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5G基站能耗过大,联通定时关闭基站以此省电?

2020/08/01
417
阅读需 1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近日,中国联通洛阳分公司发布了一则快讯:《洛阳联通通过 AAU 深度休眠降低 5G 基站能耗》,称为解决 5G 基站能耗引起的运营成本与用户收入之间的冲突,洛阳联通网络管理中心对已经入网的 5G 基站射频单元(AAU),分不同时段定时开启深度休眠功能,从而实现智能化基站设备能耗管控的目的。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洛阳联通每天定时关闭其在网 5G 基站。据其快讯介绍,通过对某厂家业务区已开通的 600 个 AAU 实施全时段深度休眠,预计每天可节省 3125 元电费。
 
 

相信洛阳联通发布这则快讯主要是为了宣传 5G 基站深度休眠功能的节能效果,但其通过每天定时关闭 5G 基站来解决耗不起电费的问题,也反映出基层运营商在 5G 发展初期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大规模的 5G 网络建设与 5G 用户增长缓慢的矛盾导致 5G 网络空转,所以才会出现运营商承受不了 5G 设备的高耗电量就只能开通之后一关了之的怪现象。

要解读造成这一怪现象的深层原因,还要从三大运营商的 5G 建网策略失误谈起。

5G 技术发挥充分效用主要在 To B 领域目前已成为业界共识,因此 5G 建网本应遵循按需而建的市场规律,按照垂直行业的产业需求分片、分阶段建设。但我国三大运营商的 5G 建网策略却仍然复制服务消费者用户的 4G 经验,追求大规模的一次性连续覆盖,全年投入 1800 多亿建设 60 万基站,基本上是掏空了运营商的口袋给特定企业(华为)输血,虽然短期内通过增加投资为 GDP 做了贡献,但其市场后果却已呈现出拔苗助长的态势。
 
 
当前运营商以每周新增 1 万多个基站的速度大干快上 5G,截止到 6 月底已经开通超过 36 万个 5G 基站。运营商怀揣的希望是网络建设一步到位,路修好了不愁没有车;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 5G 市场在需求端仍然迟迟找不到方向:手机用户对 5G 感兴趣却不知道花钱升级之后能用 5G 干什么。
 
 
按照工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虽然运营商号称 5G 套餐用户已经破亿,但全国范围内实际接入 5G 网络的 5G 终端数量仅为 6600 万。也就是说在三大运营商已建成的 36 万个 5G 基站上,仅仅连接了 6600 万部 5G 终端,平均下来一个基站上只有 180 多个手机接入!
 
 
要知道三大运营商目前的 5G 建设以室外宏站为主,基本都是 64T64R 的大配置,特别是中国联通为了和中国电信实现 200M 带宽共享,采购的都是 320W 的高功率设备,按照洛阳联通的实测数据 AAU 空载状态下的平均能耗就已在 488W 到 634W 之间。
 

 
接入网络的 5G 终端数量少得可怜,但开通的 5G 基站耗电却高的可怕,因此,基层运营商也唯有一边加速建站应付开通任务,一边休眠关站节省真金白银。如洛阳联通一样将已入网的 5G 设备进行定时断电的举措也不是什么的独创之举,而是很多背负业绩指标的运营商地市公司的普遍做法。虽然由此可能造成少数 5G 用户在特定时间段内无法使用 5G 网络,会影响其 5G 体验,但从考核投资回报的角度看,基层运营商此举确属无奈。
 
 
因为除了高耗能的 5G 基站干烧钱之外,,三大运营商还不得不采取资费优惠或终端补贴等措施大力刺激 4G 用户转用 5G 套餐,由此带来的不仅是市场营销成本的增加,还有存量业务在收入上的损失。以笔者个人经验为例,原本使用中国移动 168 元 4G 畅享套餐,现在已经变更为 128 元的 5G 畅享套餐,数据流量每个月 30G 不变,语音通话则从 450 分钟增加到了 500 分钟,但手机还是 4G 手机,使用的网络还是 4G 网络。
 
 
5G 业务上还看不见收入,但市场成本和运维成本却在不断累积,由此难免造成运营商财务状况的恶化。为了减轻财务压力,除了对已经开通的 5G 基站实施定时关站节省电费支出之外,运营商也只能转向乙方动刀,更大程度向下游供应商转嫁成本。
 
 
2020 年 7 月 21 日,中国移动 1.192 亿芯公里普缆集采开标,国内光纤光缆企业"血流成河"成为最新出现的典型案例。在 5G 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移动本次集采规模由 1.05 亿芯公里增长到 1.192 亿芯公里,同比增长约 13%。需求虽然扩大了,但其对集采报价要求就要更低,血拼之后最终的厂家中标价已不足 20 元,这已是去年光纤价格由 60 多元直接腰斩至 30 多元之后的新一轮砍腿价了。
 
 
估计这些光纤厂商怎么也没想到,三大运营商大干快上 5G,本来是行业需求旺盛、产业链利益均沾的大好形势,怎么到最后变成了上游主设备厂商华为、中兴大鱼大肉吃饱,轮到下游配套产业喝汤的时候,运营商的锅里就只剩下刷锅水了?5G 的发展怎么会为以恶性竞争加剧、产业链健康发展受损为代价?
 
