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 iPhone 7 取消了耳机接口以来,曾经被认为是「一次性」「智商税」的真无线耳机就像开到了超车道一般,以飞快的速度占领千元以下耳机市场,曾经的地铁潮流单品「苹果小白耳机」也易主 AirPods。
随着真无线耳机,或者说 TWS 产品的快速普及,大家对传统的 TWS 耳机渐渐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注重音质的用户认为 TWS 耳机的声音表现不如传统的有线耳机;有降噪需求的用户则认为 TWS 耳机的降噪「等于没有」。就像笔记本电脑很难在「轻薄、性能与价格」之间取得平衡一样,「音质、降噪与连接质量」也成为了 TWS 类目中的「不可能三角」,想找到三个维度兼顾的产品更是难上加难。
结果上周到公司时,这个「不可能三角」的最终答案,「不知道怎么的就出现在我桌面上」。
产品基本信息介绍
认真介绍一下,这次拿到的是声阔 Liberty Air 2 Pro 真无线降噪耳机,名字太长念起来太麻烦所以接下来我们叫它「声阔降噪舱」。考虑到声阔平时总是「闷声发大财」,搞得大家对这个品牌没什么印象,这里简单先介绍一下:声阔是安克创新旗下专业音频品牌,专注于耳机、音箱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前几年我就体验过声阔的蓝牙防水音箱,好听防水还有 RGB 跑马灯,可以说一次满足我三个愿望。
为了解决真无线耳机降噪难的问题,声阔降噪舱共提供了 5 种不同的降噪模式,无论是通勤还是户外运动,总有一种降噪模式适合你,这也是声阔降噪舱在包装正面打上大大的「5 合 1 多场景双馈降噪」的底气。
配件上,声阔降噪舱一次性给了足足 9 组不同尺寸的硅胶耳塞,从 XXXS 一路到 XL 全都配齐,佩戴稳定度直接拉满,比起 WF-1000XM3 和 AirPods Pro 要稳定、牢固许多。
声阔降噪舱的充电盒也是产品的一大亮点,它不像索尼 WF-1000XM3 那样巨大,也没有 Enco X 或其他品牌身上那股「果味」。但这并不代表声阔降噪舱不精致,以我拿到的这款为例:深色类肤质的设计让耳机不容易留下划痕,不像 AirPods 那样还要另外买一个保护壳。
磁力吸附的非线性开启曲线更是让电池盒成为了手感极佳的「解压工具」,快速开合时声音很清脆,所以请不要在开会时拿出来把玩。
降噪与佩戴舒适度
既然产品叫「声阔降噪舱」,那降噪功能自然是产品的重中之重了,声阔降噪舱共分为「通勤」「室内」「户外」「人声」与「完全通透」五个模式,不同模式下声阔降噪舱会采用不同的降噪策略,分别对不同频段的噪音进行消除。
通勤高强度降噪场景
先说说常见的通勤降噪模式,在通勤降噪下,声阔降噪舱会对交通工具中常见的低频噪音「重拳出击」,地铁运行时的轰隆声、公交车在市区慢行的引擎声、甚至是飞机那低沉而恼人的声音在声阔降噪舱的降噪下几乎都就此消失,仿佛将身处「沙丁鱼罐头」中的我直接扔到深山中。即使还漏入一丝细微的环境声,也会被隐藏在耳机播放的音乐中。
要我说的话,作为 TWS 耳机,声阔降噪舱与大型头戴式降噪耳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降噪水平并不是降噪耳机唯一的评论指标,过去不少降噪 TWS 产品「死磕降噪」,却忽略了降噪耳机佩戴时「负压感」的影响,让用户几乎没有可能长时间佩戴。即使是短时间使用,也会因负压问题变得有些头晕与恶心。
但声阔降噪舱不会这样,多种降噪模式与多级降噪调整让我可以轻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降噪设置,配合声阔降噪舱丰富的耳塞选择,即使在不播放内容的情况下长时间佩戴,也不易对耳朵造成压力,戴着依然舒适。办公室场景当然了,上班期间不可能长期开着最强的通勤降噪;在工作期间,「室内降噪」与「人声通透」模式会是我更常用,也更实用的选择。很多人会认为办公室是一个安静的环境,但其实这安静的背后也藏着中央空调运转时的风声与小声交谈时的人声。针对办公室的场景,室内降噪可以降低周围的中频噪声与人声,从听觉上给你一个 200 平米的独立办公室。而且不同于真的给你一个空旷办公室,室内降噪不会将小声音「放大」,也没有恼人的回声。戴上声阔降噪舱并开启室内降噪后,周围不易察觉的噪声与降噪耳机常见的负压感统统消失,剩下的只有一片安宁。
但在办公室工作难免会与同事交流「外卖点餐心得」等,这种情况下人声模式就很实用了。这个模式的工作原理和室内降噪类似,但在消除环境噪音的同时,声阔降噪舱会捕获、增强人声,就像主动拾音耳机一样增强对话音量。不夸张的说,在人声通透模式下,声阔降噪舱听得比我耳朵还要清楚。
