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 蜂窝物联网能搞定一切吗?
    • 02 如何保障数据私有性?
    • 03 如何保障产业链价值?
    • 04 是否是隐形垄断?
    • 05 政策的“鸡血”与市场的“理性”
    • 06 总结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蜂窝物联网能搞定一切吗?NB-IoT大火之后的几点冷思考......

2020/05/13
124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蜂窝与非蜂窝物联网的是两种相互补充的技术路线,保持开放、兼容的政策格局有利于国内物理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有利于中小型物联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5 月 7 日工信部发布 25 号文,大力推进移动物联网产业大力发展,即《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其核心指导思想是加快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其文件出台背景是 5G 高速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较难支撑大规模的行业智能化建设,重担将压在 NB-IoT 和 4G 的肩上,将其作为新基建重点内容并期望带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国内经济发展。

早在今年 3 月份,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加快 5G 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紧接着工信部召开加快 5G 发展专题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再接着工信部 25 号文的横空出世, 决策层的急切心情及殷切期待可见一斑。

任何事情都有其客观发展规律,在政策大力推动同时,笔者作为相关行业从业者,也提出几点思考意见,权当参考。

01 蜂窝物联网能搞定一切吗?

工信部在红头文件直接点名支持“基于蜂窝的移动通信物联网”,由于蜂窝物联网由几大运营商直接实施,站在监管层角度这样比较好管理和规划,但是整个物联网呈现非常碎片化特性,与传统蜂窝通信完全不一样,物联网具有海量场景及实施对象,需要不同的通信方式及组网形态予以完善和补充,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笔者认为,在政策上过于强调给予蜂窝物联网的支持,会给整个市场一个不健康的信号,很多原本更适合应用场景的技术或解决方案,因为上述政策导向,也勉强切到基于蜂窝的通信制式,且不谈经济效应好坏,客户体验感是否能满足都是问题。

笔者近期曾经与某燃气表厂技术人员沟通,他们坦诚由于政策原因采用基于蜂窝的 NB-IoT 的通信制式,事实上他们的燃气表大部分应用于北方的农村市场,上述区域 NB-IoT 信号无法有效覆盖,每年缴纳一大笔通信费用不说,结果很多表无法实现有效通信,在客户端造成很不好的体验;厂方原计划近期改为无须缴付流量费的自主组网技术,但是由于最新工信部 25 号文颁布,上述实施计划又要搁浅,给企业和客户造成很大困惑,苦不堪言。

可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倡导兼容并蓄、场景互补才是实现国内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

02 如何保障数据私有性?

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用户使用基于运营商蜂窝的 NB-IoT 等物联网技术所有数据都要先进入运营商的网络和平台,然后企业再去从中取回,那就涉及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数据私有性。对很多企业而言,数据是最重要的资产,如果完全由另外一个企业去把控,那数据的安全性及私有性如何保证?所以未来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推动过程中,如果企业数据保护及对数据私有需求成为刚性要求的话,那么众多用户一定会有不同的诉求。

事实上,基于自组网架构的 LoRa 及国产 Chirp-IoT 等物联网技术能够支持企业组建数据完全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自有的私有云或连接公有云,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及应用的全流程安全管理,客观来讲这类技术是非常受欢迎的。

因此,在大力拓展工业互联网过程中,是否也应该考虑企业数据的私有性需求?NB-IoT 理应发展得不错,但面对物联网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一些有效补充或者协助,才能使整个物联网发展得更快更好,从而让整个市场做得更大,产业环境更好。

03 如何保障产业链价值?

任何一个产业要健康发展,一定要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国内 NB-IoT 的发展所采用的还是说类似一个补贴的策略,或者说是类似于低价拓展的策略。目前 NB-IoT 模组价格已经压得很低,甚至网上出现了 1 美元的 NB-IoT 模组,这对整个产业来讲并不是好事,因为把模组价格压得很低,那么做模组的企业一定会想办法去减少服务或者降低产品质量才能实现利润,那这类产品再放到市场上去的话,用户的体验感包括服务会不断下降,从而最终导致用户离开这类通信系统,最终导致运营商继续挣不到钱,从而使这个恶性循环周而复始不断反复。

所以,NB-IoT 固然有其有优势,但并不见得对任何场景都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一种技术还是应由市场说了算,由市场来检验才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模式。我们也希望未来国家的一些政策或者相关考量,能更多考虑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毕竟,不同的通信方式,包括 NB-IoT 以及一些 Chirp-IoT、LoRa、ZETA 等自组网的技术将来都会长期服务于不同的物联网业务场景,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从而共同撑起整个物联网市场向更大、更广的方向去发展。

04 是否是隐形垄断?

监管机构是游戏规则制定者,是相关政策法规的发起及执行方,扮演者裁判员角色,所制定的政策理应保障不同的市场主体平等享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如果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去强调某一种技术的实施必然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长远来讲对于整个物联网产业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市场格局是不利的,同时也是一种隐形的垄断。垄断只能保护特定对象的利益,长期来讲对于开放竞争的格局是不利的。

05 政策的“鸡血”与市场的“理性”

关于蜂窝与非蜂窝物联网的技术路线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监管部门也是不断推出相关文件。

从 2017 年、2018 年工信部两次发出关于微功率无线设备使用要求的征求意见稿,到 2019 年 11 月正式发布 52 号文对微功率设备使用提出要求(本质为对非蜂窝自组网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技术规范),再到 2020 年 5 月 7 号直接提出支持以 NB-IOT 为主的蜂窝物联网技术。每一次相关文件发出后,对蜂窝物联网产业链上相关芯片、模组及整机企业都是一次“打鸡血”激励过程,短期内的确可以见到蜂窝物联网市场的增长,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发现并非一种技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同时蜂窝物联网在某些偏远地区信号质量差,网络覆盖率低等问题迫使诸多的产业参与者回归理性,重新拾掇起基于自组网技术的相关产品,如此反复已多次,很多从业者都已经习惯这种周期性变化,反映出了政策的“鸡血”与市场的“理性”在物联网技术路线上的博弈。

结合产业实际,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及公允性对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及进一步繁荣是有益的,期望相关机构予以关注。

06 总结

蜂窝与非蜂窝物联网的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都有适合自身的应用场景。每种有生命力的新技术一旦进入市场,用户数字都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个人电脑、互联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发展无不遵循这样的普遍规律。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市场就是鉴定技术的最终手段。一个通信标准如果没有用户的追捧、没有稳定的收益,那么它被市场无情的抛弃只是时间问题,头顶着“政策支持”的光环也没有用。

蜂窝与非蜂窝物联网的是两种相互补充的技术路线,保持开放、兼容的政策格局有利于国内物理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有利于中小型物联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鸣谢:本文作者杨丰林博士(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如需转载或者采用本文的内容,需获得原作者的许可。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