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拍照手机成历史
    • 极致轻薄不会来
    • 游戏手机已遇冷
    • 手机市场的周期律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2021年,这些手机再也买不到了……

2021/01/10
157
阅读需 8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2020 年已经过去,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安卓手机的稳步前行,也目睹苹果时隔三年的更新换代。尽管有疫情这个 Debuff,但中国手机市场依然以极其快的速度复苏,充分体现了国产品牌的韧性。1 月 1 日,下一代旗舰小米 11 也已开售,向我们展开了新一年的画卷。
 

不过在手机市场向 2020 年告别的时候,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手机可能听不到 2021 的钟声了。这些手机并不局限于某个品牌,而是近年手机市场转型期下的写照。

2021 年到来,一些手机已经开始走在了消失的路上。

拍照手机成历史

“拍照手机”作为中国曾经最为流行的词汇,一度成为各大手机品牌的宣传标语。从 OPPO R 系列开始,国内手机开始摆脱单一的“唯性能论”,拍照、售后、设计等功能主导线下手机体验。以美图为首的美颜手机也对传统手机的拍照风格构成了挑战,除苹果之外,越来越多的厂商从“真实”变成“真香”。

OPPO R9 发布的 2016 年是一个标志性时间点,这一年,国内手机市场总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线下开始和线上争抢市场,线下机型凭借美颜算法,对线上市场实现了宣传压制。

也是从那时开始,国产线上品牌开始集体加班补课,研习东亚美颜术。此时相当一部分中端机型,开始以拍照而不是性能为卖点,华为 nova 就是典型案例。

2018 年华为 P20 系列的发布,又将手机拍照推向了最高潮,定制大底+特有算法+人工智能的配合,打造了属于计算摄影的新纪元。

华为缔造的专业壁垒,离不开研发的不断投入,为了追赶华为,小米推出了主推拍照的 CC 系列,开始试水先锋硬件来为正代旗舰铺路。OPPO 等原先主打美颜的手机厂商也开始向深度科技转型,潜望式镜头等黑科技层出不穷。

时至今日,专门负责拍照的“拍照手机”已经越来越少。一方面,各大厂商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软硬件拍摄协同方案,可以用在大规模量产机上;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中端手机的需求开始均衡化,传统的拍照品类被收纳在更大体量的年轻品牌下,哪怕是华为的 nova 系列,也开始用涵义更广的“时尚”概念替代拍照概念,作为手机最主要卖点。

可以预想到在 2021 年,属于拍照手机的空间会越来越少,但经过了拍照手机的洗礼后,中国旗舰和中端机型的拍照能力较几年前也有了长足进步。

极致轻薄不会来

虽然随着 5nm 制程处理器的普及,今年旗舰机能耗比会更加好看,理论上可以减轻手机散热和续航上的压力,但对于希望极致轻薄的用户来说,轻薄手机的处境可能会比去年更加艰难。几年前流行的重量 150g、7mm 厚度的轻薄手机,依然不会到来。

2020 年的安卓旗舰机,不约而同地采用了 4000mAh 的超大电池,随着高刷屏的加入,部分品牌甚至开始将手机电池上调至 5000mAh,但这依然不够。

小雷拿来一张 2016 年的电量配置图,可以看到,目前看似累赘的手机,其实已经尽可能地在 2016 年的设计尺寸上推进全面屏、做大电池(加大能量密度),只不过由于线性马达、扬声器等配置,让电池体积始终不能扩大很多。

从小米 11、Galaxy S21 等机型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安卓品牌更倾向于在超高配置的旗舰上“增重”,重量优化则留给普通品牌,例如小米 11 就从 208g 下降到 196g,厚度也来到了 8mm 出头。但这并不代表轻薄机型的未来到了,以目前相对轻薄的一加 8T 为例,它也有 8.4mm 厚,188g 重,厂商已经做到了极限。

不得不承认,2021 年的轻薄手机市场依旧不好过。主打轻薄的 iPhone SE 和 iPhone 12 mini 并没有带来销量奇迹,mini 也没有在供应链泄露的未来增产名单上,而减重 32g 的 iPhone 12,用户最关心的反而是其续航水平是否倒退,不管迷你屏党如何叹息,属于轻薄化手机的未来依然很遥远。

游戏手机已遇冷

如果说拍照手机和轻薄手机的日落西山是注定的,小雷认为,在 2021 年,游戏手机也会迎来衰落,这想必会出乎相当一部分人的意料。但事实就是如此。

从游戏手机的重度参与方——京东的宣传口径可以看出,游戏手机的市场体量并没有较去年有着突破性发展。要知道,2019 年中国游戏手机的销量涨了三倍,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2020 年反而销量宣传力度有所减小,这充分说明游戏手机在今年的销量并不如去年那么令人惊喜。

游戏品牌触顶,侧面反映了游戏领域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一方面,普通旗舰手机也开始向着高性能、大电池的方向努力,并解决了困扰许久的散热问题;另一方面,高通的“游戏芯”865 Plus 也没有形成足够的差异化竞争,去年下半年不少旗舰机依然采用成熟的 865 平台进行优化。

在系统、散热等要素都被超过的当下,游戏手机想要做出花越来越难。原本 2020 年初,黑鲨研究出了独特性的“串充并放”充电方案,可实现低温高速 90W 充电,但到了年中,各家的百瓦快充纷纷出炉,黑鲨的方案不再领先。

目前来看,游戏手机唯一的机会,就是与游戏大作合作进行特定优化。不过在原神和使命召唤之后,2021 年还有多少大作能顺利登陆还未可知。从米哈游与腾讯的选择来看,他们更倾向于和大众手机品牌进行合作优化(苹果、荣耀),游戏厂商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后续就要看他们背后的品牌资源了。

手机市场的周期律

其实,2021 年与其说是大批手机消失的一年,倒不如说是中高端手机回归均衡的一年。厂商从全面屏时代开始的技术投入,终于在 2020 年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这些深度技术的研发,让消费者体验到了更加成熟、均衡的高端手机,那些时代的“过渡产物”退去,似乎也是必然。

小雷认为,在今年,我们将会见到技术实力更加充裕的国产手机。屏下摄像头、百瓦快充的量产化,将会深层次地推动手机的技术进步。对于资源不那么充足的厂商来说,以往“剑走偏锋"的套路,开始有些不管用了。未来的时代,势必是一个从生态到硬件,全面发展的时代。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