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新基建丨智慧社区的理想和现实,被低估的隐形因素

2021/06/02
187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前言:

智慧社区就像是微缩版的智慧城市智能化浪潮刚刚兴起时,智慧社区就曾作为热门赛道引来无数的玩家,但因为技术难度、用户/客户认知度等原因,最终进入了暂时的沉寂期。

作者 | 方文图片来源 |  网 络 

以新基建式的底层化支撑强化社区服务价值

智慧社区某种意义上就可以看作对房地产的一种改造,是一种“融合基础设施”,这尤其体现在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应用上,它以“新基建”式的底层化支撑,在不断强化基层社区的服务能力。

完备的社区监控和后台数据管理体系,一方面让社区公共区域发生的事情能够从细节还原,使得物业服务变得更有的放矢,使基层管理变得数字化与高效;

另一方面,基础社区常常面临的与事实认定、责任认定有关的社区纠纷,也更容易解决。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业管理企业价值与城市治理社会价值的统一。

优质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帮助物业企业解决眼下业务开展的问题,更能让它们摆脱固定化、重复的繁琐工作,聚焦于业务和体验创新,从而赢得未来运维服务的新空间和新价值。

智慧社区项目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①智慧社区本应是项系统性工程,如今却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者,无人主导。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地产、物管和第三方半台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部分地产商眼里,智慧社区是个能来钱来人气的噱头。

③个别主体直接成为“捞钱客”而不是“参与者”。比如网络硬件服务提供商只关心是否使用了他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

③根本原因还是难以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各利益方都难说满意。正是这样的利益纠葛,正是因为大家都有各自的目的,都抱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放手,大家一盘散沙。

④行业缺乏统一协议或标准,产品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尽管阿里巴巴、海尔、美的、中兴等厂商都在努力完成智能化产品的标准统一,推动产业升级,但由单一产业链的整合转变为各个生态圈间的融合发展的路途还是较为漫长的。

浮夸背后是智慧社区需要分阶段

真正期待的智慧社区是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

在智慧社区基础硬件一物业管理与安全服务一智能家居一便民服务四个层次中,020、智能家居只是其中一部分。

长此以往,整个行业也会如多数行业一样,必然有一个洗牌的过程,无技术基因、技术不过硬、靠营销炒作的企业必将率先出局。智慧社区这一仗,专利研发技术仍是核心竞争力。

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受到社区硬件、网络设施、系统平台、人员素质、技术水平、资源整合、投入资金以及社区居民认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挑战和问题

①制度建设落后于信息化进程。由于缺少国家统一的、具体的社区信息化法规,导致智慧社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缺少数据采集、设备接入等方面的强制性统一标准,为智慧社区普及推广、融合带来新的难题。

②政府主导多,社会参与的少。智慧社区建设虽然鼓励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来运作,但由于缺少社会参与机制,除政府和基础运营商参与之外,参与面窄,运转效率偏低,成本偏高。

③社区现有管理体制制约智慧社区建设。社区现有很多业务垂直系统,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协调,形成了一个个孤立、分散的信息孤岛。

④小区改造成本太高,要将一个小区升级为智慧小区,首先需要对小区原有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整体的升级改造,社区升级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行业内很多物业公司来说,压力非常大,甚至无法承受。

⑤社区居民基数庞大、时间无法正确掌握,要对老旧社区业主信息进行统计收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难度比较大。所以,要整合社区资源、服务成本也很高昂。

⑥技术能力是智慧社区的基础,没有技术配套跟上,智慧社区最终只会变成海市蜃楼。在围绕技术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上,当前的智慧社区建设条件都远未达到。

⑦目前普遍的数据体系都只有拼凑式归集及粗略的聚类分析,还远达不到智慧社区要求的细度。

智慧社区的现象级短板

各方势力的布局着实推动了社区的智能化,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布置在新建或改造的社区中,采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可受限于算力和算法的短板,这些数据没有被智能化分析处理。

即便是一些自诩为智慧社区的小区,仍然在用传统的人力监控少数几个摄像头,所谓的“智慧化”最终停留在了纸面上。

由于各方势力在软硬件应用、服务等方面存在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服务和生态无法被有效整合,“智慧社区”覆盖的场景割裂且单一,最终居民的需求只能被有限满足。

对于这些痛点,外界的反应常常是诟病智慧社区的参与者们各自为战、缺少顶层设计、为了智能而智能。

以至于低估了最为核心的隐形因素:智慧社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IoT、AI大数据等软硬件的统筹,系统架构的专业性和复杂度偏高,同时还要着手解决算力成本高企、兼容性差、场景适配等一连串问题。既需要强大的技术硬实力,还需要足够的资本做后盾。

结果就是,小型技术商无力应对,而巨头们又不愿精耕,智慧社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了近乎无解的瓶颈。

AI独角兽盯上新的商业逻辑

一些懂场景、有技术、有资源的头部企业,也开始进行智慧社区相关的底层技术创新。

IPO遇阻的AI独角兽们,纷纷抛弃算法取胜的商业逻辑,盯上了人工智能芯片在内的新方向。

依图科技计划推出覆盖云端、边缘端和终端的 AI 算力产品,智慧社区将是应用场景之一。

海纳云正式推出名为“天神一号”的AI超融合一体机,将CPU、NPU和MCU进行集群,实现了低成本的算力供给。

毕竟智慧社区中的计算场景以视频、图像类的处理为主,擅长并行计算的GPU成了最常见的算力,以至于高昂的硬件成本成了有了数据采集、却缺少数据处理的直接诱因。

而利用NPU在内的计算单元带来了每秒200万亿次计算的性能,不仅降低了算力的硬件成本,并且能够满足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在内的多种计算场景。

一旦低成本的算力供给被跑通,再利用“端云一体”的方式对安防、出行等社区的高频场景进行算法优化,不无打破智慧社区算力制约的可能。

在智慧社区的传统路径被验证行不通后,行业上下游的玩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方向,最底层的算力和标准正在成为新的破局点。

结尾:

或许当下的智慧社区还存在种种问题,但社区的智慧化演变已是不可逆的趋势。智慧社区是大势所趋,但智慧社区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总之,智慧社区概念高大上、内涵极广,在步履蹒跚的前行中又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先忘掉高大上的概念,俯下身段去解决这些最现实的问题,或许这才是迎接行业起飞的最好姿态。

部分资料参考:Alter聊科技:《智慧社区的理想和现实:第一步就绊倒在了计算?》,草根看房:《前景丰满现实骨感的“智慧社区”如何落地开花?》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