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5G 的“大讨论”
    • 5G 冰山未显现的部分
    • 没有 MEC,5G 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 MEC 的前世今生
    • MEC 的投资额有多大?
    • 这块大蛋糕谁能吞得下?
    • MEC 期待后浪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当5G遇到边缘云,才是5G改变世界的根本

2020/05/11
283
阅读需 1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2019 年 6 月 6 日,一个六六大顺的日子,工信部向四大运营商发放了 5G 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

对于 5G 的美好畅想,您都在关注哪些方面?10 倍于 4G 的上网速度,秒下一部大电影?带着 VR 眼镜和启蒙老师们有浸入感地来一场互动?

作为想象力匮乏的用户,实在想不出其他闪光点。

“4G 改变生活,5G 改变世界”。

 

喊出的这句口号,2G、3G、4G 时代都不曾有过,有点儿空前绝后的意味儿。不过这种改变世界的气势,单靠 10 倍的网速就能实现么?

5G 的“大讨论”

如果 5G 仅仅体现在网速的提升上,那就不免又回到了潘石屹和丁磊的“大讨论”上了。

2019 年两会期间,工程师兼养猪万元户出身的网易 CEO 丁磊,摆错了自己屁股的位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G 本质上只是传输速度的提升,所以暂时不要对 5G 抱有太多期待,不要期待 5G 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大的改变。其实现在 4G 的速度已经够快,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求)。

而靠盖房子赚钱的 SOHO 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则来了个跨维打击,“我也看到丁磊的言论了,看完这个言论以后我就想,生活在 2G 世界的人理解不了 3G,生活在 3G 世界的人理解不了 4G,生活在 4G 的世界就习惯了,理解不了 5G 的世界。当速度量级呈几十倍增长时,带来的可能性你是想象不了的。”

是的,如果 5G 的优势仅仅体现在网速上,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 秒钟下一部大片,和 10 秒钟下一部大片,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如果对于大部分人都没有区别的话,5G 何谈改变世界?

5G 冰山未显现的部分

既然谈到未来,就要谈到应用场景。

而 5G,恰巧又是第一个根据应用场景来定义的移动通信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 ITU 为 5G 定义了三大应用场景,即 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 Mobile Broadband)、mMTC(海量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uRLLC(超可靠低时延,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简单来说,eMBB 用于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高速通信;mMTC 用于 5G 海量的物联网通信;uRLLC 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高可靠低时延通信。

随着 5G 商用化进程的推进,eMBB、uRLLC 等相关标准和实验性网络部署,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前些日子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其实就是针对 5G 物联网应用的,NB-IoT、4G 和 5G 相关技术,共同组建了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

所以,5G 也并不是一个技术包打天下,而是由很多针对不同场景的技术构成的综合体。因此,就算运营商已经开始大把大把撒钱建网了,就算 5G 智能手机出了一款又一款了,这都

代表不了 5G 的全部。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物联网等,以及我们匮乏的想象力不能触及的应用,才是最具想象空间的应用,才是 5G 的重头戏。

没有 MEC,5G 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这个华丽的转身,才是 5G 改变世界的根本。

而现有的 5G 网络架构,如果仅仅是为了 eMBB 的高速上网,其实根本就支撑不了产业互联网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

其中木桶最短的一块就是时延。

虽然在众多的宣传材料中,号称 5G 的理论时延达到了 1ms,妥妥地能够满足自动驾驶、工业 4.0 等应用对时延的苛刻需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 1ms 的时延,只是空口的时延。

也就是说,终端到接入侧的时延是 1ms。然鹅,接入侧到位于遥远网络的处理中心呢?

合并到网络传输计算的时延,被瞬间拉回到了“原始时代“。好比涡轮增压 6 缸发动机,配上了四个马车的轮子。

总体时延还是不容小觑,到达 5G 网络汇聚侧,时延要达到 10ms;到达地级市的数据中心,时延要达到 20ms;如果是全国性的云数据中心通信,等数据包处理完返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要实现以往想都不敢想的 eMBB、uRLLC 应用场景,特别是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高的 uRLLC,就必须改变 5G 的网络架构。

此时,必须要请 MEC 登场了。

MEC 的前世今生

MEC,最初的名字是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由 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制定的标准,对移动通信的七大业务场景作了规范和详细描述。