这里有必要用 AirPods Pro 来做对比了,AirPods Pro 虽然有着苹果产品一贯的出色操作体验,但只有降噪、通透和关闭三个降噪模式。纯降噪显然是不合适的,但通透模式又会把环境声放大,同时底噪也更加明显。能在降噪与通透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也同样是声阔降噪舱的产品亮点与选择理由。户外运动场景最后要说的「户外模式」,这也是我最近常用的一个模式。过去在骑车时我喜欢用骨传导耳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因为它不会遮盖周围车水马龙的声音,身后来车了我能第一时间知道。其次,骨传导耳机内置了钛金属丝,佩戴稳固不会掉,在风中也没有听诊器效应。声阔降噪舱可能是采纳了运动人士的建议,在户外模式下有着令人惊喜的表现:首先,声阔降噪舱会对周围的噪声有一定的抑制,将其控制在「注意就能听见」的强度。既能给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又不会像头戴式耳机那样「两耳不闻身后事」,身后有车鸣笛时,我也能留意到。
其次,即使开启降噪,声阔降噪舱也有着出色的风噪抑制,市区通勤与短途骑行也不会像 WF-1000XM3 那样被风噪淹没。同时,凭借 6 麦克风的矩阵设计,声阔降噪舱在骑行时也能获得清晰的通话体验:不仅我能听清对方,对方也能听清楚我在说什么。这点对于非专业运动耳机来说算得上是难能可贵。
声音表现
降噪说了那么多,接下来该聊聊音质了。此前我有体验过声阔的音箱与耳机产品,但声阔降噪舱作为一款降噪耳机,依旧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声阔降噪舱与 AirPods Pro 一样支持 AAC/SBS 蓝牙传输,蓝牙协议为 5.0,采用了独特的十层高硬度镀膜,让声阔降噪舱相比同价位的 TWS 降噪耳机能表现出更富有弹性的声音,同时曲目中的细节也不会被耳机的音染「掩盖」。
首先,在 KONGOS 的「Come with me now」中,即使在重度摇滚元素的「轰炸」下,声阔降噪舱依然将口琴悠长的声音拿捏地非常准确;但也没有将声音「修饰」得过于圆滑,听起来依旧是「颗粒饱满」的摇滚骨子。就像是经过果木烟熏的烤肉排一样——纯粹、入味、肉汁丰富又烟雾缭绕。同样的特性在「Leave a Light On」中也有所体验,一边是竭斯底里的真情流露,一边是极具标志性的苏格兰风笛,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声音在声阔降噪舱中依然得到了完美的表现:人声不会带跑苏格兰风笛绮丽的音色,风琴也不会让人声显得过于粗糙,反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映衬,衬托出灵魂乐的核心精神。这种表现在 TWS 降噪耳机中并不多见,但一听就会喜欢上。除了「西餐」,东方特色的「中菜」对声阔降噪舱来说也不在话下。张学友的「遥远的她」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尽管声阔降噪舱更偏向于风格饱满的摇滚、流行或灵魂乐,但它也没有过度渲染「歌神」的声音,声音听起来依然富有张力、定位感清晰也极具辨识性。无论是歌曲中部「歌神」富有力量,带有情感的歌声,还是平静有深度的和声与琴声,在声阔降噪舱中都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这里我还想说一下 TWS 常见的耳机连接质量问题。无论是 AirPods Pro 还是索尼的 WF-1000XM3,在地铁与斑马线附近都常会出现过断连的现象,要把手机从背包中拿出来握在手中、甚至是抬手使用才会有所缓解,但这种现象在声阔降噪舱上还没发生过。
操作与软件
除了硬件,软件同样是声阔降噪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Soundcore APP 是声阔硬件的手机客户端,连接后可以对耳机进行 EQ 相关的调整。这点其他品牌的耳机其实也能做到,索尼的 Headphone 甚至能调用手机的传感器,根据用户的行走状态来切换降噪模式。只不过就和绝大多数索尼用户一样,这些花哨功能在下载 App 两个小时后我就再也没有启用过。
与其他品牌的 App 不同,Soundcore APP 有一个真正有用的专属功能——HearID 2.0 声纹自调节,可以私人订制音效。进入 HearID 2.0 的页面后,Soundcore 会分左右耳、用不同频段、响度的音频信号为用户进行「听力测试」。
测试完成后,App 会根据你的实际听力水平定制出个人专属的均衡器文件,真正做到「一千人两千耳」,让用户用不到千元的价格就能享受到私人订制的音乐效果,可以说是相当超值了。
总结与购买建议
总的来说,我对声阔降噪舱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这可以从我几乎 8 小时的平均佩戴时长上看出来。与 AirPods Pro 相比,声阔降噪舱不仅降噪能力更加突出,多样化的降噪模式也为它带来了更广阔的使用场景。相比索尼 WF-1000XM3,声阔降噪舱在降噪水平上不分伯仲,在风噪、耳压等方面还有着不小的优势。丰富的配件与高度自定义的特性更是为声阔降噪舱加了不少分数。
在我看来,声阔降噪舱是少数「甚至可以加价卖」的耳机产品。考虑到它 999 元的定价,无论从声音还是降噪、抑或是整体使用体验的角度看,声阔降噪舱都会是千元 TWS 降噪耳机中最好的选择。「不存在三角」中的 TWS 耳机,非声阔降噪舱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