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旷视科技:用机器之眼试图读懂世界

2018/09/07
53
阅读需 4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2017 年,苹果首次将 3D 摄像头采用在智能手机中,从而带动整个 3D 摄像头产业快速发展,之后国内手机品牌纷纷推出带有 3D 视觉的智能终端,希望在 AI 时代爆发之前抢占制高点。

在国内几大品牌里面,华为、荣耀、小米、vivo、OPPO 、锤子、魅族、一加等先后发布了 AI+3D 视觉的产品,而在这一领域里,旷视科技占据了 80%的市场份额。

 
今天,与非网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旷视科技。
 

旷视科技 Face++成立于 2011 年,主要做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

其创始人印奇是一个技术天才,高中还没毕业就被清华大学选中。进入清华后,他入选姚期智的实验班。姚期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图灵奖获得者,他的“姚班” 培养出了大批科学领域的人才。在“姚班”印奇结识了他现在的另外两位创业伙伴——唐文斌和杨沐。


从大二开始,印奇和唐文斌就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参与微软人脸识别引擎的研发工作。那时候,印奇就对人脸识别技术很是着迷,毕业之后,他曾在微软研究院全职工作一年,参与研发的引擎后来被应用在 X-box 和 Bing 等微软产品中。

2011 年,印奇、唐文斌、杨沐 3 人在清华园创立旷视科技。他们当时的想法是从人工智能技术出发,研制“机器之眼”,用它读懂世界。

旷视科技是国内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早的创业公司之一,其主要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开放云平台,提供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的开放服务,主要应用于金融、安防、智能手机、零售等板块。

成立之初,旷视科技获得了联想之星天使融资;2013 年获得创新工场百万美元 A 轮投资;2015 年获得来自启明创投、创新工场 2200 万美元 B 轮融资;2016 年获得建银国际、富士康集团融资。在 2016 年底完成新一轮的 1 亿美元融资后,旷视科技的估值已至 20 亿美元。


2017 年 10 月,旷视科技宣布完成 C 轮 4.6 亿美元融资,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领投,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战略领投,本轮融资由 C1、C2 两轮构成,同时引入包括中俄战略投资基金、阳光保险集团、SK 集团等新的重要投资者,腾达资本作为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这一数字打破了当时国际范围内人脸识别领域的融资纪录。(后来该记录被商汤科技打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 C 轮融资中,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支付服务提供商。旷视科技为蚂蚁金服提供了脸部扫描系统。


阿里巴巴对此消息也不予置评。但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其正在加大对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投资,希望在其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和零售业中采用这项技术。


入股旷视科技后,所谓“中国 CV 四兽”,四分之三已“站入”阿里旗下。阿里巴巴在早先就投资了依图科技和另一家国内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商汤科技。

据资料显示,旷视科技是世界最早一批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人脸识别产品商用的人工智能企业,曾以“Face++”的名字为外界熟知。


2015 年,3 月 16 日的德国汉诺威 IT 博览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亲自演示了“刷脸”支付,也让背后技术提供方旷视科技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2015 年之后,旷视科技发力 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从 0 到 1,将成熟的技术在金融、商业、安防等领域诸多领域落地。


2017 年,旷视科技开始布局手机市场。随后一举推出人脸支付、人脸识别解锁、人像光效、人像背景虚化、视频美化、3D Animoji 等一系列移动端 AI 产品,以满足不同手机厂商在人脸解锁、图像增强、相机增强、智能图像和视频处理上的需求。

在今年 8 月召开的“探索未知的深度 3D 视觉产业先锋研讨会”上,旷视科技首次发布了“软硬一体”的移动端 3D 感知全栈解决方案,旷视科技云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吴文昊介绍称,“手机 3D 视觉领域虽然已有多种类型的应用案例出来,但该领域包含算法和模组的软硬一体整体解决方案仍是缺位的,旷视科技正在尝试一种从上往下的整合方案。”

短期来看,旷视的首要任务就是赋能全球十亿摄像头,所以手机市场一定是主战场。


吴文昊表示,在旷视发布的软硬一体移动端智能 3D 产品解决方案中,最上面一层是 3D 应用层,往下依次是 AI 算法、解决方案,最后到摄像、传感等硬件设备制造。


当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领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 AI+3D 前沿技术洗礼,3D 视觉领域迎来手机、算法和设备厂商的疯狂涌入。

截止到今年 10 月份,旷视科技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 API 已经服务了近 7 万开发者,已被调用 60 多亿次。

 

依靠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技术和商业布局,2011 年才成立的旷视科技仅用不到 8 年时间,跻身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据了解,旷视科技团队已超过 1500 人,并在北京、南京和美国西雅图分别设立了独立研究院,除了智能手机外,已为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想、富士康、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万科等行业头部为代表的上千家企业提供了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如今,旷视科技已于 AI 层、芯片方面已与高通紫光展锐等达成合作。


从相关媒体发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两千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有近六百家分布在中国,行业的角逐十分激烈,不少的企业就因为竞争力的缺失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独角兽,旷视科技在发展过程中越战越勇,这家企业的成功密码是什么呢?

