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从云网融合1.0迈向2.0
    • 02、中国运营商如何抓住泛算力时代机遇?
    • 03、中国联通云网融合发展之路
    • 观察:云网融合2.0这场交响乐,需全行业合奏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2021 MWC 上海呈现网络创新趋势:中国联通唐雄燕畅谈云网融合2.0

2021/03/01
126
阅读需 1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在刚刚举行的2021MWC上海展会期间,除了5G,云网融合脱颖而出,成为另一大热点。多位运营商、行业专家、设备商等产业链一起探讨云网融合话题。

在2021 MWC 上海华为“点亮未来”演播间,中国联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雄燕提出,云网融合正从1.0走向2.0!

据笔者了解,对网络架构的创新发展,中国联通5年前面向网络2020就发布过CUBE-Net2.0架构,积极推进云网融合,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如今,面向网络2025,中国联通又提出了“从云网融合迈向算网一体”的理念和愿景,即将发布CUBE-Net 3.0未来网络架构白皮书。

这引起诸多行业关注,因为2021 MWC 上海展期间5G应用最受关注,中国联通为何大力发展云网融合?如何实现“算网一体”?答案就在唐雄燕此次2021 MWC 上海精彩分享中。

01、从云网融合1.0迈向2.0

伴随云计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采用云部署信息系统,企业上云意愿不断增强。为此,传统网络“哑管道”的特性已无法适应企业对上云业务的需求,网络开始步入云网融合1.0。

云网融合1.0这个阶段,主要是云网协同,云与网相对独立,只是云计算和网络服务的一体化提供,并未在网络架构上实现融合。之后多年,产业积极推动云网融合1.0,让云网力量得到初步释放。但在不经意间,改变悄然发生。

互联网发展已从消费互联网时代,迈向产业互联网时代。”唐雄燕讲到,在消费互联网阶段,运营商更多扮演着网络管道连接的角色,只是提供数据流量服务,实现云与端之间内容服务连接。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云计算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边缘计算兴起,对算力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的确,走在企业ICT一线的“弄潮儿们”会发现,近几年企业转型正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企业云端应用让算力成为刚需。此时,云对网络性能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带宽、时延,开始侧重于如何提供更灵活的算力配置。随着企业上云走向纵深,云对网络架构需求更高。

至此,云网融合开始进入到2.0阶段!云网融合2.0的标志就是算网一体。

根据唐雄燕介绍,我们发现以下两点更是加速了云网融合2.0发展。

一方面,算力需求高速增长。国际咨询机构IDC在《2019-2020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中指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投资规模约为25亿美元,其中66%的投资是算力投资;而到2022年,该领域的算力投资占比仍将保持在50%左右,总额度将超过50亿美元。

面对行业对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运营商需要更灵活的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算力服务,网络架构也应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新基建成为推动力。对此,唐雄燕讲到,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其中通信技术设施又包含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基础设施。

这意味着,网络和算力是新基建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构成数字经济的基石。”唐雄燕这样说到。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5G、边缘计算及人工智能发展,算力将无处不在,网络需要为云、边、端算力高效协同,提供更智能的服务。

02、中国运营商如何抓住泛算力时代机遇?

我们将目光投向中国,从过去的2020年看,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的重点。运营商联合产业推动5G、F5G、IP、Wi-Fi 6等网络技术不断创新,促进商用规模迅速发展。

中国运营商通过积极发展边缘计算以及推动网络与云计算深度融合,促使计算中心从核心数据中心走向靠近业务的边缘,推动“云、边、端”算力进一步走向协同。

对此,唐雄燕分析认为,算力服务从以中心云为主的云计算时代,进入泛在算力服务新阶段。我们看到,分布在端、边、云侧的多样化算力设施,正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算力新格局。

“云网融合需要迈入算网一体时代。”唐雄燕表示。谈及算网一体的价值,唐雄燕认为,泛在算力相比以中心云为主的云计算,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不仅能有效降低网络时延,满足5G应用对网络时延的需求,更能通过泛在算力有效降低网络传送和计算服务成本。

唐雄燕进一步解释说,在降低时延方面,用户和应用可在更近的端或边侧获得算力服务,不需要再到中心云上获取算力;在降低成本方面,随着边、端侧提升算力,物理传输距离会缩短,传输成本相应会减少。

不同业务应用也需要差异化算力资源。比如,视频优化、AR/VR等应用往往需要边缘计算资源;车牌识别等摄像头应用还需要端侧计算资源;视频渲染、AI训练、大数据处理等需要中心云算力资源。

既然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那运营商该如何随之改变?如何将不同的算力提供给用户及应用?

