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

2020/12/02
103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去年 1 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火热赶工,马斯克对外表示,生产的 Model 3 只内销不出口。但今年 10 月,就有 7000 辆 Model 3 ,离开临港超级工厂,被装运上托斯卡纳号货轮,远渡重洋销往欧洲。

钢铁侠的变脸,也是幸福的烦恼。一方面上海工厂产能快速爬坡,已经到了每月 2 万辆;而另一方面,就算 Model 3 降价了,月销售量还是停留在 1.2 万辆左右,需求不太给力,库存压力加大。于是,马斯克自然打起了欧洲市场的主意。

当然,盯上欧洲市场的也不止它一个。去年名爵和上汽大通 MAXUS 就已进入欧洲,今年 5 月爱驰 U5 出口法国。紧接着 9 月小鹏的 G3i 也出口挪威,蔚来也传出明年去欧洲销售 ES8 和 ES6 的计划。更有消息称,威马也将携手 Uber 进军欧洲。

2020 年,成了造车新势力们涌入欧洲的元年,在国内市场还未饱和的情况下,各家车企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1. 在去年,中国还是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但根据今年 1-8 月的数据,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 55 万辆,在全球市场中的比重提升至 43%,反超中国的 40%成为世界第一大销售地区。

今年 8 月德国《经济周刊》在报道中称,“2020 年是欧洲新能源汽车的转折点”。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表示,欧洲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而如今担忧更是变成了现实。

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和市场比重为何能反超中国?这还有赖欧洲“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萝卜是指补贴,这对于电动车来说极为关键。标致雪铁龙(PSA)集团 CEO 唐唯实曾表示:当市场取消补贴时,电动车需求就会崩溃。如今,欧洲的补贴强度已经反超中国。

截至 2020 年 2 月,欧盟 28 个国家中有 24 个国家已出台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其中 12 个国家采用补贴和税收优惠双重激励政策,其他国家则给予税收减免。主要国家补贴达到 5000-6000 欧元。以德国为例,今年开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由 3000 欧元提高到 4500 欧元,纯电动汽车补贴更提高至 5000 欧元。

相比欧洲补贴在上调,我国却在下调。目前我国补贴大幅退坡,新能源乘用车的平均补贴额度仅有欧洲的一半左右。

对消费者,欧洲不仅补贴高,补贴方式也比中国直接。

欧洲的政府补贴是发放给消费者而非车企,中国则是通过车企发放,这导致部分车企 PPT 造车骗补事件层出不穷,欧洲的做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样的坑。并且欧洲不限制车辆生产地,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是来源中国还是美国的车型,它都一视同仁给予补贴,不偏袒本土制造。

甜头给足了,大棒也没落下。

欧洲制定了严厉的碳排放惩罚措施。今年 9 月,欧盟发布了《2030 年气候目标计划》,内容大致为将 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从比 1990 年至少减少 40%提高到 55%。如果碳排放量超标还会面临巨额罚款。

经过测算,要想完全避免罚款,2020 年欧盟的电动车销量必须达到 187 万辆,否则每减少 10 万辆,大约就需交纳 10 亿欧元罚款[1]。由此可以推测,2030 年之后,欧盟的碳排放政策将会更加严格,新能源车或许将成为欧洲车企的唯一选择[2]。

看上去欧洲的政策和环境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创造了一个“蓝海”,但实际上竞争极其激烈是个“红海”。

2. 欧洲国家众多,各国新能源渗透率参差不齐,比如今年挪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 82%,而意大利,西班牙还不足 6%,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看上去造车新势力们找到了一个蓝海,但现实却是这是一个本地高手严阵以待的红海市场。德系大众、宝马、奥迪,法国雷诺都深耕这片市场已久。

德国的电动车市场,大众、雷诺、现代汽车等传统汽车品牌的市占率已高达 67%[3]。尤其是雷诺的 ZOE,上半年在欧洲的销量达到约 3.8 万辆,为欧洲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高于特斯拉的 Model 3 的 3.3 万辆与大众高尔夫的 1.8 万辆。

面对劲敌,小鹏选择落脚挪威。

挪威之所以成为新能源车企们的“香饽饽”,与其自身的环境和政策有关。首先,充电桩基础较为成熟。挪威地小人少,充电网络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适合发展电动车;其次,用车车本较低。挪威电价和电动车比较便宜,购买紧凑型电动车较同类燃油汽车可节省 8 万 -10 万元人民币。

但挪威的电动车渗透率高,这意味着竞争激烈。不仅如此,挪威还属于北欧极其寒冷,很考验电池的性能。小鹏从今年 6 月便开始在挪威销售 G3i 车型,售价 35.8 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 25.59 万)起。据说为了适应当地的市场,对车型还进行了优化,比如说新车全系标配 LED 大灯、大灯延时关闭等功能[4]。

