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政策机遇:蜂窝物联网合理的连接结构加速形成
    • 基础支撑:全球最大规模通信网络已就绪
    • 破解挑战:紫光展锐高集成度 Cat.1 芯片承担大规模商用重任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紫光展锐中标500万套Cat.1芯片,蜂窝物联网连接结构加速形成

2020/09/07
133
阅读需 13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近日,中国联通 500 万套 Cat.1 芯片集中比选项目结果出炉,紫光展锐独家中标,凸显其在 Cat.1 芯片领域的实力。作为市场上最大规模的 Cat.1 芯片集中采购,本次招标备受业界关注。

Cat.1 承担中速率物联网连接主力的重任已成共识,目前 Cat.1 网络基础设施已准备就绪,开始驱动蜂窝物联网合理的连接结构加速形成,500 万量级 Cat.1 芯片的集采只是一个开端,Cat.1 规模化发展的号角开始吹响。

政策机遇:蜂窝物联网合理的连接结构加速形成

2020 年 5 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25 号文),该文件开篇就提到:“推动 2G/3G 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 NB-IoT、4G(含 Cat.1)和 5G 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以 NB-IoT 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 LTE-Cat.1 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 5G 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

这是官方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了 2G/3G 迁移转网的要求,也是首次专门提出推动 Cat.1 发展的要求。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 6 月底,蜂窝物联网连接数为 11.06 亿。然而,这一规模的物联网连接中,大部分还是基于 2G 的连接,这一结构并不适合物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

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单位:亿,来源:工信部)

从技术角度看,3GPP 已经针对不同场景用户体验需求定义了蜂窝网络的不同通信规格,为多样化的蜂窝物联网连接结构提供技术支持。例如,为支持超低功耗、更广覆盖有 NB-IoT 来承担;为满足极致速率体验有 5G eMBB 来支持;为达到低时延、高可靠目的可以采用 5G uRLLC。而对于如共享单车、无线支付、公网对讲、追踪器、车载 OBD 等场景,既要一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又对成本与功耗敏感,还因设备部署固有特征追求广域覆盖能力,属于一种其他技术不能完全满足的“中间地带”。针对此,3GPP 在 R8 开始定义了 Cat.1 并持续进行优化,为这一“中间地点”场景落地奠定基础。

“60%-30%-10%”的蜂窝物联网结构,即低速率业务占 60%、中速率业务占 30%、高速率业务占 10%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要形成这一合理的蜂窝物联网连接结构,低速率和中速率连接需要持续发力。目前,2G/3G 迁移转网大幕已经开启,NB-IoT 和 Cat.1 主要来承接这部分,存量部分就有数亿的连接,每年还有上亿的新增,成为蜂窝物联网连接的主力。

在笔者看来,Cat.1 除了承接部分 2G/3G 物联网连接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原来的 Cat.4 一些场景进行降维替代。此前,由于缺乏替代方案,一些中速率场景由 Cat.4 来承载,但是 Cat.4 的下行最高 150Mbps、上行最高 50Mbps,对于大部分中速率场景来说比较浪费,功耗也比较高,且用户还需承担较高的模组和流量成本。随着 Cat.1 的成熟,下行最高 10Mbps、上行最高 5Mbps 能够满足中速率场景用户需求,且能够降低硬件成本和流量支出。此时,有一定成本敏感性的用户就会降维采用 Cat.1,从而增加 Cat.1 所占比例。

以户外媒体物联为例,此前大量电梯媒体广告机中更多采用 Cat.4,而此类非实时广告内容并不需要如此高带宽。分众传媒在其披露的 2018、2019 年度年报中分析其营业成本时,专门提到了电视媒体设备和 4G 网络流量是成本增长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可见,电梯媒体运营商对此前采用 Cat.4 有较高的成本敏感性,当 Cat.1 替代 Cat.4 时,会显著降低其经营成本。

基础支撑:全球最大规模通信网络已就绪

万物互联,网络先行,建设深度覆盖和广度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广域物联网的落地的重要基础。Cat.1 的很多应用场景中都有移动性、语音的需求,因而 Cat.1 要大范围商用,实现网络的连续覆盖是首要条件,否则用户体验会大打折扣。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0 年 6 月底,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 877 万个,其中,4G 基站总数为 560 万个。

中国 4G 基站数量(单位:万,来源:工信部)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 年中国开始 4G 网络建设,4G 网络基础设施规模逐年递增,目前依然在增加中,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4G 网络,而且 4G 网络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制式网络,做到了广度和深度覆盖。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础设施,中国 4G 网络承载了全球最多的 4G 手机用户,未来还将承载全球最多的 4G 物联网用户。

众所周知,Cat.1 可以直接使用 4G 现网,意味着国内 Cat.1 网络已准备就绪,Cat.1 的用户拥有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国内的 4G 基站数从 372 万猛增至 544 万,创纪录的新增了 172 万个基站,也为 Cat.1 在 2020 年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不同制式基站的比例(来源:工信部)