包括智能移动视频加速、监控视频流分析、AR(增强现实)、密集计算辅助、企业专网、车联网、IoT(物联网)网关等。

随着边缘计算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断演进,估计觉得 MEC(移动边缘计算)配不上高大上的 5G,MEC 不断扩展外延内涵,将移动接入网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MEC,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中兴通讯《5G 行业应用安全白皮书》

不管是移动边缘计算,还是多接入边缘计算,本质上都是将计算能力下沉到移动边缘节点,降低时延,改善用户体验,节省带宽资源,而且提供第三方应用集成,为移动边缘入口的服务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运营商的 MEC 网络部署中,以中国联通最为典型,中国联通的 MEC 边缘云的具体实现中,MEC 增值服务(VAS,Value Added Service)被分为 CT 增值服务(CT-VAS)和 IT 增值服务(IT-VAS)。

中国联通 5G MEC 边缘云平台架构及商用实践白皮书

MEC 的投资额有多大?

5G 网络+MEC,将带来巨大的网络建设机会,网络层面的重构,商业层面的重构,应用需求的重构……都将给产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刨除 5GMEC 带来的间接拉动效应,单单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这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投资。

投资规模会超乎想象。

MEC 数据中心部署位置可以根据网络情况多样化,可以部署于地市核心层机房、汇聚侧基站、小基站,甚至客户的机房中……

中国联通 5G MEC 边缘云平台架构及商用实践白皮书

虽然大大小小的边缘云中心,单体建设投资规模会相差很大,从万到亿都有可能,但耐不住数量庞大啊……千万量级的小基站数量,500 万量级的宏基站数量,5 万量级的汇聚节点数量,数量庞大的客户机房……

所以,万亿级的投资规模,应该不算夸张。

这块大蛋糕谁能吞得下?

虽然 5G 未来应用场景想象空间巨大,但需要匹配的投资如此巨额,估计财大气粗的运营商,也得斟酌三分。

运营商其实一直痛心以沦落成管道工为耻,所以业界一般俗称的“云管边端”,放在运营商的 ppt 里,一般都会避讳地写成“云网边端”。

毕竟,就算是超级玛丽管道工,也只是一个蓝领身份。

能否借着 5G 掰回一局,也许 MEC 是机会。

当然,盯着这块蛋糕的,不仅仅是四大运营商。

还有 OTT 和公有云巨头,在过去凭借过顶传球,把运营商变成了通道,依赖通道提供的高速路,赚得盆满钵满,未来,OTT 们依旧想延续这个套路。

OTT 依托已有的全网中心云,不断下沉,将云的触角向边缘延伸,依托中心云服务基础和各自生态,将已有服务逐渐向 MEC 边缘云行业拓展。

当然,MEC 带来的新网络架构,也给很多垂直行业带来巨大机会,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应用对大带宽、低时延、安全私密性需求的细分领域,也都会产生相应的行业应用服务提供商。

不过是需要自建 MEC 基础设施,还是租赁第三方 MEC 能力,或者通过合作方式共建共享 MEC 空间,这都是一个未来值得各方探索的商业模式。

MEC 期待后浪

当下,尽管各方都在技术、商业模式、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 MEC 的摸索,但不得不说,5G 目前仅仅是偶遇了边缘云,至于未来发展态势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越不确定,越给后浪们提供了机会。

中国联通的 MEC 开放了边缘应用开发者平台,提供平台 APISDK 和开发者工具集合, 面向开发者提供孵化、使能、承载、分发全方位对接,非常有利于各方参与共同建设 MEC 开放生态。

也许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就像 ios 苹果商店一样,这个平台上会涌现出大量的针对各个垂直领域的 5G 行业应用。

而日渐沦为管道的运营商们,也可以赋予更多的期望,产业互联网平台,毕竟是一个相对高大上很多的称谓。

除了向手机用户收套餐,又多了一个行业应用套餐,难道不香么?

一切都交给了这个时代的创业者们去思考。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科创之道主笔,标准的EE、CS专业理工男。从事研发、咨询、投资工作15年,主要关注领域为半导体、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目前专注于风险投资和企业服务领域,平时喜欢把一些工作上的感悟随手记下来,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融合IT产业和投融资行业知识,为跨行业沟通搭建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