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1. 名副其实的专属网约车 --- 滴滴 D1
    • 2. 比亚迪靠刀片电池拿下滴滴第一单
    • 3. 滴滴撬动国内汽车市场格局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一场由滴滴挑起的战争

2020/12/09
243
阅读需 8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滴滴造车了,这两天无论是普通的“打工人”,还是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将目光投向了滴滴 D1。从 2018 年组建洪流联盟到现在,滴滴终于借用了比亚迪成熟的纯电动平台,将自己对于网约车的了解全部注入到这款产品中,打造了全球首款的专属网约车车型滴滴 D1。

1. 名副其实的专属网约车 --- 滴滴 D1

滴滴 D1 身上拥有非常明显的网约车属性,而为了这些属性,滴滴进行了一万次的访谈调研,从司机到客户,点点滴滴汇集在一起,成就了滴滴 D1 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力。

作为一款定位在 A 级的 MPV,滴滴以高达 63.8%的轴长比,使得该款车的轴距却达到了 2800mm,也就是 B 级车的水准。在车内空间上,滴滴 D1 后排腿部空间可达 1000mm,头部空间 992mm,基本达到了 C 级车的水平。右侧电滑门、标配的电动腰托、单侧的肘托且较硬的司机专属座椅、偏软且更舒适的后排乘客座椅等一系列内外饰配置,体现了对乘客和司机比较好的照顾。

车联网方面,滴滴 D1 搭载了 DIIA 车机系统。该车机集成了滴滴司机端,配合 10.1 寸大屏加智能语音交互,实现智能派单、智能充电、智能维保、无感人脸识别等八项专属功能。为了解决司机的里程焦虑,滴滴 D1 车辆在剩余电量 20%的时候,车机系统将会主动推荐附近的充电站并一键导航,降低司机的续航焦虑。在驾驶辅助方面,滴滴 D1 可以实现自动紧急制动 AEB、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LDWs 等安全功能,基本达到 L2 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

在 2025 年推出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 D3,而到 2030 年,希望去掉驾驶座舱,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这就是滴滴无人驾驶领域的野心。也就是说,2025 年滴滴要实现 L4 的无人驾驶,而到 2030 年,应该要达到 L5 级的无人驾驶技术。2020 年即将过去,也就是说在 4 年左右的时间里,滴滴要实现 L4 级别的无人驾驶,能否实现?如果说要实现全场景下的 L4 级别无人驾驶,笔者觉得滴滴有些过于自信。但如果要实现有限场景下的 L4,那滴滴的把握还是很大的。以沃尔沃推出的下一代 SPA II 车型来看,就将实现高速公路环境下的 L4。

至于乘客端,其不仅能够通过滴滴 APP 对车内的空调和座椅加热进行提前设置,同时车内也提供屏幕以及相应的娱乐影音内饰。而车头六色接驾灯更是滴滴 D1 一大亮点,有效解决乘客找车过程中的痛点。

2. 比亚迪靠刀片电池拿下滴滴第一单

比亚迪可谓承担了滴滴进入造车领域的”帮凶”。不过能够帮滴滴代工,对于比亚迪来说也是一件美差。毕竟比亚迪之前刚刚和丰田签署协议,未来丰田将推出基于比亚迪 e 平台的纯电动车型。如今将这个平台再共享给滴滴,通过更大的产能可以摊薄平台的研发以及零部件的模具成本。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滴滴 D1 并没有选择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比亚迪安全系数更高的刀片电池,受到了滴滴的青睐。其实以比亚迪汉作为参考,其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600 公里。所以只要整车的 SOC 预估准确并能够及时了解到并整合车辆附近的公共充电设施,对于滴滴 D1 这样的车型来说,完全不用的担心自己在行程半途出现没电的情况。而相关的规划和配置,在滴滴 D1 中也已经有所体现。而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能,则是三元锂电目前来看没有办法比拟的。其实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比较大的困境都是来源于三元锂电着火。无论是受到碰撞,还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由于三元锂电自身的特性,往往一旦出现着火的苗头,就会迅速酿成一场大火。对于滴滴来说,同样一场火灾,能够毁灭整个 D1 的信誉,这个风险没有必要冒。

3. 滴滴撬动国内汽车市场格局

对于滴滴司机来说,将来他们不再需要购买车辆,而是可以通过租赁 D1 甚至说就像出租车司机一样,每天来给滴滴开车,赚取里程的差价。这样的话可以大大降低滴滴司机在资金上进入网约车的门槛。但对于主机厂来说,这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移动出行一直是主机厂新四化的重要一环:短期来看,它能够提升销量,在国内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为主机厂开辟一个新的销售渠道;长远来看,移动出行业务更高的利润率,有助于企业取得比整车制造和销售取得更大的回报,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消费者可能已经在拥车模式上和上一代人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如果滴滴进军网约车制造领域,那它可以用各种方法来促使滴滴司机转向使用滴滴自己品牌汽车的可能。以滴滴占据国内 1/3 网约车流量的体量,其背后能够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可能主机厂再也无法染指。或者只能像比亚迪一样,沦落为为滴滴代工。这种做法,对于主机厂来说,不仅利润相对来说微薄不少,而且对于品牌来说,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时间一长,必然会对品牌本身产生一定的伤害。

谁能掌握未来移动市场,目前来看,滴滴握有比较大的主动权。毕竟用户培养出来的使用习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要想取得比滴滴更大的网约车的号召力,或者滴滴自己犯了很致命的错误,或者就是比当年滴滴补贴消费者力度更大。前者在滴滴不断完善自己的安全措施之后,很难再出现之前的很多恶性案例,而后者对于资金的诉求可能数以百亿计,一般企业很难投入那么多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享道这两个由传统主机厂支持的移动出行品牌,难以形成和滴滴抗衡的声量的最大原因。面对移动出行这个庞大的市场,可能几十亿根本只能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而这是传统主机厂难以可持续投入的。

比亚迪之后,或许这几年里还会有其他的洪流联盟之中的品牌为滴滴代工的车型问世。无论从国内移动出行板块,甚至是国内汽车销量,都在等待下一个变局的诞生。毕竟随着一、二线城市道路资源的日渐饱和,政策只可能对燃油车限制越来越多,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时至今日,都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围绕电池产生的问题。与其让很多消费者来承担电池相关的各种风险,还不如由一家公司来统一进行运营,自己出个打车钱,省心省力。

强势如滴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也许整车厂占据产业链顶端的局面,到了真的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