基础设施的结构是物联网连接结构的先行指标,从过去几年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变迁,可以预判未来蜂窝物联网连接结构的变迁。目前,4G 基础设施占据蜂窝网络基础设施份额超过 60%,2G/3G 基础设施规模占比不断下滑,接下来 2G/3G 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基于 4G 的物联网连接将实现快速增长。这一领域的增长,更多为 Cat.1 连接数的增长。

破解挑战:紫光展锐高集成度 Cat.1 芯片承担大规模商用重任

政策的支持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为 Cat.1 发展铺平道路,然而走好这条路还有诸多的挑战,技术、成本、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需要很多工作去做。举例来说,更低成本和更小体积始终是业界对 Cat.1 终端侧提出的需求,这需要芯片、模组、终端等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努力去满足要求。这个过程中,芯片厂商应该率先以创新思路,推动芯片体积缩小和成本降低,进而向模组和终端传导。

此前,3GPP 对于 Cat.1 采取的是双天线的设计,而 Cat.1 面对的大量应用场景都需要模组小型化,双天线设计无法达到用户小尺寸的需求。3GPP 在 R13 版本中定义了单天线设计的 Cat.1 bis 标准,在降低芯片复杂度和减少元器件成本方面做出贡献。然而,简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牺牲了性能,相对于传统的双天线设计,Cat.1bis 单天线设计大约有 4dB 下行平均性能损失,给移动性管理施加压力,另外也加重了干扰受限场景(如小区边缘)用户体验挑战。

因此,做到简化设计和性能体验之间的平衡的任务首先需要芯片厂商来承担,芯片厂商需要对单天线简化设计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性能。笔者了解到,紫光展锐 Cat.1 芯片春藤 8910DM 通过通信定制优化,在运营商无需进行现网改造的前提下,实现单天线品类逼近传统 LTE 双天线终端的通信用户体验。在用户对体积和性能要求下,Cat.1 芯片在这方面的创新成为一个明确的趋势。

在实际使用各类场景中,为达到应用的目的,用户除了需要一款调制解调器外,一般还需要处理器、内存进行落地应用的必要处理运算和存储,有些场景还需要定位功能以及近场通信能力。若用户自发去研发和配置所有的器件和功能,则应用落地复杂程度非常高,且成本也居高不下。一般来说,在设计时将这些常用的功能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上,则大大降低用户开发难度和成本。

Cat.1 的很多场景也是如此,芯片的高度集成化正是破解快速落地挑战的一大手段。以紫光展锐春藤 8910DM 为例,该芯片集成了 Cortex-A5 处理器,集成 ROM/RAM、WIFI-Scan 室内定位、BT/BLE 4.2、Audio PA、transceiver 等,拥有高度扩展的多种接口设计。可以说,通过一颗 Cat.1 芯片,解决了用户通信、运算、存储、定位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更高的集成度,带来的是用户整体 BOM 成本的大幅下降,春藤 8910DM 作为截止目前业界最高集成度的 Cat.1 芯片平台,带来成本节约是很明显的。

截至今年 7 月,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和通,有方科技、美格智能、合宙、龙尚、有人物联网等多家模组厂商已推出搭载春藤 8910DM 芯片的 Cat.1bis 模组,并在多个领域和场景中落地应用。

总体来说,终端侧的创新在保证 Cat.1 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不断降低成本和开发难度。也正是这些持续创新,推动 Cat.1 整个产业生态加速成熟。

早在 2017 年,国内运营商就开启了 Cat.1 的商用,但是彼时整个产业生态还未准备就绪。2019 年 11 月,紫光展锐发布了全球首颗 LTE Cat.1bis 物联网芯片平台春藤 8910DM,笔者就曾撰写了《NB-IoT 和 5G 都不能承载的 30%物联网连接将由谁来承接?》一文,从 4 个视角分析了推动 Cat.1 发展正当时。如今来看,在政策的大力支持、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及产业界不断创新的驱动下,目前 Cat.1 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已准备就绪。

回顾此前蜂窝物联网发展历史,直播星的集中采购驱动 2G 物联网规模化落地,使 2G 物联网成本快速下降;运营商多次 NB-IoT 的大规模集采,驱动 NB-IoT 产业链成熟,目前 NB-IoT 连接数已超过 1 亿。本次中国联通 500 万套 Cat.1 芯片的招标,可以说是 Cat.1 开启规模化发展之路的重要风向标,期待 Cat.1 能够快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速率物联网主力。

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是一家专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SoC芯片和各类通信芯片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产品覆盖从2G到5G、从蜂窝到Wi-Fi/蓝牙的各类通信芯片。

紫光展锐是一家专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SoC芯片和各类通信芯片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产品覆盖从2G到5G、从蜂窝到Wi-Fi/蓝牙的各类通信芯片。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