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枢纽、超市卖场,人工智能技术与红外线技术融合的全新测温系统已随处可见;
在医院,AI 与 CT 影像的完美融合,让新冠疑似案例的识别率大大提升;
在社区街道,消毒机器人、医药配送机器人已经在我们的身边“上岗”;
在家中,在线或远程的智能问诊系统,让寻医问药再也不用亲自跑医院。
事实上,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批人工智能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医疗行业中得到应用和落地。同时,医疗也成为人工智能企业全新的“竞技场”。
什么是 AI+医疗?
从字面上来看,AI+医疗就是人工智能赋能医疗行业,也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但从实际上来看,科技一直在医疗行业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即辅助诊疗或辅助医疗。早期,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缓解区域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生工作强度过高等难题。
不过,随着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人工智能在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度、优化医院管理水平、早期疾病筛查、患者健康管理及药物研发等方面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至此,AI+医疗才真正从辅助诊疗向更多医疗场景迈进,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
是疫情防控“生力军”,也是炙手可热焦点
纵观此次疫情中涌现出的人工智能技术,可归纳为辅助诊疗及虚拟助手两大类,尤其是辅助诊疗中的医疗影像和医用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其背后所依托的就是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AI 核心技术。
例如,医疗影像运用的就是计算机视觉,而虚拟助手和医用机器人则离不开以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为基础的智能语音。当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自然也必不可少。
无独有偶,这些疫情防控的“AI 生力军”,恰恰也是目前 AI 赋能医疗行业中炙手可热的焦点领域,聚集了大量国内科技、互联网及医疗领域的新老力量。
但从产业方面来看,AI+医疗仍然侧重于辅助诊疗及虚拟助手这样适应范围较广的入门级应用场景,反映出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而管理与预测(疾病风险管理与预测、健康管理、医院管理)、医学研究(辅助医学研究、药物挖掘与研究)以及医疗大数据等更高级别应用,聚焦众多医疗行业中亟待改善的核心课题,但由于门槛过高和技术不成熟等原因,让 AI 初创企业和互联网巨头望而却步。
各大阵营同场竞技,谁执牛耳?
与其他 AI 应用场景一样,目前 AI+医疗行业呈现出互联网巨头、AI 初创企业以及医疗科技企业等各大阵营同场竞技的态势。
其中,以“CV 四小龙”为代表的 AI 初创企业和 BATJ 等互联网巨头主要致力于医疗影像、医疗机器人、虚拟助理等辅助医疗领域,而东软、华大基因等医疗科技企业则面向医疗管理与预测、研究、医疗大数据等专业医疗场景。
由此可见,目前科技初创企业仍未触及医疗领域的核心领域。医疗管理与预测、研究以及医疗大数据等核心应用场景依旧被医疗科技企业所把持。然而,科技企业凭借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势必将对医疗核心场景发起强有力的冲击,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全面商业化落地。
但到底谁执牛耳,仍然没有定论。
竞争的本质,依旧是为了它!
互联网时代,巨头们竞争的本质不仅是流量,更是数据之争。而在人工智能爆红的当下,数据同样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数据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资源,堪比“石油”。无论是入门级的辅助诊疗和虚拟助手,还是更高级的管理与预测和医学研究,其背后都离不开医疗大数据的支持。一旦缺乏有效的医疗数据,无疑让人工智能丧失自我学习的依据,也让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无用武之地,诸如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技术同样只是空谈。
因此,AI+医疗竞争的本质,依旧是数据之争!
如今,医疗大数据早已成为各大阵营争夺的焦点,互联网巨头和 AI 初创企业借助技术优势,以开发相关应用和平台,争夺数据,也推动技术的进步。而另一边,医药科技企业的优势则在于行业积累和经验。
显而易见的是,各大阵营各有优势,一旦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势必将推动 A+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直以来,医疗行业始终与高利润和高门槛挂钩。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大量现代化医疗设备和专业软件的搭配,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注入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医疗行业“放下身段”,降低了门槛。
而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的融合也已经显露无疑,不仅带给医疗诊断更高效、更快捷的新体验,更大大提升了识别和预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可以说将医疗行业的发展推上了新的台阶。
同时,此次疫情也成为一个契机,在巨大需求的指引下,各大 AI+医疗赛道中的“玩家们”均显示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出色的应变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研发出相应的新技术和新解决方案,为疫情防控做出努力和贡献,诠释了国内市场需求倒逼创新的独创现象,也为 AI+医疗产业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