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从“海龟”科技创业者100人榜单,浅析2019硬件行业趋势

2019/08/16
129
  • 1评论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榜单相关介绍

1978 年 12 月 26 日,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向美国派出的首批 52 名留学人员启程出发,这其中有 50 名学者来自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学成归国后 17 人成为院士。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从 1978 年凤毛麟角的 52 人,到 2018 年底的留学大军,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 585.71 万人,中国留学生输出数量跑赢全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超过 360 万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他们自成一派“海龟”派。

从亿欧网调研发布的《2019 中国海归科技创业者 100 人》名单中我们看到了“海龟“派的力量,他们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来源:亿欧网

100 位创业者分类,分析行业占比

站在一个工程师的角度,看到表单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细细了解这 100 位创业者的背景与贡献,看看目前主流的行业、趋势,分析一下硬件的出路在哪里,毕竟他 / 她们都是出去开过眼界,创业路上又比较突出的人物。

于是将这 100 位创业者大致分为三类,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 A 类,以大数据AI、电子为一类的 B 类,以教育、医药、知识产权等为一类的 C 类,分布情况见饼图:

将 B 类(战略新兴产业)提取出来进一步分析这个新兴创业市场中软件(B1)与硬件(B2)的各自成分,同时将硬件细分为产品+系统级硬件(B21)和芯片级硬件(B22)、产品+芯片级硬件(B23)大类,分布情况见饼图:

分析表明硬件与软件占比对分,均为 50%。对硬件进一步细分的结果是:做产品和系统的占比 35%,只造芯片的占比 6%,既做产品又产芯片 B23 的占比 9%。结合前一张大分类饼图,我们可以知道,100 位海归科技创业者中做产品+系统级硬件的有 12 人,只产芯片的有 2 人,既做产品又产芯片的有 3 人。

一.“产品+系统级”

由上述占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产品级硬件虽然不像互联网、金融、软件类大数据和 AI 等受欢迎,但是占比也不算少(总占比12%),那么这 12 位创业者分别是谁呢?

他们分别是耿殿根、韩旭、侯晓迪、匡明、庞琳勇、彭军、孙恺、谭丰、薛敏、印奇、赵勇、周剑

耿殿根,光环新网董事长,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UTA)商学院硕士

1999 年,耿殿根创立光环新网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14 年 1 月,北京光环新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专业的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公司以专业的产品和服务为特色,主营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等业务。

韩旭,文远知行 WeRide.ai 联合创始人兼 CEO,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工程博士

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2017 年创办文远知行 WeRide.ai,中国领先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无人为干预的车辆自动驾驶,向公众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出行服务。

侯晓迪,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兼 CTO,加州理工大学(Caltech)计算与神经系统博士

计算机视觉和神经学领域专家,创立了基于频域的视觉注意机制分析理论,是在视觉注意机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自图森未来成立以来,已经成为 2019 年进展最快的无人车公司,并于 2019 年 6 月完成了 2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

匡明,掌上糖医创始人兼 CEO,剑桥大学(Cambridge)

毕业于上海交大&剑桥大学,前强生医疗亚太区市场部负责人,熟悉欧洲、美国、亚太和中国各地医疗及保险情况,2014 年创办掌上糖衣,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软硬件服务平台的研发,产品有糖+智能血糖仪模块、糖友端 APP 及糖医端 APP 等。

庞琳勇,MYNTAI 小觅智能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机械工程博士&计算机硕士

2014 年在硅谷创业,专注立体视觉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是行业领先的视觉定位导航 VPS 核心技术提供商。主要技术和产品是以其双目结构光惯导立体相机 MYNT EYE 为核心的 VSLAM 模块和方案,以及在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安防机器人、无人车、和辅助驾驶 ADAS 中的应用。

彭军,小马智行 Pony.ai 联合创始人兼 CEO,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博士

曾在谷歌就职七年,在 2012 年,进入百度美研中心。2015 开始专注研发无人车项目,并担任自动驾驶业务的首席架构师。2016 年创立小马智行科技,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域,并致力于为机器人创建人工智能,主要产品为 Pony.ai,是基于雷达、光学雷达、GPS 及电脑视觉等技术感测其环境,达到自动驾驶目的。

孙恺禾赛科技董事长,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机械系硕士及博士学位

2013 年于美国硅谷圣何塞成立了禾赛科技,2014 年总部迁至上海。公司主营产品为智能驾驶激光雷达,激光天然气检测系统等。现已完成 2.5 亿元 B 轮融资。

谭丰,Woobo 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系博士

在校期间研究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曾经联合创立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创业论坛,并担任第一届联席主席。2015 年创立智能交互机器人公司 Woobo Inc., 完成种子轮融资 80 万美元。 首轮投资方是昆仑万维,入选 2015 年 MIT 校方孵化器并被 CBinsights 选为家用机器人 50 个初创公司之一。

