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小米的机海战术
    • 小米今年的变化
    • 总结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小米祭出机海战术:这些“香喷喷”新机要来!

2021/01/26
103
阅读需 1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对小米而言,2020 年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年份。在国内手机市场萎缩、疫情经济低迷的双重压力下,小米率先实现了逆势增长,成为 2020 年第 3 季度国内唯一增长的手机品牌,全年销量增幅也位居翘楚。小雷认为,2020 年国内手机市场的最大赢家非小米莫属。

进入 2021 年,疫情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消散,各家厂商都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够用新年新气象驱散往年的阴霾,手机市场的竞争也来到白热化的阶段。为了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小米率先出招。作为 2021 年的旗舰首秀,小米 11 不管在硬件配置还是性价比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开售 21 天销量就突破百万台,也证明了用户对这款产品的认可度。

但是一款成功的机型,对小米来说远远不够。近段时间,消息准确度不低的爆料博主数码闲聊站表示,小米的机海战术已经部署完毕,多款小米、Redmi 新机即将到来。借此机会,就让小雷带大家看看这些产品,顺便和大家一起展望一下小米的 2021。

小米的机海战术

按照数码闲聊站的说法,小米将会在今年上半年发布多款新机,其中包括新款小米 10、小米 11 Pro、小米 11 Ultra、Redmi K40、Redmi K40 Pro 以及 Redmi 游戏手机。此外,根据其他信息源的爆料,小米 11 青春版以及 Redmi Note 10 系列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亮相。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新版小米 10。根据数码闲聊站的消息,新版小米 10 只是将处理器升级为骁龙 870,其他参数基本不变。骁龙 870 处理器基于台积电 7nm 工艺打造,采用了增强版高通 Kryo 585 CPU 核心,超级大核主频达到 3.2GHz,算是目前最强的次旗舰芯片,但是实际性能和原版小米 10 搭载的骁龙 865 处理器差别不大。

有的读者就奇怪了,既然配置差别不大,那为什么小米还要推出这款产品呢?确实,小米 11 的销量表现不错,市场反响也很不错。但是新产品出来时价格普遍偏高,追求性价比的用户会倾向于选择搭载骁龙 865 处理器的产品。如果新版小米 10 能够在更换骁龙 870 处理器之余,将售价降至 2000 元档,个人感觉还是很好卖的。

然后是大众期待的小米 11 系列的其余两款产品——小米 11 Pro 和小米 11 Ultra。结合目前爆料消息来看,这两款产品都会搭载骁龙 888 处理器,配备 120W 快充。小米 11 Pro 标配后置三摄,首发 80W 无线快充。小米 11Ultra 标配双主摄,有望应用小米第三代屏下摄像头技术,在实现全面屏效果的同时,还将有效降低前置摄像头区域的格栅效应,值得期待。

接着是 Redmi 的当家产品——Redmi K40 系列,包括 Redmi K40 和 Redmi K40 Pro 两款机型。其中,Redmi K40 Pro 配备骁龙 888 处理器,搭载 120Hz 三星 E4 柔性直屏、电池容量 4000mAh 以上、有望支持 55W 快充;而 Redmi K40 可能存在搭载天玑 1100 和骁龙 870 处理器的两个版本,搭载 120Hz 屏幕、33W 快充、5000mAh 电池。

Redmi 产品总经理卢伟冰在本月中旬表示,Redmi K40 系列将于下月发布,其中配备骁龙 888 处理器的 Redmi K40 Pro 起售价为 2999 元,而 Redmi K40 价格有望低至 1999 元起,性价比依然很高。

此外,Redmi 旗下首款游戏手机将于近期正式面世。该机主打性能体验,首发联发科天玑 1200 处理器,配备双扬声器,支持超级快充(预计为 55W),电池比黑鲨 4 更大(预计为 5000mAh)。小雷认为,该机可能是去年 Redmi 10X 系列的替代品,价格有望低于 1999 元,成为市面上售价最低的入门级游戏手机。

至于小米 11 青春版,根据数码闲聊站的消息,这款产品的屏幕从上一代的水滴屏升级成了单打孔屏,依然是 AMOLED 材质。此外,该机充电速度由 20W 升级到 33W MMT 方案,电池由 4160mAh 升级为 4250mAh,厚度仍为 7.8 毫米,重量可能会降到 180g 左右,主打轻薄机身设计。