蔚来,则有传言要选择丹麦,这其中也有自己的打算。

丹麦港口众多,进出口便利,政府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蔚来若将其作为出海第一站,可以通过“先落脚,再扩张”的战略循序渐进拿下欧洲。有消息称蔚来的马可波罗计划是将核心的服务布局欧洲,比如说一键家电和服务无忧,并计划在两年内交付 7000 辆 ES6 和 ES8。但丹麦的税收体系极其复杂且金额较高,并且还有可能存在其它潜在问题。

挪威和丹麦只是造车新势力们落脚的第一站,以此为根据地攻下欧洲大陆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这块肉也没那么好啃。

3. 汽车认证、客户需求、商业模式是横亘在造车新势力面前的三大难题。

新势力想把车售往欧洲,首先必须要获得 WVTA 欧盟整车型式认证。它涉及车辆安全性能、环保和排放水平等方面,堪称世界三大汽车认证体系中最严苛的标准。爱驰是国内首个得到认证的初创企业,旗下的 U5 历时 53 天,穿越 12 个国家,熬过了戈壁、泥泞、高温、暴雨等各项考验,最终才获得了认证。

得到认证不易,得到认可更难。

欧洲消费者和国人的需求并不相同。国人买车考虑的点诸多,续航、牌子、质量等等,而欧洲地方小,续航就显得不那么重要。A 级甚至是 A0 级的小型车比如雷诺才是欧洲用户的偏爱。2009 到 2019 年的欧洲年度车得主,大多为小车。雷诺 Zoe 还神似五菱宏光 MINIEV ,便宜好用,补贴后 2 万欧元,相比之下, Model 3 也要 5 万欧元了。因此网友戏称:赶紧派五菱宏光称霸欧洲。

需求不同还是浅层次的问题,更深层次且难解决的是文化差异。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本地人认为自家品牌最好。比如 60%的德国人最喜欢的车就是大众,这也导致对中国车企品牌接受度较低。

欧洲市场有很多坎在等着造车新势力,然而中国车企本身商业模式、资金、经验上也存在不足。

拿蔚来举例,针对本土的设计和资金投入就是个问题。比如本土偏爱小型车,蔚来旗下并没有小型车,是出新车型迎合本土需求还是头铁硬打开市场?如果要把换电模式、售后和电能服务一同带去欧洲,极有可能造成沉重的财务压力。国内外环境不一样,欧洲没有中国那么大的人口密度,居住也相对分散,蔚来的商业模式能否跑得通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正如英国经销商 Harris 集团市场总监克里斯所说,欧洲市场门槛高,如果没有销量支持,根本无法收回投资[5]。

之前国内车企出海去的都是南亚、北非、东欧等“土豆市场”和“鸡肋市场”,销售的电动车主要是出租车,大巴,观光车等并非新能源乘用车。对于欧洲这种容量大、利润丰厚,但最难占领的“海豚市场”,的确是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在欧洲出口量较高的新能源车品牌是上汽名爵,但是它前身是英国品牌,并非纯中国品牌。

人走多了就会出现路,然而前方没有路。纯中国血的造车新势力需要从抄特斯拉作业的小弟们,成为开辟新市场的大哥,还有很多的坎要跨过。

4. 有分析师认为,造车新势力出海这件事,宣传的意味,可能大于实际的效果。好比手机厂商都要在欧洲开个发布会,广告里也一定要出现个金发碧眼。

因为,从传统汽车产业来看,欧洲代表着技术及制造最高标准,消费者自然也非常挑剔。如果能在欧洲立足,则意味着质量和品牌都经受住了考验。这无疑是中国品牌摆脱传统低端形象的一个捷径。

然而,这条路并没必要去走。

不同于在传统车领域的起步晚,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并不算落后。对新能源车的品牌认可,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的培育。要赢得这轮竞争,车企们没有必要、也并不需要获得欧洲认可的光环。他们需要的,是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就好比“茶颜悦色”再跑去欧洲开个店,对国内业务也是没啥影响。

再说,人家特斯拉是产能过剩了,还在爬坡的新势力们,凑什么热闹。

参考资料:

[1] 国泰君安证券,电力新能源,2020 年欧洲电动车销量将井喷

[2] 几何四驱,十二问十二答:深入解读欧盟全新碳排放政策!

[3] 东方财富网,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逆势大增中企将获得怎样的机遇?

[4] 搜狐网,挪威,你要的小鹏 G3i 已经发货,请注意查收

[5] 搜狐网,自主品牌集体破局“海豚市场”

[6] 车辙,欧洲新能源车逆势而上赶超中国?

特斯拉

特斯拉

Tesla 致力于通过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以及适用于家庭和企业的综合型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Tesla 致力于通过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以及适用于家庭和企业的综合型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