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蜻蜓汽车为什么很难飞起来?

2020/07/07
134
阅读需 7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我有好几位好友曾在蜻蜓汽车公司在各个方向上的努力,最终看到几乎所有人都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退出来了,这个时间在 5 年、3 年和 1 年的都有。其实复盘蜻蜓的经历,我们能看到一些问题,也能看到未来绝大部分新造车企业的结局。

1)钱:先期资本愿意投新造车,本质上还是觉得中国也应该有一个 Tesla,因此不同等级的资本找到不同的团队来投资,这是新造车投资的前期动力源;资本可以选择互联网的(蔚来、小鹏、理想、奇点),也可以选择传统汽车人团队(威马、博郡、拜腾、天际、华人运通、爱驰、云度)和传统供应链上的公司(前途、萤石),当然这里面还有比如 A00 小车进行延展(知豆、康迪、新特、雷丁、御捷、时空),这里面资本选择的投入的资金是有限的,但是这波能起来就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使得这个分散度更高,但是结局是一样,持续的融资和投入是关键,没有钱什么都不行。2)什么都要做对:新造车企业里面,由于需要大量资源做事情,所以我们对于新造车评价的指标为几个,第一台车下线并打通供应链、工信部和发改委资质(这个就是花钱,其实现在复盘来看不重要)、第二台车迭代并保持持续的销量。而这里面又具体分解到各个环节,谁没有错的地方,无非需要更多的资源,通过钱和人力来弥补 

3)补贴收敛:我们看到关键的节点就是 2019 年乘用车补贴收敛,这个钱从最高 5 万国补下来到 2.5 万,把地补去掉,基本把不走高端的路全部堵死了。去年 A 级轿车全面为 2B 端为主,到今年五菱 3 万不到的跑步进场,可以持续为了积分卖车来做,低端的没办法弄。

我是觉得蜻蜓在这么个观点上,问题在哪里呢?两位创始人掌舵者,有梦想要做高端跑车,围绕高端去做,想要拉起碳钎维、电池动力系统等等零部件的做法,实在是需要很多的资金。之前母体的造血机制是围绕汽车设计的,目标超过范围之后,不管下面有多努力,补不回来。

01

复盘蜻蜓的起飞路线                               
蜻蜓是在 2015 年开始整车业务的,2016 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2018 年获得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8 月上市了 K50 纯电动跑车。我个人觉得,由于走了新三板导致整体的融资渠道受限,通过这个板块来做的募资,累计金额超 20 亿元,这个数据是同期排名前列的零头,蜻蜓能走的路线钱少的做法。

1)    人力资源通过和母公司分享的机制,也就是通过内延的办法来解决;同样供应链也是通过之前的渠道来选择的,然后在三电和碳纤维上自己来投入。从组织结构来看,你不能说这种方法有问题,蜻蜓加班也是很多的,核心问题还是投入的资源和产品的定位有差异 

2)    2018 年 8 月 8 日,K50 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 68.68 万元,这车是按照跑车外形、动力特性来定义的,其实这个细分市场很窄。后续拓宽是想用 K20(小型车平台打造的双门灵动型跑车)也是纯运动向的。在回答为什么要买的问题上,我们复盘来看还是要同时具备高级感+智能化的体验才能有实质的转化,这点是我们绝大部分在前端的汽车人不了解 BEV 卖给谁的问题 

3)    攻和守:在三电、核心部件、设计方面还有整车端,要做这么多事,只有这么多资源,我觉得核心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取舍,然后一直在垂直整合的模式下烧钱。到目前为止,这条路线上 BYD 运用了大量的资源,也是逐渐开始剥离部件,确实太耗费资源了。

 

图 1 蜻蜓的努力 

这里就要复盘资金的情况,在没有做整车业务以前,蜻蜓 2014 年营收超过 4,000 万人民币(主要都来自于整车设计)。自 2015 年开展前途汽车业务以来,长城华冠在上市的四年时间里亏损逐年扩大。其 2015 年净利润约 -2,175 万元,2016 年净利润约 -9,844 万元,2017 年亏损达到 2.16 亿元,到 2018 年,亏损扩大到 6.06 亿。

 

图 2 蜻蜓的投入

说一千道一万的,造车这个事情,没钱是万万不行的,没有持续的投入,就熬不出来被消费者认可的可能。目前来看,只有消费者认可,维持销量,才有资本愿意投入。说到底 Elon Musk 光环,很大一部分是能来钱,到最后机构和市场都认可。 

02

第二部分 蜻蜓的三电系统                            
前途的平台化设计,是依赖于这台跑车的,因此我们看到整个系统特别是电池就只能走 Audi 有一款跑车概念走的异型电池系统的设计,如下所示,从之前多年的软包路线去做这个设计。有 1/3 的电池模组是叠起来,加上是自己来设计电池系统线束和内部的 BMS,这台按照百位数生产的车,在这方面投入产出比就比较低了。因为要配合做 Pack 生产和相应的工作,在北京研发团队和苏州工厂得有团队支持。2017 年的时候,在电池领域和阿乐深聊过这块,想要把这事做好,在有限的资源下真的有点难度。写到这里,真的不是人不尽力的问题了。 

图 3 蜻蜓的电池系统

小结:蜻蜓还会往前走一段,但是之前由于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我知晓的很多朋友工资都发不出来,这种情况持续 6 个月以上就是对坚持的朋友家庭的考验。有时候领导越好,努力的方向你也认同,也就不容易止损,有些事情也不好写细了,先写到这里了。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笔者 朱玉龙,一名汽车行业的工程师,2008年入行,做的是让人看不透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我学的是测试和电路,从汽车电子硬件开始起步,现在在做子系统和产品方面的工作。汽车产业虽然已经被人视为夕阳产业,不过我相信未来衣食住行中的行,汽车仍是实现个人自由的不二工具,愿在汽车电子电气的工程方面耕耘和努力,更愿与同行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