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方案用户和方案供应商的视角不同
    • 从供应商的角度,Ready-to-Run 强调的是方案的成熟性
    • 很多企业 Ready-to-run 与 Ready-to-build 模式共存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SAP的Ready-to-Run模式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2020/12/04
88
阅读需 5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在文章《SAP 的工业互联网策略 》中,介绍了 Ready-to-Run 模式,有朋友提到在数字化转型中,Ready-to-run 只是理想状态,言外之意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Ready-to-run 的模式,想对这个问题做一些讨论。

方案用户和方案供应商的视角不同

如果用户采购了软件,安装上直接就可以使用,类似于日常采购的 Microsoft Office 这样的软件,这是最常见的 Ready-to-Run 的模式。To C 的软件以及有一些功能非常通用的 To B 类软件可以做到。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如果实施企业应用管理软件,通常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实施周期,将软件与业务流程融合,To B 的绝大多数软件,从用户角度是很难做到采购回来即可使用,即很难做到 Ready-to-Run。

而从供应商的角度,如果提供的是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做到开箱即可使用,可以看作是 Ready-to-Run,但这种 Ready-to-Run 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业差异大,开箱即用的企业应用软件,需要按行业划分,具有行业属性;

2、针对行业特点做好了产品的预配置,各个功能之间已经实现了预集成;

3、融入了最佳实践 / 未来实践的产品解决方案;

4、提供了模板数据【测试数据】。

具备以上条件,相关软件即可以开箱即用。但用户还需要做相应的数据导入。

 

从供应商的角度,Ready-to-Run 强调的是方案的成熟性

大部分成熟企业,80%的业务是成熟的业务,20%的业务是创新的业务。而这 80%的业务中,企业是希望能够用成熟的方案【标准方案】,而不需要再承担定制开发的风险,这类的业务管理,需要的是成熟的产品。

Ready-to-run 模式强调的是方案的成熟性,指的是企业流程中标准的部分,已经经过成熟企业验证,不需要再做定制开发。【产品功能成熟,企业数据导入工作还需要一个周期】

根据一家调研报告的数据,在对 SAP 的用户调研中,发现只有 20%的企业认为他们的流程是标准化的流程,30%的企业认为他们的流程相对标准化,而 50%的企业认为他们的方案是高度标准化的。

对于标准化流程的企业,接近 100%的功能可以通过方案实现;对于相对标准化的企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实现接近 50%流程,而对于高度定制化的企业而言,标准功能可以覆盖 40%的流程。

从这个调研中可以看出,有 20%的企业是可以实现 Ready-to-run 的。

即便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使用标准功能,也可以覆盖 40%的业务流程。

很多企业 Ready-to-run 与 Ready-to-build 模式共存

就如高度定制化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40%的流程可以通过标准功能实现,这部分功能通过 Ready-to-run 实现;而 60%的功能,需要通过定制完成,这样就要求平台提供用户定制创新的工具,这些工具属于 Ready-to-build 模式。

SAP 的解决方案是构建在 BTP 平台之上,而 BTP 支持 Ready-to-build 能力,所以对于高度定制化的客户,可以使用两种模式。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由许永硕撰写的专栏,多是自己有感而发,涉及智能制造、物联网、智能硬件、供应链管理、新媒体、备件管理、IT规划、创业等等内容。 许永硕 SAP资深数字化专家 中德企业合作对话组 工业互联网专家组成员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专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评估中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