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纯电动汽车专有平台
    • 02、自主车企的平台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本土纯电动平台扎堆推出,种类繁多并无用处?

2020/10/05
179
阅读需 5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从北京车展来看,本土传统自主车企都纷纷推出纯电动平台。2020 年的随着 Model 3 上市在美国、欧洲的火爆,2020 年更是在中国成为 BEV 里面爆款车型。纯电动汽车在原有兼容性平台继续迈进,同时大力投资往后往中高端化发展,用纯电动汽车平台作为基础共性技术,叠加智能化等面向消费者的内容来对抗特斯拉成为各家车企 2020 年的一致性选择。

01、纯电动汽车专有平台

从 2012 年开始,随着特斯拉在 Model S/X 打造的纯电动汽车平台开局,到 Model 3/Y 上形成爆款,大部分传统车企都是拿着 1-2 款车油改电这么去打效果并不好。在这个里面大众 MEB 平台,是除了之前 BMW I 品牌的尝试之后,看上去比较靠谱的 BEV 专用方案。由于在中国和欧洲两个大众最大的市场,同时受到碳排和新能源积分的压力,大众一开始就需要把 MEB 平台作为能孵化多平台、多车型各种电动车的母体,目标是比特斯拉均价更低、更加亲民、系谱更加完善的 BEV 系列。而真正和特斯拉 PK 高端的是靠 400/800V 的 PPE 豪华平台去立 Flag。实际上大众对于自己 ID4 的信心来自于,价格优势便宜 1 万欧元、内部空间、高质量内饰、VW OS 和数字化设计+软件为中心(这个目前大众完全没有表现出与之匹配的东西)。 

图 1 大众的 ID4 和 Model Y 之间的比较,差异在价格 

这里的核心关键还是巨量的资金投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和合资企业一起(上汽大众、一汽 - 大众和江淮大众)在 2020 年至 2024 年期间共同投资约 150 亿欧元,加速布局中国电动出行领域,平台的最大价值就是巨量的资源投入,从一台车到十几台车,不知道哪个是爆品的逻辑下平推尝试所有的可能性。

图 2 围绕欧洲发展的车企或多或少就要考虑欧洲和中国市场的需求 

 

02、自主车企的平台

 随之而来的,各个国内车企发展电动汽车也得这么来,目前我觉得能比较的东西主要包括:

1) 能涵盖动力总成的方式:从 CMA 和 SPA 的架构来看,要从 HEV、PHEV 兼容开始,最大的问题还是 BEV 的能量不够;所以目前国内自主车企主要做的要么是全 BEV 平台,覆盖从 A0、A、B、C,车型覆盖轿车、SUV 和 MPV 这样的产品;要么是可以做 

2) 电量的覆盖范围:目前来看,下一代的平台,挺多是从 590 模组开始的变形,比如长模组、矩阵式模组或者是 CTP 的变形,所以类似于 BEV3 那样,覆盖 50-100kWh,中间可以有 90、80 和 70kwh 这样的分断。电池的尺寸,包括长宽高和梯度的分析,我想根据后续逐个来比对。

3) 驱动系统:目前各个平台都是围绕 3 合 1 的驱动轴来做的,这里的差异有些企业使用了 2 档变速箱,当然部分驱动轴储备了基于 SiC 的 800V 的技术。后续我们单个展开做整理的时候具体来说。

图 3 国内自主兼容&专用电动汽车平台 Part1 

图 4 国内自主兼容&专用电动汽车平台 Part2

小结:从当下的平台来看,大家都可以搭个架子开始搞起来,但是问题是如果第一台车、第二台车推出以后量上不来,后续并不好办,平台一方面意味着可以扩展出不同的车型来,同时意味着需要不停投资源不停改进,电池和驱动轴是共性基础技术

小声说一句,其实国内不需要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平台,最终需要合众连横,各自为战最终的结果就是单个平台量不大,投入有限,产出也有限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笔者 朱玉龙,一名汽车行业的工程师,2008年入行,做的是让人看不透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我学的是测试和电路,从汽车电子硬件开始起步,现在在做子系统和产品方面的工作。汽车产业虽然已经被人视为夕阳产业,不过我相信未来衣食住行中的行,汽车仍是实现个人自由的不二工具,愿在汽车电子电气的工程方面耕耘和努力,更愿与同行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