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在关键技术上遭到美国卡脖子,继而引发了国内对国产面板行业的担忧。
三星、LG 显示断供华为高端手机面板的消息传来,主要原因是两家厂商的高端显示面板驱动芯片使用了美国技术。
绕不开的美国禁令
今年 5 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宣布,严格限制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软件设计和制造半导体芯片。
8 月,美国商务部又进一步收紧了对华为获取美国技术的限制,并将华为在全球 21 个国家的 38 家子公司列入了“实体名单”。
从实际禁令执行层面上看,9 月 15 日起,凡使用美国企业的设备、软件和设计生产的半导体公司,未经美国政府批准不得向华为供货。
这意味着,使用美国任何技术的芯片企业都不能与华为有任何形式的合作,也不能卖芯片给华为,彻底切断了华为从外界寻求代工制造到成品芯片购买的所有途径。
三星电子旗下的三星显示器及 LG 显示器预计将从 9 月 15 日起停止向华为的高端智能手机供应面板。
关键要素依赖日韩等海外供应
国内显示屏行业的一些关键设备和先进材料,依然依赖于海外供应商,集中在日韩。
在大部分手机都采用的 OLED 显示屏领域,蒸镀是 OLED 生产工艺中的核心环节,它把握着全球 OLED 行业命脉,而这项心脏技术掌握在日本佳能手中。
京东方号称现在采用的光刻胶有相当一部分是国产自研了,但其实是日本合成橡胶公司(JSR)给它的专利授权和技术提供。
光刻胶是面板制造的上游关键原料,相关技术被美日垄断,日本在成品及上游材料方面占支配地位。
除了光刻胶,烧结炉能够让玻璃导电发光、最终变成屏幕的关键,是 ITO 靶材技术,同样被日本主导。
此外,面板核心材料偏光片,国内自给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仍需大量进口。目前全球偏光片产业也主要由日本日东电工、韩国三星和 LG、中国台湾企业奇美材料和明基材料主导。
除了日韩,美企在高世代玻璃基板上具有较大话语权。玻璃基板是面板行业的最上游,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几个大厂瓜分。
关键技术外,国内显示面板多方面优势显著
虽然上游材料设备依赖海外,但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列,在效率、竞争力、市场响应速度方面,都有着巨大优势。
其中,大尺寸液晶面板中国已经处于全球领导地位。到 2023 年,大尺寸液晶面板中国会达到或超过全球 70%的产量。
同时,日韩企业在加速退出液晶面板业务,韩国两大厂商三星和 LG 均在今年退出,转而聚焦以 OLED 为代表的新型产业。
没有核心技术,大半条命都捏在对方手里,这正是中国面板行业的结构性困局。
目前,国内参与新技术研发及生产的企业,一类是京东方、华星光电为代表的面板企业,另一类是传统 LED 芯片厂商。
TCL 宣布以约 10.8 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60%的股权,以及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100%股权,从而获得 8.5 代 LCD 生产线。
京东方也持续投入研发印刷 OLED,Mini LED 方面也加紧研制,预计今年第四季度量产出货。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竞赛。国内厂商谁能更好地掌握技术,跑得更快,谁才能赶上等对手,为自己,也为中国面板行业跑出一个未来。
从产能来看,2019 年,中国大陆液晶显示面板占全球 42%,今年将达到 51%,明年会攀升至 63%。到 2023 年,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会达到甚至超过全球 70%的产量。
LCD 相关的产线和技术都基本上卖的七七八八了,本来就计划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靠 OLED 来主导面板市场,这样一来,中国全部用 LCD 面板了。
实际上,LCD 又不是不能用,虽然在各项指标上相比 OLED 要弱一些,但是我们有相对完整产业链,内部消化就好了。
限制却让人依赖的国内市场
面板行业的上游业务玻璃基板技术,目前掌握在美国企业康宁的手里,比较幸运的是,康宁极度依赖中国市场,而且已向中国头市场投资了 70 亿美元,就现在的情况来说,美国很难拿它来威胁中国面板行业。
虽然我们在技术的把握和产品研发层面依然与全球优秀水准存有一定差别,但因为加工制造业的极大规模,彼此间已产生了不可缺少的互补性,全方位断供是不太可能的,但像华为公司那样的精准严厉打击,已越来越难以避免。
伴随着中韩两国 AMOLED 的不断扩张,AMOLED 面板驱动芯片需求量将逐年扩大。2020 年 AMOLED 面板驱动芯片(DDIC)全球市场规模预计 60 亿元,2021 年有望达到 80 亿元。
目前,韩系、台系驱动芯片厂商垄断 Design 市场。得益于三星、LGD AMOLED 的业绩优势,韩系 DDIC 厂商业绩及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强,如 LSI、Maganachip 等,在全球 AMOLED 面板驱动芯片市场占比达 75%。
中国大陆 DICC 厂商布局较晚,在艰难突围,一些厂商已经在渠道以及穿戴市场有一定的业绩,如云英谷、集创北方等,在全球 AMOLED 面板驱动芯片市场占比仅 5%。
随着中国大陆 AMOLED 面板厂商的快速布局以及国产化趋势,中国大陆 DICC 厂商将逐渐成长,预计中国大陆 DICC 厂商市场占比 2021 年将增长 10%。
不止于此,多家公司与华为的合作也将被喊停,譬如 SK 海力士、美光供应的存储芯片。
而这两家企业在手机存储领域堪称是巨头,占据了近九成的市场,因此华为想要找到可替代厂商,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企业与华为的合作一直很密切,可以说华为大部分的存储芯片订单都交付其生产设计。
华为对 SK 海力士的营销额占据了 11.4%、对三星电子也占有 3.2%的比例,失去华为这一大客户,相信哪家企业都难以接受。
从长远来看,断供华为对三星、海力士来看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华为的订单占据海力士总量的 10%,但是长期影响并不大。
结尾:
面对如今的局面,国内应加速完成供应链体系中国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去美化”,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必要的帮扶措施;同时,也应推动国内信息技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研发创新和技术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