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安卓、封闭的iOS,共同构建起了近10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虽然到目前为止,两大阵营都在你来我往地相互借鉴模仿,安卓比以前更封闭了,iOS在某些地方比过去更开放了;但整体来说,安卓本质依然是开放的,iOS仍是封闭系统,这是两款手机操作系统的底线,泾渭分明。
但很显然,对iOS封闭性不满的人越来越多了。Epic发起了对苹果的挑衅,试图通过司法途径和反垄断大棒,一举摧毁苹果大厦的根基。太多人觉得,安全性只是苹果为iOS封闭性辩护的借口,“苹果税”才是苹果紧抱封闭性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不妨把思维拓展下,如果iOS真的开放第三方应用市场,会有什么后果?
绕开App Store的应用安装渠道
实际上,和很多人一贯认知不同的是,App Store严格来说并不算是唯一合法的iOS应用安装渠道,尽管绕过苹果官方应用商店安装的应用可能不到1%。这些渠道既有苹果官方许可的,也包括官方特殊渠道被滥用的,还有直接暴力破解iOS系统的。
苹果自家的TestFlight
简单来说,TestFlight就是苹果旗下的官方测试平台。通过它,开发者可以邀请用户参与App测试,以方便应用或应用新版本正式发布时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完善功能。
虽然TestFlight应用本身需要从App Store中下载,但安装TestFlight上的测试版应用,其实就已经不再和App Store发生实质性的联系。当然,相比App Store中的“正规”应用,安装使用TestFlight中的应用,会有种种限制。
TestFlight上的应用测试,可以分为内测和公测,前者需要兑换码,后者只需要邀请链接,但都有人数限制。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TestFlight公测的人数上限大概是1万人。而且,测试应用的使用权限最长为90天,超过期限开发者没有再次授权的话,应用将无法打开和正常使用。
所以,总的来看,通过TestFlight绕开App Store安装应用,理论上可行,但实行起来很困难。而且,TestFlight仍然是苹果官方平台,控制权依然被牢牢掌握着。
被滥用的企业签名
市面一直存在着很多打着免费安装正版iOS应用的所谓助手软件,通常是电脑上安装,然后一根数据线连上iPhone,就能直接安装各类付费应用了。这种软件的模式,本质上是利用了苹果的企业证书签名机制,即破解正版应用的IPA文件、打上自己的签名,然后分发到普通用户的设备上。
目前来说,个人或企业开发者可以向苹果申请证书。有了证书,就可以直接给自己开发的应用签名,从而可以直接安装在iOS设备上,不必在App Store上架。苹果允许开发者申请这类证书,主要是为了方便企业开发小范围使用的App(比如企业内部的专门应用)或者测试。
但苹果发放的企业证书显然是被滥用了,无论是打着免费正版应用旗号的XX助手,还是各种通过浏览器分发、要求用户给证书点信任的各类App,本质上都是钻漏洞的产物。
越狱后的广阔世界
之所以把破解iOS系统称之为“越狱”,是因为这个操作一旦完成,iOS构建起的封闭的如监狱围墙坚固的束缚就不复存在了。越狱当然不等同于盗版,但也的确给盗版提供了温床。早年间,越狱在iOS用户中风靡一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可以装盗版应用。
当然也有正儿八经的第三方应用市场,比如大名鼎鼎的Cydia。它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越狱iOS设备安装第三方插件的首选平台,免费或付费的插件应用层出不穷。
只是,随着越狱用户数量骤降,Cydia也逐渐变得门可罗雀了。
iOS变成第二个安卓,可能吗?
