪里。在项目的简历中,更是亮瞎双眼,各种“无敌”的字眼如“国际第一”、“世界最强”……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还有此前所说的一些代理公司,宣传自己拥有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将他人材料混入自己产品中,瞒天过海。这些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典型案例,对产业有极大的影响,更别说上市后的影响了。 

芯谋研究认为,该类企业如果上市,将造成以下几点影响: 破坏公平竞争环境,造成领导对产业误判。虚假的宣传字眼让政府领导以及广大群众对产业的真实情况产生了误判,排挤了踏实做事不善宣传的好公司,又容易引起海外政治势力对中国产业的猜疑与错误评判,带来了产业风险。 浪费社会资源,挤压优秀企业生存空间。

大量的虚假宣传一方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在不断的融资下,最终无疾而终,更是对投资人、股民以及市场的不负责任。那些优秀的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反而活在生与死的悬崖边缘。试问,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商业环境呢? 哄抬薪资,产业人才环境被破坏。一些近期发展起来,靠宣传上位的企业,用高薪资挖人,使得优秀企业的人才不断流失。

他们还许诺上市后财务自由,诱惑满满。但有些假大空宣传的企业,能有什么好的结果?就比如此前曝光的个别烂尾项目,高薪挖人,最终曲终人散,导致了产业人才环境被破坏。

3、蹭热点、泡沫化,股民利益有高风险

此前,我们对比“造芯”与“卖芯”,那些做水泥的、开饭店的、卖海鲜的……各类跟半导体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公司摩拳擦掌做芯片;另一方面,一些半导体企业将自己的芯片业务分拆出去。不禁想问,造芯到底是掌上明珠还是烫手山芋?

在泡沫式的估值下,浮躁风盛行,违背产业发展规律,强行造芯。不少企业发展还处于“婴幼儿”阶段,就已经有成熟企业的估值,破坏了产业规律。 

有些高估值的企业,没有产品、没有客户、没有销售,一旦未来研发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抢占不到市场,高估值就会成为一场空,下一轮融资的故事又该怎么讲?企业又该如何扛住估值压力?随时可能融不到钱,最终现金流枯竭。

对整个产业来说,海量资金涌入半导体行业,虽然不差钱,但会形成重复性、破坏性的投资。 除此之外,据芯谋研究此前整理,关于这些蹭热点造芯的现象,还一心想上市的行为,芯谋认为将会造成以下几点影响: 挤占社会资源,破坏产业竞争环境。这些靠副业冲入科创板的企业,挤占了那些认真做研发的企业,因为资金充裕,恶意高薪资挖人,使得一些有规模的企业人才流失。良好的产业环境被破坏。 

哄抬股价,股民利益存在潜在风险。高估值造成产业泡沫化,股价远远高于本身应有价值。这些不懂半导体,甚至圈外人组建的团队,一旦上市,存在非常高的风险,一旦破发,对股民以及机构们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科创板的“科”属性遭到破坏,往长远说,国家发展大计存在潜在风险。 

4、总结与建议 

科创板的诞生无疑是正面的,是我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举措。科创板给国内半导体企业的正面推动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然而因为资本热潮、产业的热浪袭来,让“有心”之人借此捞钱。我们要在评判期加大力度,如今证券交易所负责上市审核的团队中,已有证券、金融机构、芯片产业、学术界评审人员,但仍不够,还需扩大产业和学术评审比例,加强产业、技术方向认定,不要让存在巨大风险的企业带病上阵。 

同时,我们希望在产业刮起东风之际,清除产业乱象,保持高度警觉性,莫让大好的发展机会成为某些人纯粹的“造富工具”。那些头顶各种“光环”的企业,我们要对他们保持谨慎,认清中国半导体产业现状,踏踏实实坐十年“冷板凳”。保持初心,坚持正道。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芯谋研究(ICwise),领先的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中国专注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公司,以 "独立 专业 权威"为原则,以"芯动中国,谋略天下"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行业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