旷视科技的副总裁谢忆楠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他道出了旷视科技平稳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技术在人工智能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拥有技术就可以成功,人工智能产业是一个非常注重模式的行业,技术和场景的结合十分重要,企业在实际的应用中逐步地对技术进行完善,旷视科技近些年来在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应用层面进行不断探索,打造出了闭环模式”。

旷世科技目前将发力点放在了安防、物流、手机、零售四个领域,指向性非常强,以旷视科技的核心应用场景为例,比如在安防解决方案中,旷视基于领先的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等核心技术打造出了城市天眼智能安防系统,为安防抓逃、走失老人和儿童寻回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又如在移动端智能解决方案中,旷视已经为 vivo、OPPO、小米、华为等 80%的国内一线手机品牌提供了人脸解锁、人像光效、3D 结构光等 AI 技术,不但给手机厂商塑造了强大的竞争力,同时也给终端消费者带来了更优质的手机使用体验。同时该公司还在算法方面与时俱进,构建了从算法、产品、解决方案、数据最后再回到算法的闭环体系,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链条,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处于不断的升级状态中,持续地为相关行业赋能。


公司遵循着 1+3(AI cloud+3 IoT 场景)的商业模式,在解决众多行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实现着自身的平稳发展。

目前,旷视科技依然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倾力打造应用平台,解锁更多应用场景。在金融安全、城市大脑、手机智能三个方向上加大力度,以实现更好的落地,形成产业上、下游的整合。坚持技术信仰和价值务实的初衷,旷视将用技术给行业带来新动能,让机器看懂世界,让人工智能创造更多美好。


据消息透露,目前旷视科技收入的四大板块来自于智能安防、FaceID、Face++、智能地产这四大板块。其中智能安防收入占比由去年的 17%已经增长到 44%,未来将超过 50%。而安防领域的主要付费客户便是政府。而 FaceID 占到收入的 35%,Face++占到收入的 5-10%,智能地产占到收入的 5-10%。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目前的落地和盈利方式主要来自于安防和人脸识别两个方面。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旷视科技 CEO 印奇表示,公司未来三年主要做两件事:赋能机器之眼、构建城市大脑。他认为,安防是未来城市和物联网的雏形,它未来一定是偏网络化、中心化、多层级的一个解决方案,旷视科技在这其中的定位就是做“赋能的机器之眼”。该赋能技术的核心不是 SDK 或者 API,而是云和端的结合。赋能的本质就是打通数据的链路,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闭环。


商汤科技 CEO 徐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未来"云加端"是一个必然的走势,看终端设备,手机大概有 37 亿台联网设备,全世界每天有 2.5 亿只安防摄像头在运行; 2020 年,中国所有的智能摄像头加上联网设备将达到 10 亿只,完全集中化可能不行,因此需要在端前置化布局,而这么多东西背后也需要整体调控,所以云和端的结合是必然。”


据中国安防网的统计,2016 年我国安防行业总体规模已达 5687 亿元,同比增长 17%;预计未来两年国内安防市场将维持 15%的增速,2018 年安防市场规模将达到 7521 亿元。智能安防行业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最热门的 AI+行业落地方案之一,除了有新兴的创业独角兽公司旷视、商汤、云从、依图等布局外,老牌的海康威视、浪潮集团等也扎根其中。


印奇觉得,旷视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是世界最大面部识别云平台,并且有着强大的软硬件结合能力。


从 2015 年起,旷视科技开始涉足硬件,目前为止一共生产了 6 款物联网智能感知摄像头,1 款智能物流机器人,服务了几十家机器人企业。但是其真正的杀手锏是一种“类人脑神经元算法”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这种技术框架,他们可以用大规模的数据对算法进行"训练",从而提升"智力"。”印奇表示。

关于何时上市的问题总是避免不了的。

对此,印奇表示,“未来两年左右的时间,会有纯深度学习或纯人工智能的公司走上公开市场,旷视希望自己是第一个,但这并不是旷视的目标。旷视的价值在于未来的五到十年。”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与非网编辑,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笔耕不辍,期待收获。 欢迎大家前来交流(微信:MG7758PT),添加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