薛敏,联影医疗董事长,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

曾任西门子核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其创建的联影医疗曾完成 33.33 亿元 A 轮融资,创造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创立于 2011 年的联影医疗,是中国最大的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及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已在全球布局,设有总部、研究院、高端医疗设备生产基地,并在美国休斯顿等地设有多个研发中心。

印奇,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EO,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2011 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专注于智能传感器方向。博士期间辍学创业,与清华同学唐文斌、杨沐联合创办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智能物联方案专家,旷视基于不同业务场景的子物联网,打造了核心的硬件生态,即智能传感器 MegEye、智能计算设备 MegCube 和智能机器人 MegMaster 系列硬件产品,在旷视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中为行业客户提供闭环的商业价值。在印奇和核心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旷视已成长为世界级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赵勇,格灵深瞳联合创始人兼 CEO,布朗大学(Brown)计算机工程系博士

曾就职于谷歌研究院,是 Google Glass 团队核心成员之一。 他还负责探索谷歌未来针对高性能图像分析处理的云计算架构设计。2013 年创立格灵深瞳,带领技术团队成功研发出了“深瞳无人监控安防系统”,一举解决了传统安防监控行业“看不见”和“找不到”的行业基本痛点。

周剑,优必选创始人兼 CEO,德国弗莱堡大学(Universität Freiburg)

2008 年,周剑放弃高薪工作和舒适生活,组建团队投身于研发和制造中国自己的智能机器人事业。历经近 5 年,耗尽多年来在商场上打拼的半亿积蓄,克服无数技术难关,周剑及团队终于研发出在参数、性能方面不输日本、韩国、瑞士等公司但更具性价比优势的伺服舵机技术。目前攻速已经研发出阿尔法机器、积木机器人、舵机机器人 3 大系列,阿尔法 2 代机器人也已经问世,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或手机 APP 充当教师、护士、气象员等角色,实现接打电话、讲故事、预报天气。

介绍完这十二位创业先锋,是不是觉得自己也有创业的冲动了呢?冲动归冲动,下面我们还是来看看哪个行业是最受这些创业者亲睐的呢?

从统计数据来看,汽车行业(自动驾驶 - 智能驾驶 - 无人驾驶)最受亲睐,其次是机器人、智慧医疗、人工智能、智慧安防和云设备。纵观这几个行业的共同点,我们暂且将云设备、智慧医疗、人工智能、智慧安防归到“AIoT”这一大类里面,因为它们大都采用了近期热门的技术: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只是针对的行业不同,技术组合、应用环境等具有差异化。

无人 / 自动驾驶、机器人和 AIoT 三领域前景分析

无人 / 自动驾驶:经历了三年泡沫化发展,去年开始自动驾驶开始进入期望幻灭的低谷期,局限和缺点逐步暴露、遭遇失败、进度不达预期、融资事件减少、数额降低。技术、成本、安全等问题让乘用车落地步步艰难,也让产业界逐渐扭转共识:大概率上,商用车会比乘用车更快完成商业落地。美国斯坦福大学预测:真正实现 L4 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节点应该在 2020 到 2025 年,而且最先是在卡车、共享出租车等专用车辆上实现。对私家车而言,L4 级的自动驾驶应该在 2030 年左右的节点,而 L5 的自动驾驶至少要等到 2035 年以后。

但中投产业研究院对无人 / 自动驾驶市场相对看好,中投顾问预测 2019 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 1,137 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0.72%,2023 年将达到 2,415 亿元。

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因此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就好像是一条 Gartner 曲线,前景看好,荆棘满路,看谁能笑到最后了。

机器人:机器人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机器人也随之兴起。IDC 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17-2022 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 26.9%。2022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805.2 亿美元,全球占比高达 38.3%。这项研究报告所提供的 2017 至 2022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预测数据,涵盖了中国全部 20 个行业类别、60 多类主要场景。

来源:IDC

因此机器人需求市场在不断扩大,只要技术拔尖,应用场景规模宏大,那么何愁没有市场份额?

AIoT: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通过万物互联构建人们工作、生活全覆盖的全新生态。2019 两会上,“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能化领域频频受各方资本关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 AIoT 的普及充满期待,因此目前不论从政治、经济、技术还是社会角度,都非常利好 AIoT 的发展。产业调研咨询机构艾媒的分析师认为,随着 5G 临时牌照发放和商用步伐的加快,中短期内将率先带动 AIoT 产业技术进步和场景丰富,在带动中国经济产出、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芯片级”

根据亿欧的榜单分析得出只造芯片的海归创业者 100 人中仅有寥寥 2 人,可谓独树一帜。大家都知道芯片行业不是一个速食行业,没有 10 年以上的积累是出不了太大的成果的,尤其是在模拟和高频领域。这里对这两位创业者表示佩服,下面先来介绍一下这两位中国的造芯先锋,分别是:赵立东、朱一明

