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 种下梦想
    • 02. 初具雏形
    • 03. 暴风雨前夜
    • 04. 迎接曙光
    • 05. 参天大树
    • 06. 写在最后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整合沃尔沃,火箭放卫星!不按套路出牌的吉利,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2021/03/26
193
阅读需 23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上个月,在吉利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

2月24日,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

双方依然会保留各自的公司架构,但在纯电平台、自动驾驶、动力总成等方面会进行合作开发。作为双方联姻成果的领克,也能够充分利用沃尔沃的海外资源逐步“出海”,服务全球用户。

总之,独立的双方会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进行业务整合,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这桩持续十年的自主品牌最大收购案,在这一刻也终于盖棺定了论。

至于另一件大事,则是吉利要“上天”了。

2月18日,吉利旗下的卫星工厂——台州星空智联,正式获得了发改委核签的商业卫星制造许可。这张不一般的许可证明,意味着国内首个民营企业主导的、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商业卫星工厂,马上就能投产。

而且这家台州星空智联,居然还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企业!

要知道,航空航天可是国家大事,技术一般都掌握在“国家队”手里,本来就很少放开给民营企业。就算真的放开了,卫星制造也涉及结构设计、材料应用、精密制造等方方面面,这些技术也不是普通企业能拿捏得了的。

一直安心造车的吉利,怎么突然就能“上天”了?

吉利,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01. 种下梦想

 

其实早在十年前,吉利“上天”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2010年10月,吉利集团刚刚完成收购沃尔沃,李书福就在欧洲和上海进行了两场演讲。

在演讲中,除了老生常谈的“中国只是沃尔沃的第二故乡”、“双方将会独立运作”之外,李书福还首次提出了他的人生梦想:探索浩瀚的宇宙。

“过度抢夺地球资源是狭隘的,人类正在面临气候变化的考验。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团结起来,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和使命,在保护与发展地球经济的同时,加速对外太空的研究和探索。美丽的地球和浩瀚无边的宇宙,才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彼时的吉利为了收购沃尔沃,需要一次性拿出2亿美元的票据和13亿美元的现金。但吉利全年的净利润不过13.68亿人民币,即使是用贷款和权益融资的方式七拼八凑了41个亿,距离全资收购也还差得很远,更不要说上天了。

为了完成收购,迫不得已的吉利用“抵押+杠杆”的方式直接一把梭哈:

承诺在嘉定建立沃尔沃中国区总部和研发基地、在大庆建立整车制造基地之后,吉利争取到了40亿国资入股,总算是凑齐了收购的现金。

紧接着,吉利还争取到了四大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十大之一的博然思维公关、二十大之一的富而德律所的帮助。

更离谱的是,吉利居然还请到了200多年历史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做财务顾问!用浪漫一点的说法,或许是李书福在收购时对瑞典方的那句“我爱你”,成功打动了所有人吧。

在国际顶级的专业机构促成下,这桩完美的跨国收购案正式落地,“领了证”的吉利和沃尔沃也开始了双方的蜜月期。

2012年,吉利和沃尔沃正式达成技术合作,由沃尔沃团队对吉利车型的整车工程设计进行指导,吉利博瑞/博越借此机会挑战15万+市场,广受消费者好评。随后的吉利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最近已经连续4年蝉联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

另一边,有了资金注入的沃尔沃也开始全力投入研发,很快就拿出了全新的SPA平台和沃德十佳的Drive-E发动机。再加上全面国产化之后的成本优势,沃尔沃的全球销量连年增长,终于摆脱了在福特旗下连续亏损的囧境。

2017年合资成立的领克,同样赚足了面子和里子。

在沃尔沃的CMA平台和动力总成技术支持下,领克仅用了短短3年就推出了5款新车和1款性能车,销量也由此大幅增长。2018年领克更是招编了沃尔沃旗下的赛车部门Cyan,想要在四大赛事之一的世界房车锦标赛证明自己。一不小心,还拿了个年度总冠军……

总结一下,就是吉利用教科书般的操作成功换来了沃尔沃的技术,吸引了不少“买车图个吉利”的车主买单,销量大增。赚足口碑和销量之后,吉利也回购了大庆和嘉定政府所持有的股份,对沃尔沃有了绝对的控制权。

