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那么,诺基亚又是怎么和通信搭上边的呢?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诺基亚的百年沉浮

2020/05/01
111
阅读需 1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1865 年,在芬兰坦佩雷镇的河边,有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的人创办了一家木浆工厂,专门生产木浆和纸板。艾德斯坦之前的身份,是一名采矿工程师

艾德斯坦和他的“木浆厂”

艾德斯坦的经营能力很不错。三年后,这么老兄又在坦佩雷镇西边 15 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
这次是个橡胶加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

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

又过了三年,1871 年,艾老板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做“诺基亚(NOKIA Ab)”。

 

诺基亚公司的第一个 LOGO(复古风,有木有?)

Nokianvirta,在芬兰古语中是紫貂的意思。Nokia 的原意,仅指诺基亚领地、一种动物、一个地方、和一群人。

紫貂

Nokia Ab 公司创立之后,艾德斯坦是公司的 CEO,利奥·米其林是联合创始人。

利奥·米其林

19 世纪末,利奥·米其林想让公司进入电力行业,遭到了艾德斯坦的拒绝。1896 年,老艾退休,米其林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很快,诺基亚就成立了发电部门。

第一世界大战的时候,诺基亚公司濒临破产,被芬兰橡胶厂收购。

这个芬兰橡胶厂由芬兰著名企业家爱德华·波隆创办。因为他们在诺基亚河也有工厂,所以也自称为诺基亚。也就是说,诺基亚收购了诺基亚。
1932 年,芬兰橡胶厂又收购了芬兰电缆厂。

虽然前前后后有三家公司合并,但他们相互之间独立经营。

到了 1967 年,诺基亚公司(Nokia Ab,创建于 1871 年),芬兰橡胶厂(创建于 1898 年)、芬兰电缆厂(创建于 1912 年)才最终合并为新的诺基亚集团。

这个集团的产业涉及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军事等多个领域,产品也非常多元化,几乎什么都造。

“诺基亚牌”子弹
(知道诺基亚为什么那么耐操了吧?)
 

“诺基亚牌”轮胎(好奇怪的代言人)
 

“诺基亚牌”皮鞋(估计也很结实呢)

那么,诺基亚又是怎么和通信搭上边的呢?

这就要回到 1960 年。当时的诺基亚总裁 Bjorn Westerlund 眼光独到,他认为,未来的电信行业一定会很牛逼,能赚大钱。于是,他建立了诺基亚电子部,并专注于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

果然,从 1962 年到 70 年代中期,电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诺基亚在芬兰电信市场的份额也不断增加。

1967 年,诺基亚又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开发数据处理、工业自动化通信系统。这个部门后来不断扩大,业务领域包括个人电脑、工作站、数字通信系统和移动电话。

1979 年,诺基亚与彩电制造商 Salora 共同成立了一家专门研发无线电话的合资公司 --Mobira Oy。

1981 年,诺基亚参与推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蜂窝式电话公用网络——北欧移动电话服务网络(NMT)。

1982 年,诺基亚(实际上是诺基亚控股的 Mobira Oy 公司)生产了第一台北欧移动电话网移动电话 Mobira Senator。

Mobira Senator

1984 年,眼看着手机业务蓬勃发展,诺基亚干脆直接收购了 Salora。

此外,诺基亚还收购了另一家瑞典国有电子计算机公司 Luxor。诺基亚将这两家公司合并成为一个部门(Nokia-Mobira Oy),专门生产时尚的消费电子产品。

同年,诺基亚推出了后来非常经典的便携式车载电话 Mobira Talkman。

Mobira Talkman

此后的诺基亚继续疯狂并购,逐渐成为欧洲排名前列的电子设备制造商。

1987 年,诺基亚正式发布了重达 1.7 磅的手提电话——Mobira Cityman 900。

因为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曾经使用过这款电话,所以人们也把它叫作“Gorba”(戈尔巴)。

好景不长,1988 年,由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激烈价格竞争,诺基亚公司的利润急剧下降,公司进入了一个艰难的阶段。其董事长卡里·凯拉莫(Kari Kairamo)甚至因为压力而自杀。

新任董事长西莫·S·沃尔莱托(SimoS.Vuorileto)上任之后,将公司划分为六个部门:电信、消费电子、电缆和机械、数据、移动电话和基础产业,同时剥离地板、纸张、橡胶和通风系统等其他部门。

尽管做出了很多努力,诺基亚的利润仍然持续下降,1991 年亏损达到 1.02 亿美元。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激烈的欧洲市场竞争、芬兰银行体系的崩溃以及苏联的崩溃(芬兰和苏联之间的贸易往来一直比较紧密)。

