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魏少军:警惕情绪化上马半导体项目,“国产替代”要替什么?

2020/06/30
120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6 月 29 日,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的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教授进行开幕发言。

从 1987 年到 2005 年的 18 年间,中国的 GDP 从 1.22 万一人民币增长到 18.73 万亿,平均每年增加不到 1 万亿人民币。但是从 2006 年到 2019 年的 13 年间,中国 GDP 从 18.73 万亿人民币增长到 99.09 万亿人民币,增加了 80.4 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年增加 6.2 万亿人民币。

魏教授认为,最近十几年 GDP 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中国搭上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快车。中国生产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手机、电脑、电视以及家电产品。

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从 1987 年到 2002 年,全球半导体年销售收入增加了 1082 亿美元,年均增加 72 亿美元。而从 2003 年到 2018 年,半导体年销售收入增加了 3281 亿美元,年均增加 219 亿美元。

魏教授表示,虽然随着工艺的提升,摩尔定律逐渐放缓。但随着新型半导体材料和新的集成工艺的出现,集成电路产业仍可以再成长 100 年。

近年来,有美、日等部分国家开始鼓吹“技术脱钩”和企业回归,希望让本国企业从中国撤走,甚至由政府出资给企业买单。

那么,这种脱钩做得到吗?我们可以看到 2019 年,美国通用、德国大众、日本本田在中国大陆的车厂产量占比超过了 30%,其中美国通用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占比超过了 45%。美国政府打算花多少钱把通用买回国内?

他表示,从过去 20 年的发展来看,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是逐渐增加的,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其实是逐渐下降的。

为什么要在半导体领域提“国产化替代”和“自主可控”?主要是因为网络安全、国家安全正在受到严峻挑战。CPU、操作系统、数据库这些基础软硬件如果迟迟不能自主可控的话,迟早有一天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和挑战。

由于美国的频频打压,国内目前出现另一种情绪化的产业发展思维,很多项目仓促上马,急功近利,导致后续出现很多问题。这是我们半导体业发展政策需要考虑的,国产替代的盲目情绪化愈演愈烈,对于半导体产业发展不利。我们应该比较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在全球科技产业所处的地位。

在美国全方位的打压之下,中国的科技产业正面临严峻的发展危机。中兴、华为事件告诉我们,半导体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势在必行,不能因为目前我们的产业还比较落后,就不去做。

目前中国提出的新基建,就是从产业层面给出了一个发展思路。未来集成电路要分别针对七大细分行业进行赋能:包括 5G 基站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而 5G 产业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