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SIA 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同比增长 4.52%,销售额达到 2085 亿美元。
中国市场方面,据海关统计,2020 年 1-6 月中国进口集成电路 2422.7 亿块,同比增长 25.5%;进口额达 1546.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2%。
2020 年 8 月 26 日,2020 世界半导体大会于南京召开,清华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在分享中指出,由于中国较早走出疫情影响,经济恢复比较快,上半年全球半导体的增长完全是由中国市场贡献,中国半导体需求量的上升带动了全球半导体的增长。
信息产业全球化是我们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产业全球化,而产业全球化促进全球市场的繁荣,形成全球供应链的全球化。
谈到信息技术就离不开集成电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2019 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超过 3000 亿美元,但是中国高端芯片产品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然而在中低端芯片市场,国内替代能力在持续提升,慢慢减少对国外的依赖程度。
但是,魏少军强调,提升本土产业能力并不代表所有环节一定都要自己来做,也做不了。集成电路全球产业链形成以后,全球产业链合作是大前提,如果什么都尝试自己做,就会把自身封闭起来,封闭就会处于落后的境地。
所以,在半导体产业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在理念上要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看待产业问题,遵循产业规律。在此基础上,本土产业要注重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尽早走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被动局面。
产业模式与赶超之路,或是长久之痛
对于最难的产业模式问题,全球产业模式是以 IDM 为主,我国和亚洲更多的是设计和代工分离的模式,如果解决不了 IDM 发展模式,我国自然会在产业链整合,成本与利润之间存在差距与难题。
当然也有好的现象,近年来可以看到,我国至少在存储器领域在 IDM 上迈出扎实的一步,相信随着产业的向前发展和时间的积累,中国在 IDM 当中的发展一定会在全球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产业模式的调整一定会带领中国半导体产业步入一个在全球少有的比较完整的产业格局,后续发展指日可待。
魏少军在分享中针对美国的产业优势与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分析,“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位居领袖地位是有原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研发投入非常高。美国半导体研发投入大概占到销售收入的 27%,是其他国家的两倍。再加上美国有全球半导体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以及高达 62%的毛利空间,所以再投入能力非常强。
高额的投入使其有最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能支撑强有力的竞争力的产品,而强有力的产品就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又带来更好的回报,可以再继续支持它的研发,我们看到美国的发展有成功的道理,也就是通过研发投入使得产业竞争力持续不断地得到增强。”
反观中国,中国企业总体而言研发投入不足,即便现在有些企业研发投入已经达到 20%以上,但是体量太小,仍然无法实现完全正向的循环,这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魏少军强调,企业发展的条件不是一天就能改变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迫切需要国家战略引导下的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战略,希望这个车往前跑得越快越好。但是从目前来看情况有些可惜,资金与技术这两个轮子转得不一样,一会儿左边快,一会儿右边快。在一个轮子转得快,一个轮子转得慢的情况下,车就会拐弯,多走许多弯路。
魏少军在采访中也表达了相同观点,政策补贴或国内研发投入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就好比五年计划与摩尔定律演进规律(18 个月)之间不匹配,研发体制问题导致规划跟不上变化。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解决集成电路研发资金长期稳定、持续高强度的投入,政策鼓励创新,企业持续不间断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才是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得以成功的根本道路。
结语
最后,对于目前很多资金追捧集成电路项目的现状,魏少军强调,从一个产业的角度来看,目前在科创板上市,或者受到大基金或政府资金投资的企业,绝大部分还是合理的。但是,资本市场中的部分投资主体,也存在目光短浅,只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长期来看,后者对集成电路产业而言是不利的。
从魏少军的分享和采访中,不难理解,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应该是持续的、长期的、高强度的,不是追求短期利益,否则早晚会被市场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