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网 9 月 12 日讯,2018 年全球芯片销售额约为 4688 亿美元,中国进口芯片 3120 亿美元,占比 2/3。这意味着世界上每生产 3 颗芯片就有 2 颗运往中国。
进口到中国的芯片中,大约有一半又被装到整机中出口到全区各地。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本土去年生产了大概 370 亿美元的芯片,所以实际上真正用到的进口芯片只占进口额的 40%,这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相比中美贸易战下的“断供”事件,2018 年的一组芯片进口额数据引起了业界广泛讨论。
来自国家海关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进口芯片 3120 多亿美元,相当于石油、钢铁、粮食进口的总额。一时间,业界哗然。
大家从数字中解读出了危机,也涌现出很多疑惑:这组数字意味着什么?中国芯片为什么需要进口这么多?一旦芯片断供,相关信息产业是否停摆?芯片领域是否能完全自主可控?
一连串的问号抛向空中。
“进口额应该分开看,它背后实际上体现了中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国的事实,我们生产了全球 90%的电脑,90%的手机,90%的家电……”魏少军认为,这么庞大的生产量,需要大量的芯片,进口额如此之大不难理解。
魏少军解读说,另一方面,全球芯片去年生产总量约 4688 亿美元,中国进口 3120 亿美元,占比 2/3。进口芯片中,1580 多亿美元(占总进口额 1/3)被中国本地用了,还有 1600 亿美元左右(占比 2/3)的芯片装到整机中又出口了。同时,中国本土一年还生产了大概 370 亿美元的芯片。
“中国实际上真正用到的进口芯片只占进口额的 40%,这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魏少军说。
3120 亿这个数字背后,一方面,中国是全球信息产业全球化不可代替的部分,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对芯片依赖严重。赵伟国表示,这对中国集成电路企业是机遇也是面临危机。“这关系到 20 万亿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安全,我们还被卡着脖子。同时也说明中国芯片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今年的国际经济大背景下和华为事件后,中国芯片业的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魏少军认为,在目前大环境下,中国芯片业需要有“战略定力”,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自主芯片业,另一方面要持续开放合作。闭关锁国的历史证明,自我封闭意味着落后和倒退。融入全球化,多交朋友,开放合作,路才能越走越宽。
在魏少军看来,集成电路产业链条长且复杂,并不需要所有的环节我们都自己做,有些环节只掌握核心技术就可以了。赵伟国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第一,我们能做的尽量做好,第二,我们要尽可能和别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缠斗在一起,你想甩我都别想甩掉!”
与非网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