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自 Canva 可画
对广大群众来说空中交通仍是一个梦,但亿航却觉得它触手可及。 2020 年,接连在美国、韩国等世界各地完成无人机载人飞行试飞的亿航,名声越来越响亮,市场竞争实力也不断增强。近期,亿航智能公布 2020 年第三季度财报,营利双收、扭亏为盈,又赢得市场喝彩。
财报数据显示,亿航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 7100 万元(约 1050 万美元),同比增长 104.3%;调整后净利润为 530 万元,去年同期调整后净亏损为 700 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调整后经营利润为人民币 450 万元(约 70 万美元),相较去年同期调整后经营亏损为人民币 740 万元,扭亏为盈。 亿航本季度最大的喜报莫过于盈利这一老大难题,终于解决了。 扭亏为盈 公司成立以来持续亏损,一直是亿航的诟病。 财报数据显示,2019 年第四季度至 2020 年第二季度,亿航智能净利润分别为 -15.6 万元、-2041 万元、-1973 万元。
再往前,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8 年和 2019 年上半年,亿航相应的净亏损则分别为 8658 万元、8046 万元、3764 万元。 另外,这些年亿航营收增速放缓,毛利率下降等现象,让外界一直质疑亿航智能的盈利能力。 前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在营收方面,亿航智能的营收分别为 5468 万元、1882 万元、3570 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21.45%、80.27%、62.67%;在毛利率方面,亿航智能毛利分别为 3320 万元、1115 万元、2055 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463.89%、82.67%、60.01%,毛利率分别为 60.7%、59.3%、57.6%。
好在经过长时间的商业化摸索,亿航 2020 年第三季度收入和毛利在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界认为其盈利能力差的看法。 财报显示,亿航智能第三季度毛利为人民币 4202.2 万元(约合 620 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毛利为人民币 1907.1 万元,同比增长 120.3%,上一季度的毛利为人民币 2055.3 万元。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59.2%,同比增长 4.3 个百分点。 实现盈利之后,亿航智能还将乘胜追击,启动云浮新生产基地来提升产能,不断提升业务运营能力,全面加持空中交通、智慧城市、空中媒体等主营业务的发展,期待城市空中交通的到来。
倚靠 AAV 销量 亿航智能招股书透露,亿航智能的业务主要分为城市空中交通(包括载人与物流)、智慧城市管理、空中媒体三个板块。
其中,空中交通业务是亿航智能的主营业务,而亿航空中交通业务收入来源主要是空中无人驾驶飞行器(AAV)的销售,因此 AAV 的销量与亿航智能的营收相关联。 财报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三季度,亿航空中交通解决方案占总收入的 49.0%。
全球首款商业交付的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AAV)EH216 第三季度的销量为 23 架,2019 年同期则为 18 架。其中,在本季度出售的 23 架中,2 架为新推出的 EH216F(消防版)机型。 虽然基于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亿航智能得以在本季度售出 23 架 AAV,不过这些 AAV 多用于景区供游客欣赏,实际真正用于“空中交通”的 AAV 的产品仍在少数,扩大 AAV 应用范围,探索空中交通的可行性,仍是亿航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另外,亿航空中媒体业务即无人机表演,遭遇发展瓶颈。 早前,空中媒体业务营收尚能够为亿航发展献一份力,但无人机表演门槛低,且几乎所有无人机公司都开设了相关业务,亿航在空中媒体领域的发挥空间并不大,加上疫情影响空中媒体业务需求骤降,空中媒体营收已大不如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亿航飞行器已在 8 个国家,38 个城市成功完成大量安全飞行,还不断设计开发载人、物流、空中新媒体等相关产品。而且,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亿航智能现还将探索“无人机+”,以期拉动收入增长。
推新品,拓渠道 淘汰消费级无人机后,亿航智能专心致志研发应用型无人机,接连在物流、游览、植保、消防等领域落地。 今年 7 月,亿航智能推出新产品 EH216F(消防版),是世界上第一款用于高层空中灭火的大型有效载荷 AAV,可实现最高可达 600 米的飞行高度;9 月,亿航智能再次推出另一款新产品 EH216L(物流版),可为各种城市和偏远地区高频的点对点空中物流应用。 不过,无人机在物流、消防等应用领域仍处于试验阶段,研制、迭代新品对亿航来说是个挑战。虽然亿航智能创始人胡华智曾表示:“亿航不是一个缺钱的公司,也不是一个烧钱的公司”,但笼络人才、研发新品、拓渠道的花费并不少。
亿航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收入成本为 2900 万元人民币(430 万美元),同比增长 84.8%。总运营费用为 4420 万元人民币(650 万美元),较 2019 年第三季度的 3000 万元人民币增长 47.3%;营业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 62.2%,较 2019 年第三季度的 86.3%下降 24.1 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亿航还要面对来自竞争对手,大疆、极飞等企业的虎视眈眈。 亿航智能极力布局的无人机物流领域,极飞前来分羹。去年 11 月,极飞科技瞄准了物流无人机领域,与空中客车联合推出了 Vesper,这款无人机可用于空中送外卖和快递。
同样的,在消防领域大疆也早早驻足,通过空中监测,采集相关有效数据、实时传输画面为指挥决策提供助力。 据悉,大疆累计参与的全国救援案例已超过 200 起,与消防人员并肩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亿航智能主打的 EH216F(消防版)虽然独一无二,但是在消防领域并无经验积累,实战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总之,尽管亿航智能不断推新品、拓渠道,加持载人交通、空中游览、空中物流、空中消防、应急救援、医疗运输等场景,但是前有大疆后有极飞,免不了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 商业化任重道远 近年来,在亿航、大疆、极飞等企业的拓荒下,国内无人机行业保持高速增长,人们离“空中的士”越来越近。
加上,国家推出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无人机企业发展引来众多资本和创业者,无人机发展如火如荼。 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获得民用无人机经营许可的企业达 7149 家,比 2018 年新增 3100 家,同比增长 76.56%;全行业实名登记无人机共 39.2 万架,比 2018 年新增 10.7 万架,同比增长 37.5%。
不过,亿航主打的载人无人机,其常态化还需要一些过程,也就是说亿航全面商业化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作为新事物,市面上关于无人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少之甚少,监管层面、违规违法层面的规定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虽然人们非常期待载人无人机的到来,但在无人机安全性、续航性方面还有顾虑。
总而言之,在万亿级无人机市场蓝海里,亿航智能扭亏为盈是真,但盈利并不是市场竞争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