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呼吸机成为很多国家紧缺的医疗设备。
目前,我国呼吸机生产企业纷纷收到大量国际订单。据介绍,我国目前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 21 家,其中 8 家的主要产品(周产能约 2200 台)取得了欧盟强制性 CE 认证,约占全球产能五分之一。目前已签订单量约 2 万台,同时,每天还有大量的国际意向订单在洽谈。
但业内人士表示,与其他医疗和防护用品不同,呼吸机属于精密仪器,涉及上千个零部件。其中核心零部件包括音圈电机、涡轮风机、电磁阀、芯片、流量和压力传感器等,呼吸机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扩产。
这其中的难点是什么?
核心技术和零件依赖国外,供应链脆弱
尽管手握大量国际订单,但业内人士表示,呼吸机增容扩产并不容易。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呼吸机的比较优势更多体现在软件和算法上,但目前扩产的压力主要来自硬件供应链。这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由于产业起步晚,呼吸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这些零件的生产严重依赖国际供应商。
又因为部分零部件来自目前疫情严重的欧洲和美国,呼吸机的生产物料供应受到较大制约,物流受阻,供应链比较脆弱。过去订的物料交货期是 4-8 周,现在最快也要 12-16 周。
国内一家呼吸机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考虑使用国产涡轮电机,但经过调研发现,国内厂家制造的电机以民用为主,由于医用电机对精密性要求高,投入大,且研发周期长,多数厂家不愿意生产。
在平时全球化分工的情况下,多国合作、各有所长的生产方式效率较高。但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缺乏核心技术,生产能力就会受到制约。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重视高端医疗设备生产的战略意义,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强科研机构攻关突破关键技术、提高企业自有产品生产质量。
众车企转战呼吸机
另一方面,为解燃眉之急,各国政府转向拥有精益生产工艺的工业巨头,督促其生产急缺的呼吸机。
呼吸机制造和汽车工业存在共性,都非常依赖电子和气动技术。因此,车企相继跨界生产呼吸机,填补缺口。
据《华尔街日报》3 月 31 日报道,美国通用汽车已开始与呼吸机公司合作,动员 1000 多名员工和近 100 家汽车供应商开始制造呼吸机。除了通用汽车,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特斯拉、劳斯莱斯、大众、戴姆勒、本田、丰田、日产、迈凯伦、法拉利等超 12 家跨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展开呼吸机设备的筹备和生产工作。
呼吸机通常价格不菲,一般每台都在 2.5 万美元以上。尽管生产呼吸机难度不小成本也很高,但相较于其他产业,属于机械制造业的车企本身拥有比较强的设备设计集成整合能力。
因此,在疫情特殊时期,车企被多国政府“特批”生产呼吸机车企在关键时刻的灵活性以及万能性让各国政府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