唐雄燕给出答案,算力服务的支撑技术还是网络,需要运营商不断增强网络能力,最终构建起算力网络。这需要网络能感知应用及算力,实现对算力的灵活匹配、动态调度,最终将任务路由到合适的目标计算节点,并提供算力智能调度和确定性连接服务。

“实现网络与算力一体化服务的算力网络包括联网元素、云网元素、算网元素等使能技术要素。”唐雄燕讲到:“为了使能算力网络,目前联网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因为此前联网技术更侧重于端到端带宽连接。未来需要发展APN6等IPv6+技术来增强网络对应用与算力的感知能力。”

同样,网络发展也需要关注端到端的确定性,实现网络无损传输。比如在网络云化方面,近几年运营商积极发展SDN/NFV,但SDN、NFV相对分离,现在需要将SDN/NFV进行更紧密集成,尤其需要在网络中引入AI、SRv6技术,实现网络更加智能灵活的管控和调度能力。

03、中国联通云网融合发展之路

通过唐雄燕的介绍,我们对云网融合技术的发展思路更清晰。其实,中国联通在云网融合发展方面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

早在2015年,中国联通就发布了CUBE-Net2.0新一代网络架构白皮书,打造面向云端双中心的解耦制约型网络架构,形成云网一体化服务。

2016年,中国联通发布了基于SDN的随选网络与云网协同服务产品——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CUII),到后期引入了SR技术,打造面向多云连接的云联网产品,构建起包含广域IP网与智能城域网的新一代承载网基础设施,实现用户便捷入云、云间互联及弹性连接服务。

2019年,中国联通发布第一本算力网络白皮书,首次在行业倡导算力网络理念,并在去年发布算力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白皮书。

2020年,中国联通又发起成立了算力网络产业联盟,进一步推动算力网络技术发展,促进计算产业和通信产业的融合。

在中国联通看来,通信网络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以提供连接服务为主的宽带连接网络时代,网络功能主要是实现人及物的连接;

弹性云化网络时代,网络更多是面向中心云提供云网协同服务和实现网络自身的SDN/NFV/云化;

智能算力网络时代,网络需要面向人工智能和产业数字化,提供泛在算力服务和确定性连接服务。

“中国联通希望今年将CUBE-Net2.0网络升级到CUBE-Net3.0网络。”唐雄燕最后讲到,“CUBE-Net3.0将立足5G,放眼6G,融入云原生、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内生安全等新的技术元素,强化要素深度融合,构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

通过唐雄燕老师的介绍可以发现,CUBE-Net3.0是以打造算网一体为重要目标,算力网络的基础是感知算力的调度和确定性网络连接,所以在2021年,中国联通网络技术创新将聚焦三大试点,分别是:构建算力网络来提供算网一体服务,构建确定性网络为行业应用和视频业务提供确定性定制服务,以及打造全光底座来实现高品质承载和云光一体服务。

唐雄燕总结到,CUBE-Net3.0有三大业务使命,一是通过算网一体实现深层次的云网融合,二是通过云光一体实现高质量的云网融合,三是通过端到端确定性云网服务赋能产业数字化,这三个方面构成云网融合2.0的基本特征,并依托自主研发的云网大脑实现智能管控与运营。

观察:云网融合2.0这场交响乐,需全行业合奏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人工智能应用加速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等各行业云化业务深入发展,这些业务网络需求不仅是上云连接,更渴求泛在算力。而泛在算力,又推动计算与网络的深度融合,让云网融合迈向唐雄燕分享的2.0时代。

从整个行业来看,除中国联通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及设备厂商都在发力云网融合。比如在本次MWC,笔者还看到华为发布了全面增强的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在笔者看来,想要推动云网融合发展,依然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支撑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联通的三大网络创新举措,将推动整个DICT产业向云网融合2.0演进,吸引更多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黄海峰,科技媒体人,通信世界原副主编。北京邮电大学毕业,从事ICT领域研究和报道11年。关注5G、IoT、终端、AI、云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聚焦知名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商、终端企业、IT企业等。运营“黄海峰的通信生活”(hhfine)微信公众帐号以及“海峰看科技”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