赵立东,燧原科技创始人兼 CEO,美国犹他州立大学(USU)电子与计算机硕士

曾任职于 AMD 中国,后又赴锐迪科(现与展讯合并为紫光展锐)任职总裁。2018 年成立燧原科技,其产品是针对云端数据中心开发的深度学习高端芯片,定位于人工智能训练平台,专为云端 AI 训练设计和优化,燧原科技曾一度成长为获腾讯 3.4 亿人民币投资的 AI 黑马。

朱一明兆易创新创始人兼 CEO,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BU)电子工程系硕士

中国存储器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领导团队研发成功了国内第一颗移动高速存储芯片,成为国内第一家掌握该技术的公司;同时也是国际上唯一能按照国际标准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双管静态储蓄器 IP 授权的公司;他领导研发的国内第一颗串行闪存产品系列,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商业化量产的存储器产品。

行业前景分析

两位“中国芯”的支持者所研发的方向不同,一个是目前流行的 AI 深度学习芯片领域,一个是存储器领域,都是我国硬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要求在近几年赶超欧美日韩的芯片巨头们,减小差距也是一大挑战,突破技术壁垒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中国芯片需求量之大,目前国产远远不能满足,因此只要质量好、功能强,不怕销不出去。

三.“产品+芯片级”

亿欧百人榜单中即做芯片又做产品的有 3 人,这三位科技创业者选择这两个方向共同发展的原因不尽相同,以后有机会我会娓娓道来。先介绍一下这三位人物吧,他们分别是:高始兴、黄源浩、刘自鸿

高始兴,思必驰创始人兼 CEO,剑桥大学(Cambridge) 商学院计算机和管理双硕士

毕业于剑桥大学商学院,拥有计算机和管理双硕士,2007 年,在剑桥高新区创立思必驰,后归国创业。专注于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开发系统,在国内智能音箱市场,除百度之外,包括天猫精灵、小米小爱同学、华为、腾讯、联想等大部分主流智能音箱都采用了思必驰的语音技术解决方案。为了优化算法的实现,2018 年,通过对算法的工程实现、芯片的配置架构以及芯片的物理实现的融合,思必驰迅速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 AI 专用芯片。

黄源浩,奥比中光创始人兼 CEO,加拿大瑞尔森大学(RU)博士后研究员

在国外有超过 10 年的 3D 传感、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经验,于 2013 年初回深圳创业,奥比中光的产品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可以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三维的感知整个世界,从而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15 年 7 月份,自主研发的 3D 芯片流片成功,并开始量产。目前量产产品性能媲美甚至超越苹果、微软英特尔等公司的同类产品,订购公司包括谷歌、微软、亚马逊等。截止目前已获风险投资及政府项目资助近亿元。

刘自鸿,柔宇科技董事长兼 CEO,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电子工程系博士

2006 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学博士,2009 年博士毕业后曾在 IBM 公司纽约全球研发中心工作。2012 年,刘自鸿与两位“清华+斯坦福”校友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香港同步创立柔宇科技。2017 年,刘自鸿当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2018 年,柔宇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投产。同时配合自研的柔性屏,柔宇科技推出了一系列周边产品。
行业前景分析

这三位创业者的行业可归为两类:人工智能(2 位)、柔性屏(1 位)。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都兼具造芯和制作产品双重属性,无论是高始兴的从算法出发再造芯,还是黄源浩、刘自鸿的因有芯扩市场,总之自研智能芯片,软硬一体化进军智能物联网市场,以产品带场景,与实体经济融合,这样的方式更能刷出“存在感”。

写在最后

如果你即将创业,看了以上分析,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呢?是上游的芯片设计?还是中游的产品设计?还是下游的系统与解决方案设计?

其实无论你选择哪一领域,都要结合你的专长,同时你得拥有三样东西:

1)要么有钱、要么有好的方案

有钱任性,爱做啥做啥;有方案没钱,那就找大佬帮忙,现在的融资平台很丰富,只要找到你的伯乐就行;如果又有钱又有好的方案,那你还等啥?

2)拥有攻坚克难的决心与品质

市面上任何技术或解决方案都不是完美的,但成熟的参与者在时间和资源上都占了上风,你一个新人想要分一杯羹或是开拓新的领域都不是容易的事,技术瓶颈、解决方案、市场突破、资源管理,哪一样都需要你拥有攻坚克难的决心与品质,在风雨中砥砺前行。

3)拥有一帮志同道合,愿意与你一起风里雨里的兄弟

三人成虎,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创业初期如果有一帮和你统一战线,并拥有技术或管理强项的兄弟在你左右,那会让你的创业之路平坦不少。

如果你是投资人,那么行业的前瞻性是你的必备要素。当你拥有毒辣的眼光,能洞悉未来爆款产业方向,那么你就赢了一半。为什么是一半呢?因为还有一半,你需要在这些行业中挑选最合适的投资对象。投资本身就是一场赌博,但就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投资科技行业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与非网副主编 通信专业出身,从事电子研发数余载,擅长从工程师的角度洞悉电子行业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