有了肥沃的土壤,吉利“上天”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02. 初具雏形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首个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卫星研制、发射、运营等整个产业链,政策门槛正式打破。

在这一背景下,卖车赚了钱的吉利下定决心,准备进军商业航天领域。

2018年11月,吉利对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投资,李书福最终成为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而时空道宇的主营业务,正是卫星制造。

不过一开始的时空道宇相对低调,并没有选择在公众面前曝光,而是悄悄执行自己的任务。就比如招标采购些GPS模拟器、电源模拟阵、矢网分析仪、示波器等设备,招聘相关方面的人才,总之都跟卫星制造有关。

(这个GEESPACE,就很有内涵)

直到2020年3月份,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正式开工,吉利要“上天”的消息才开始露出水面。

这座卫星超级工厂计划总投资22.7亿元,涵盖卫星研发、核心部组件制造、测运控、航天材料等领域,未来会逐步实现300颗以上的年产能,直接对标Space X的星链计划。

至于时空道宇被大众熟知,则是因为下面这纸招聘信息。

好家伙,这是要和国家抢科技型人才啊!

与此同时,吉利也表示招聘火箭总师是要给发射低轨双星做准备,而且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也已经通过了200多项鉴定试验与测试项目。目前首发双星已经顺利通过出厂评审,要不了多久,就能发射入轨了!

吉利“上天”的小树已经初具雏形,但此时却有一场暴风雨在前方等着。

03. 暴风雨前夜

熟悉航天领域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在“阿波罗计划”vs“联盟登月计划”的那个年代,美苏对航天领域的投入如同军备竞赛一般,几乎不计成本。这场历时十余年的竞赛以美国宇航员率先登陆月球、美国大胜而告终,人类便在那一刻终止了探索月球的计划。

原因也不难理解,航天领域需要烧掉的资金数以千亿,即使是财大气粗的“五常”也经受不起这么大的投入。更关键的是,航天技术投入和产出明显不成正比,就好比要把高价吹风机卖给和尚、但庙都还没盖好一样,市场还没到买账的时候。

所以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对于航天领域的资金投入都十分有限。甚至会有意通过政策引导,让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商业卫星。

然而,如何卖掉高价吹风机,却成了民营航天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1987年由摩托罗拉启动的铱星计划。

飞在太空中的通信卫星就像一个中转站,用转发地面信号的方式来实现【终端-卫星-终端】的传输。像电视转播、跨海电信业务,都要依赖通信卫星来实现。理论来说,只要通信卫星群足够大,就能让手机信号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

人们在远航的邮轮上、巡航的飞机上也能打电话了,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

因此铱星公司历时十年、耗资50多亿美元,一共向外太空发射了66颗通讯卫星。

(“铱星计划”包括7条轨道上的77颗卫星,就像铱原子核外的的77个电子围绕其运转一样,也因此而得名。后来通过计算发现只要6条轨道、66颗卫星,不过铱星计划的名字依然保留了下来)

但出乎意料的是,时代进步的速度有些太快了。

在铱星计划完成的90年代末,手机只要不到1万块就能拿下,2G网络铺设的速度也堪比高铁速度。而专属的卫星电话却要2.5万起。10元/分钟的国内话费贵出天际,每月还得交250块的固定通话费。

上线了15个月之后,铱星计划在全球获取的5.5万名用户依然远不足以覆盖后续的维护费用。即使是背靠摩托罗拉,这棵“参天大树”也没能抗住暴风雨的洗礼,轰然倒塌。66颗卫星只得进入脱轨****程序,在地球上空留下了上个世纪最贵的烟火。

有了前车之鉴之后,规模最大的民营航天企业Space X的策略便显得更加稳妥。

首先是削减成本。

“成本狂魔”马斯克别出心裁的火箭回收方案,使得每次发射只需要支付20万美元的燃料费用和50万美元左右的维护费用,这可比制造一枚6000万美元的新火箭便宜多了。

而且一次猎鹰火箭升空能发射60枚卫星,极低的成本也让星链卫星的总数轻松突破了1000枚。

其次,同样是通信卫星群,Space X直接拉来了美国政府千万级别的肥单。

凭借着远强于海底光缆的传输速度(610Mbps)和传输延迟(20ms),Starlink能够直接给地球另一端的美军无人机下达遥控指令;而在卫星上配备了红外传感器之后,美国的军事预警网络也能遍布全球。