作为小米主打线下市场的机型,前代小米 10 青春版因为配色不够吸睛,机身不够轻薄(192g 机身重量),拍照素质一般(48MP 豪威主摄),不论市场反馈还是用户评价都比较平庸。重新出炉的小米 11 青春版能否补足短板,击中线下用户的好球区呢?小雷觉得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小米今年的变化

如今这个时代,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各大手机厂商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市场的大潮。为了凸显自家产品的优势,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小米今年的产品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1. 去掉充电器

去年 12 月,雷军的一则微博,成为了数码圈的热门话题。在这篇微博中,雷军表示:为响应科技环保的号召,小米下一代旗舰机小米 11 将取消随机附赠的充电器。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量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最终,小米 11 还是为了减小包装体积砍掉了充电器,但是小米为用户提供了“附赠充电器”的选项,不需要任何费用即可获得独立包装的充电器,比较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现在看来,在手机包装中取消充电头,大有成为安卓手机业界一大趋势的倾向。1 月 25 日上午,Redmi 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微博剧透了 Redmi K40 系列的包装盒并表示:厚的还是薄的?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众所周知,小米 11 存在两种包装版本,猜测 Redmi K40 系列可能也会采取这种方案。

2. 手机轻薄化

轻薄,对 2020 年的小米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字眼。小米 10 厚度为 8.96mm,重约 208g;小米 10 Ultra 厚度 9.45mm,重约 221.8g;Redmi K30 Pro 厚度为 8.9mm,重约 218g;Redmi K30s 厚度为 9.33mm,重约 216g;主打轻薄的小米 10 青春版厚度为 7.88mm,重约 192g。相比之下,vivo S7 厚度为 7.39mm,重约 170g,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进入 2021 年,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可喜的变化——小米手机变轻薄了。小米 11 厚度为 8.06mm,重约 194g(均为玻璃版参数),比前代的 8.96mm/208g 轻薄不少。不仅如此,这款产品没有因为轻薄而妥协,4600mAh 电池,50W 无线快充,玻璃后盖,金属机身,依然是标准的旗舰配置。正如雷军所说,2021 年,让我们轻装上阵。希望 Redmi 的新产品也能在保证续航前提下,变得更加轻薄。

3. 要上新技术

有人说“小米没有核心技术实力”,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很浅显的误解。小米智能无人工厂、80W 无线闪充、120W 有线快充,这些技术无不代表着小米的研发水平,并且在短时间内有着强大的不可替代性。此外,小米为了追求产品的稳定性,并没有在 2020 年推出的机型中搭载用户迫切期望看到的新兴技术,这个局面可能会在今年被打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小米旗下有不少自研 / 独家合作的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前段时间,有酷安网友在地铁上见到了疑似小米折叠屏手机的设备,该机运行 MIUI 12 系统,系统明显针对折叠屏进行了适配。在 2021 年,我们或许能看到小米将折叠屏技术更加普及化,把折叠屏手机的价位水平拉低到 5000 元价位段。

另一方面,小米在去年 8 月份公布了第三代“屏下摄像头”技术,并表示搭载该技术的手机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发布,很可能在小米 11 Ultra 上实装。此外,随着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吃到华星光电屏幕的甜头,今年小米可能会继续从屏幕入手,继续加速国产供应链的成熟化生产。至于效果如何,只有看后面的市场反馈才能知道了。

总结

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进入到存量期,为了吸引存量用户换机,所有头部厂商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机海战略,以尽可能地拿下每一块细分市场。小米同样如此,以预期上市的机型为例,小米 11 系列主打 4000 元以上价位段高端市场,新版小米 10、Redmi K40 系列主打 2000-3000 元价位段市场,小米 11 青春版主打线下市场,Redmi 游戏手机主打入门级游戏市场,还有包括 Redmi 数字系列、Redmi Note 系列等多款百元机 / 千元机价位段的产品等待上市。

对手机厂商来说,机海战术的存在,可以降低厂商的试错成本,使厂商不断地更换产品线,不断地更换生产厂商,不断推出各种配置不同的产品。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厂商不但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理,让他们不断更新换代自己的手机,同时通过推出颇具性价比的机型,还可以引诱消费者去买新机,这样做可以自然淘汰旧机器,为售后解决大问题。

对用户来说,一方面,更丰富的产品选择,确实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各种需求,用户再也不用担心遇到像购买苹果 iPhone 那样选无可选的情况。另一方面,产品数量过多,也有可能会让消费者辨识不清。小米需要谨慎把握产品发布的节奏和力度,谨慎地进行产品部署,这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关注智能生活和前沿科技,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