 
究其原因,还是三大运营商的 5G 网络建设策略脱离了产业规律和市场原则,没有按照快起步、慢培育的节奏,逐步上量循序渐进地催化 5G 市场走向成熟而致。5G 商用牌照提前半年发放,三大运营商在 R16 标准未冻结的情况下就在 SA 上开展大规模的军备竞赛。除了在建站数量上较劲之外,意图通过共建共享来节省投资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还祭出 200M 大带宽高起点建网的绝招,谋求在网络容量和性能上压倒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貌似处于劣势,拿到了产业链成熟度弱于 3.5G 频段的 2.6G 频段,但其在决策 5G 建网策略时却更为明智:虽然打的是 5G 建网的旗号,但其 160M 频段里至少有 60M 可以用于 4G,所以中国移动的 25 万基站建设走了一条明修 5G 栈道、暗度 4G 陈仓的路线。在 5G 用户规模起步前,2.5G 频段上的新增基站可以主要用来缓解 4G 网络压力,为其现网 7.5 亿 4G 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也相当于筑牢了存量用户的护城河,为 5G 市场竞争中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基础。
 
 

反观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 3.5G 频段上的 200M 大带宽建网,号称是高起点,其实却给自己挖了个深坑。在最近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信部的闻库司长表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通过共建共享率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 200M 大带宽的 5G 网络,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两家运营商虽然赢得了世界领先的名声,但却因为全球独家要求采购 200M 的基站设备而丧失了 3.5G 成熟产业链的成本优势;此外,带宽要求高了,基站功率也必然要提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由此又背上了 320W 高功率基站的能耗包袱。

 
相对于中国移动的 2.6G 频段,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吃了 3.5G 频段较高的亏,为实现和中国移动同等的 5G 覆盖水平就需要花更多的钱、建更多站,而为支持 200M 带宽而选型 320W 的高功率设备意味着还要掏更多的电费。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联通的洛阳分公司会把每天定时关站作为创新技术来进行宣传。
 
 
当然,也会有人说这是任何网络技术升级换代在初始阶段所必然要遭受的阵痛,随着 5G 网络加快建设覆盖到位,必然引发 5G 用户的迅猛增长,则网络利用率低、业务收入不抵电费支出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这其实还是抱持着以手机用户为导向的传统网络经验来看 5G,与运营商当前的错误建网策略如出一辙。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 5G 主流基站设备的空载功耗约 2.2-2.3 千瓦,满载功耗约 3.7-3.9 千瓦,是 4G 基站的三倍多;而且由于 5G 频段高于 4G,要实现同等水平的覆盖,5G 基站数量也需成倍增加。但从我国的人口基数和运营商的 5G 套餐定价水平来看,5G 将来的 To C 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怎么可能达到 4G 用户的三倍以上?
 

三大运营商运营和维护规模相当的 4G 和 5G 两张网络是长期趋势,5G 网络的前期建设投入和后期运维支出数倍于 4G 网络已成定局,因此,运营商从 To C 的手机用户身上追求 5G 产出效益的愿望注定不可能成功,华为运营商 BG 总裁丁芸在 2020 共赢未来全球线上峰会发表题为《释放网络潜能,激发商业增长》的主题演讲中,明确指出:发展 5G To B 业务才是运营商实现商业成功的关键。
 
 
然则,如果 5G 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发展 ToB 业务,那么面向 To B 业务的 5G 网络建设需要三大运营商在当前所采取的大规模连续覆盖策略和大干快上节奏吗?
 
 

在此前的国内 5G 招标中以最高价取得最高绝对份额的华为,在几乎掏空了三大运营商的口袋之后,在其刚刚召开的 2020 共赢未来全球线上峰会上,针对海内外运营商客户给出的最新建议是:“优先热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应用覆盖”、“精准建网,最大化网络价值”!

不知道拿出三、四十万 5G 基站订单给华为输血的三大运营商听闻这一最新建议之后,面对那些一边苦哈哈开站、一边惨兮兮关电的基层地市公司该如何做出解释呢?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资深通信业人士,运营自媒体ICT解读者,通信专业媒体C114通信网、通信世界特约作者,科技媒体虎嗅网、钛媒体、今日头条、百家号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