危急时刻,诺基亚集团董事会将 Nokia-Mobira 公司的总裁乔玛·奥利拉(Jorma Ollila)调任集团总裁。

乔玛·奥利拉,后来被认为是诺基亚史上最伟大的总裁

奥利拉对诺基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业务精简,并将公司业务专注于核心电信业务方向。

改革之后,诺基亚的下跌势头逐渐被扭转过来,开始重新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1992 年,Nokia-Mobira Oy 正式改名为诺基亚移动电话。同年,诺基亚的第一部手持 GSM 手机诺基亚 1011 正式推出。

诺基亚 1011

后来,诺基亚又推出了 2100 系列手机。这款手机是第一款采用诺基亚标志性曲调铃声的手机。最开始的时候,诺基亚以为能卖出 40 万部,结果没想到卖出了 2000 万部,大受市场欢迎。

诺基亚 2100

从 1996 年起,诺基亚手机一步步击败摩托罗拉、爱立信等竞争对手,连续 15 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2003-2009 诺基亚全球市场份额

当时的诺基亚,几乎垄断了高速增长的手机行业,推出了很多经典型号的手机,也创造了很多行业第一。

全球手机销量之王 NOKIA 1100(累计售出 2.5 亿部)

 

诺基亚第一台智能机 NOKIA 9000

诺基亚 M510 平板电脑(比第一代 ipad 早了 9 年)

庞大的诺基亚手机家族

正所谓盛极必衰,后来发生的事,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2007 年,谷歌推出了 Android(安卓),苹果推出了 iPhone。从此,智能机时代正式开启。

诺基亚虽然力推自家的“塞班”系统,但面对安卓和 IOS,根本无招架之力。

2010 年,病急乱投医的诺基亚请来了微软前高管斯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接任 CEO,他也是诺基亚历史上首任非芬兰籍 CEO(加拿大籍)。

埃洛普

埃洛普上任后,立刻开始了裁员、卖楼。

同时,在他的领导下,诺基亚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塞班系统,也放弃了大家寄以厚望的 meego 系统(塞班的接班人),甚至拒绝了呼声最高的安卓系统

最后投靠谁了呢?微软。诺基亚最终决定使用微软的 WP 系统(Windows Phone)。

采用 WP 系统的 Lumia 系列手机

不过,微软的 WP 系统不仅没有拯救诺基亚,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不久之后,手机巨人轰然倒下。

2013 年,诺基亚手机业务以 73 亿美元贱卖给了微软(市值最高时是 1151 亿美元,缩水 16 倍)。

贱卖之后,埃洛普拿着诺基亚 2500 万美元的离职补偿金,又回到了微软。后来还一度成为了微软总裁的热门人选。

 

埃洛普?特洛伊?

虽然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彻底失败了,但是,诺基亚坚守的另外一块业务却没有放弃——通信设备制造和解决方案。

不仅没有放弃,诺基亚依靠这块业务,还偷偷地实现了逆袭。

我们来看看诺基亚作为通信设备制造商,到底经历了什么:

2006 年,诺基亚和西门子合资成立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简称“诺西”)2010 年,诺西并购摩托罗拉无线业务部门 2013 年,诺基亚全盘收购诺西(收购西门子所持股份)

2014 年,诺基亚收购阿尔卡特朗讯全球业务 2017 年,诺基亚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

也就是说,诺基亚一路吃掉了西门子(部分)、摩托罗拉(部分)、阿尔卡特朗讯(全部),一度成为了世界第二。

现在的诺基亚,是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贝尔、西门子的超级联合体。这里面任何一个名字,当年都是通信行业里举足轻重的角色。

总之,如今的诺基亚,早已不是手机制造商,而是一个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通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诺基亚的产品线包括无线产品、固网、IP 路由器、光网络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朗讯资产的继承者,诺基亚拥有通信行业的殿堂级圣地—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的历史)。

在中国的诺基亚,实际经营实体是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中的唯一一家合资企业(国有占股 50%少一股),也是诺基亚在华的独家运营平台(诺基亚占股 50%多一股)。

诺基亚

诺基亚

我们引领移动、固定和云网络技术领域,提供的解决方案能让世界更具生产力、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我们引领移动、固定和云网络技术领域,提供的解决方案能让世界更具生产力、可持续性和包容性。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通信行业知名新媒体鲜枣课堂创始人,通信行业资深专家、行业分析师、自媒体作者,《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丛书作者。通信行业13年工作经验,曾长期任职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2/3/4G及5G相关技术领域方面的研究,曾担任中兴通讯核心网产品线产品经理、能力提升总监、中兴通讯学院二级讲师、中兴通讯高级主任工程师,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