而且不只是军用,民用阶段的Starlink似乎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这个“人人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年代,Starlink瞄准了那些网络不通的农村地区。在这些没有基建的地方,你只需要花499美元买一个终端接收器,每个月再掏99美元的月通信费,就可以坐地上网了,这可没比50+美元/月的宽带贵多少。

即使是靠着卫星互联网没法回本,美国联邦通信委员持续10年、高达8.86亿美元的补贴也足够Starlink撑好一阵子。更何况还有美国太空发展署1.49亿美元的卫星制造订单兜底,背靠大树好乘凉的Space X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那吉利,又该如何面对盈利的困境?

04. 迎接曙光

和军方支持的Space X不同,吉利走上了另一条不一样的道路:自研低轨导航卫星。

既然没有和尚买高价吹风机,那我们把吹风机卖给自家的理发店、像戴森一样作为卖点来招揽更多剪头发的用户,是不是就行得通了?

目前咱们车上、手机上民用级别的GPS和北斗导航系统,用的都是距我们上万公里远的高轨道卫星。在计算过误差之后,显示位置和实际位置最多会相差10米远,充其量只能做到小区中的道路定位。

但这离自动驾驶可远远不够,10米的误差甚至有可能让车跑到对面车道上去。

所以蔚来NOA、小鹏NGP这类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必须要依赖精度达到10cm的高精度地图才能实现车道级别的准确控制,更不用说L4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了。

高精度地图实现的前提,正是低轨导航卫星。毕竟离地球越近传输越快、信号越强,也就越容易实现高精度定位。

5G时代到来之后,更快的传输速度匹配高精度定位,车路协同(V2X)、车车协同(V2V)甚至人车协同(P2V)都能实现。

试想一下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会接入路网中,每一台车都能以最大的通行效率通过绿灯路口而不用刹车,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的时候也会更加安全。

甚至在救护车急需通行的时候,其他交通参与者都会预先收到消息、从而留出一条生命通道,用180+的时速赶到医院不再是天方夜谭。

而且,造卫星和造车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低轨导航卫星采用的基本都是微小卫星平台,用多颗卫星组网运行的方式来达成全覆盖。比较小的卫星规格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靠的就是以量取胜。要想降低成本,就要和汽车这种高端工业产品采用类似的流水线来批量化生产。

而这,刚好是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吉利最为擅长的。

所以吉利这次布的局,就是利用手头的资源,用低轨导航卫星的厘米级定位来迅速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和车机系统一起,完成汽车智能化时代的转型。

既然Space X选择了上天,吉利的选择就是下地。

所以在去年9月份,我们才会在领克发布会上见到耗时4年、耗资180亿、数千名工程师参与开发的Sustainable ExperienceArchitecture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又叫SEA浩瀚架构。它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支持L4自动驾驶,而且预计在短短4年内就能上线!

要知道,包括特斯拉在内,声称自己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车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领克在国内则是最早的那个。蔚来ET7的宣传是“拥有全栈自动驾驶能力”,小鹏则是“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如果能够顺利量产,无论是对于吉利的品牌影响力、还是车辆的产品力都是极大的提升。这波卫星上天,怎么算都不亏。

而这一点,吉利居然早在领克创立的2016年就已经想好了。SEA浩瀚架构耗时4年打造,领克成立至今也刚好是4年!而且在开发过程中,领克还一并拿出了领克ZERO concept,甚至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路试了。

能够在建立之初就投入这么多的资源豪赌智能化,不得不佩服吉利的高瞻远瞩。

而比较有意思的是,领克在2020年5月份就已经宣布和时空道宇联手开启双星发射计划,准备正式启用“天地一体化”的高精定位系统。

而且在这里还有两个小插曲,让社长有些遐想联翩。

其实最早的浩瀚架构并没有中文名,它的前身是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PMA(Pure electric Modular Architectureplatform)纯电模块化架构平台。最初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多造电动车、减少碳排放。

但没过多久,李书福就敏锐地发现了智能化这个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于是只负责车辆硬件的PMA平台迎来了SEA OS开发系统的加入,更强大的扩展性也让PMA平台摇身一变成了SEA浩瀚架构。有小道消息称,“浩瀚”二字还是李书福亲自定的名。