推翻围墙花园,没那么容易
Epic等厂商攻击苹果税的核心武器是反垄断,目前已经形成了10亿级别的iOS设备市场。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想要参与其中竞争的开发者们,就不可避免受到苹果的各种掣肘。三七分成的苹果税只是众多矛盾中比较显眼的一个,其他还包括应用审核机制、第三方应用和苹果官方应用的不正当竞争等。
按照Epic的逻辑,在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封闭市场,苹果有权决定一款应用的生死大权,当然就是垄断者。但苹果也找到了给自己抗辩的理由,在给法庭的文件中,苹果表示:
此案中合适的“市场”概念应该是视频游戏市场,除了App Store,还包括任天堂、微软Xbox等游戏平台。它们同样对游戏内容进行限制,还向开发者收费。
在苹果看来,iOS平台并非是一个独立王国,而是拥有大量竞争对手,除了安卓,游戏机平台也是苹果的竞争者。按照苹果的逻辑,在一个有多名选手参与的充分竞争的市场,自然也就谈不上垄断。
这场抗辩中,苹果将任天堂微软拉下水,自然是因为它们同样采用了封闭生态的模式,而且推行的历史比苹果更为久远。目前微软索尼任天堂三大主机厂商,采用的策略基本就是硬件亏本卖、游戏赚回来。这套模式行之有效的关键就在于,三大主机都是封闭系统,玩家获取游戏只有官方这一个途径,第三方作品能否进入、怎么定价,基本上由三大厂商说了算。
也正因为如此,主机厂商对任何破解盗版行为基本都是零容忍,敢越雷池半步的玩家被Ban机Ban账号几乎是家常便饭。
这种情况下,如果Epic对苹果商业模式发起的挑战成功,那么意味着整个内容行业多年以来行之有效的“围墙花园(walled garden)”模式,都是不合理的。在实行判例法的美国,没有哪个司法机关敢于轻易下这样牵一发动全身的判决。
去年十月,美国法官驳回了Epic恢复堡垒之夜在App Store上架并使用自主支付选项的要求,并表示:
围墙花园有几十年的历史,任天堂、索尼、微软都有围墙花园,苹果和它们并无不同...这很难让人否认它是这个行业中的普遍做法,但你却想要我去推翻它。
如果iOS被迫开放应用市场,会有什么后果?
相比iOS,macOS上,苹果对第三方应用安装渠道似乎没有那么严防死守。虽然苹果一直在力推Mac App Store,对第三方渠道有所限制,但总体而言,macOS上通过安装包直接安装软件的方法仍然是畅通无阻的。而且,通常情况下,如果一款软件既有App Store版,也有直接安装版,往往后者版本更新更快、功能更多。
如果考虑下最极端的情况,由于某种不可抗力,苹果不得不开放iOS上的第三方应用市场,广大用户都能绕过App Store和苹果支付下载应用,会有什么后果吗?
首先,个人并不认为这会导致App Store下载量暴跌,大部分用户仍然会选择App Store作为首选应用商店。其实安卓阵营中已经出现了这类情况,尽管安卓是开放平台,用户可以自行选择apk文件安装应用或者从第三方市场获取应用,但大部分海外用户还是会从Google Play找应用。国内安卓市场,各大手机品牌自家的官方应用商店,也成了对应用户下载应用的主要平台。
有官方背书的App Store,能够给用户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和相对较好的体验,再加上用户多年以来培养而成的习惯,它仍然会是iOS用户的首选应用市场。
其次,即使iOS开放第三方应用市场,也不会变成第二个安卓。在完全封闭和绝对开放之间,苹果还有很多路可以走。前面提到的TestFlight、企业证书签名等,都能成为苹果万不得已时的后招。
比如说,如果苹果不得不开放第三方应用市场,直接给开发者发放减少限制的企业证书签名即可,开发者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等渠道分发不上架App Store的应用,风险由开发者和用户自行承担。这样一来,苹果既能摆脱垄断的骂名,同时也不用对现有的iOS系统进行伤筋动骨的大改。
小结
互联网和科技圈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变化是最大的不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的快速迭代和跃迁,还体现在商业模式、理念的不断更新。
诞生历史不过十余年的App Store,推出的三七分成机制,曾是中小开发者们梦寐以求的“福报”,帮助大量开发者实现了应用分发甚至一夜暴富。但如今,苹果的抽成机制已经成了包括Epic在内的大量开发者眼中的洪水猛兽,被贴上了不劳而获和垄断的标签。
苹果谷歌们曾经被视作是旧秩序的屠龙者,是创新和抗争的代表,但如今随着它们成长为巨头、在部分领域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后,又变成了新秩序的既得利益者。
不可否认的是,苹果、索尼、微软、任天堂们采用的围墙花园模式,发挥过或正在发挥正面而积极的作用。但也不能说Epic发起的挑战和质疑就是哗众取宠和没有意义的,毕竟垄断阴影下,用户会成为最大受害者。苹果和Epic间的争执暂时还不会停止,旷日持久的诉讼或许还会持续下去。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个过程引起的思考终究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