难怪在SEA浩瀚架构的宣传图上,璀璨的星河上方有这样一句话:

或许李书福一直都没有忘记,十年前在欧洲演讲时的那番雄心壮志。

发射卫星,仅仅是吉利集团的开始。

05. 参天大树

在吉利迎来创业35周年之际,李书福也在内部发布演讲称,要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之上,完成两个新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

计划一主攻混动车与节能车,占比分别为90%和10%,在传统节能领域继续发挥吉利和沃尔沃的协同优势;

计划二则是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无论是在合肥成立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还是和梅赛德斯联手、借助SEA架构制造Smart纯电SUV,又或者是和百度共同出资成立集度汽车、借助SEA架构打造百度自研新车,甚至是网传的代工FF91……都在赤裸裸地展示吉利扩充汽车版图的信心。

但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太一样,吉利可不只是一个车企,而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

除了刚刚说过的时空道宇之外,吉利控股旗下还有一家很低调的沃飞长空公司,主营飞行汽车。

就在两个月前,沃飞长空旗下的太力飞车TF-1刚刚拿到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特许适航证书,准许进行低空飞行,这可是现代飞行汽车产品中的首次。

要知道,一架航空器想在全球范围内发售,就一定绕不开FAA的适航认证,这是通往国际标准取证测试的必经之路,对于一款新产品来说更是如此。虽然离最终研发成功走向国际市场还有距离,但成功迈出第一步之后,飞行汽车在几年后就会与我们见面。

除了航空领域,我们平时用的掌上高铁APP也是由国铁集团和吉利控股、腾讯科技共同组建的,能够提供购票、打车、订餐、娱乐等等的一站式服务。尤其是在旅途中连个Wi-Fi看场电影,那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说到体验,社长身边的一位科技控小伙伴似乎更有发言权。

他出门一般会选择曹操出行而不是滴滴,理由是曹操的专职驾驶员驾驶水平更高,车辆也更加整洁。在北京的冬季由于帝豪EV体验不佳,会喊沃尔沃S90L/别克GL8这类的车型来接驾,而且还是免费升舱!可以说十分贴心了。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吉利在出行领域的一系列布局,都是为了天地一体化。而此次发射的卫星,刚好拼上了天地一体化的最后一块版图。

看来,这颗小树苗在阳光的滋养下,正在逐渐变成一颗参天大树。

06. 写在最后

2019年9月,一颗新发射的星链卫星和欧洲航天局的风神气象卫星轨道出现重合,可能会出现卫星相撞的状况。欧洲航天局立刻和Space X取得了联系,而Space X官方的回复却是“我们并没有打算机动避让,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迫不得已,风神气象卫星只能启动变轨的方式来避让。

这次,风神卫星主要用于探测风速和风向,变轨的操作对于执行任务影响并不大,让一次没关系。但未来的超级卫星群会越来越多,每颗卫星执行的任务也各不相同,很难说每一次轨道重合都能被协调开。谁给谁主动让路的问题,其实就是大国博弈。

换句话说,风神气象卫星的结局,其实早在欧洲航天局拨出那通电话之前就已经注定了。

而目前,国际上的规则是卫星频谱由国际电联(ITU)来协调分配,遵循“先登先占”原则,卫星的发射能力决定了卫星频谱资源的抢占能力。

所以吉利入局发射卫星,对国家来说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最后社长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道消息。

虽然吉利这次发射双星的火箭是航天科工研发制造的快舟火箭,但在此前比亚迪就已经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展了相关的战略合作,主要是在蜂窝结构和轻量化复合材料上进行开发。为此比亚迪还专门注册了一个有些恶趣味的商标,简称“Biu”……

而造火箭也和造卫星一样,都和汽车制造的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技术相关联。

万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见到吉利和比亚迪联手,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岂不是美事一桩?

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集团隶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杭州,旗下现拥有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和几何品牌,拥有宝腾汽车49.9%股份及全部经营管理权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股份。2019年4月,吉利汽车与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正式签约,成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

吉利汽车集团隶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杭州,旗下现拥有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和几何品牌,拥有宝腾汽车49.9%股份及全部经营管理权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股份。2019年4月,吉利汽车与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正式签约,成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