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要知道PDA的极限通信距离?亲自测了才知道

2018/05/11
45
阅读需 19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择日不如撞日,午休的时候,获得唐也的同意,二人便实施测试的方案:将无线基站至于窗台之上,华容和林鸿阳,每人一台 PDA,便出去“遛弯”。

“遛弯”的路线是唐也推荐的“经验”之路,根据公司的位置和周围的地势精心选择的:穿过马路,到对面的河边,然后沿着河边的开阔地带前行,尽量避开高大的建筑和树木。由于 AT 公司所在的大厦是这里最高的建筑,而公司的位置是八楼,称得上是居高临下,因此这样的行进路线,可以保证 PDA 时刻处于基站的无线信号辐射范围之内。

二人依照建议,保持着匀速前行,一边走,一边享受午后的阳光,一边观察对比各自手中 PDA 的测试结果,果然到了 1 公里左右的地方,两台 PDA 的通信依旧正常,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测试的结果,再次激发了华容的好奇心,于是再次向林鸿阳咨询:

“你知道 PDA 的极限通信距离是多少吗?”

“不知道,也没听说过,只知道检测的时候,波形达到了频谱仪上的那条线,就可以出厂了。”

小林小心翼翼地回答。

“那么你见过波形有超过那条线的吗,超出多少?”

华容不甘心,接着问。

“有超出的,大概超出 1 个小格左右,最多超出一个半小格。”

这次的回答是信心满满的。

答案是明确的,但结论却是模糊的,因为那台频谱分析只显示模拟的波形,并没有精确的数字显示,不同的量程下,每个“小格”代表的测量值是不同的。华容也没有留意过设备上的量程和精度,小林能够脱口而出这个结果,至少可以证明他是用心观察过的。

“勤快而又细心,有做研发的潜质。”华容给林鸿阳加一个新标签。

“我想知道一个小格代表多远的距离,你呢?”

华容用林鸿阳的思路,提出了新的问题。

“当然想!如何验证呢?”

对方依旧是明确的答复。

再次得到了明确的答复之后,华容也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很容易,我们现在户外,测试一下它的最远距离,然后回到生产部,再测试一下它的波形,看一下波形在哪个位置,二者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距离和波形之间的关系了。”

“OK,懂了!”

小林开心地笑了,露出了雪白的牙齿,然后接着说:

“华工,我们接着往前走,过了那座桥,再测试一下信号情况,桥的位置是固定的,这样测试的数据更准确。”

华容知道年轻人是需要鼓励的,就像当年自己的恩师,鼓励自己一样,于是称赞道:

“求实而严谨,你的思路越来越适合做研发工程师了!”

鼓励完毕,继续前行。

 

前方 200 米处是一座跨河大桥——著名的长虹桥,长虹桥是一座拉索桥,桥身雪白,拉索为红色,因形状像彩虹而得名,远看如长虹卧波,横跨南北。桥上是车流不息,桥下是静水流深,不但为河面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同时也为两岸的通行,再添一条通途。

“桥上的信号会如何呢?”二人异口同声,然后相对哑然一笑。

测试者们向长虹桥的方向走过去,一边走,一边留意 PDA 的检测结果。测试的结果显示,随着到长虹桥方向距离的缩短,信号逐渐减弱,到了桥下的时候,信号最弱,接收的信号时断时续,应答的成功率更低。

继续前行,便是行人的通道了。

不约而同的抬头向桥面的方向望一下,桥面距离地面约 15 米,但是桥面是开阔的,那里的信号会如何呢?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上桥!

长虹桥的行人通道是旋转的楼梯,沿着楼梯自下而上,信号有所改善,到了桥面的人行道上,信号已经恢复如初了。

居高临下,凭栏远眺,浑河及两岸风光尽收眼底:初秋时节,天高云淡、水面开阔,暖阳之下,水天一色、波光粼粼。

俯瞰桥下,蒲苇郁郁葱葱,蒲花堆叠如雪,而水流则是悄无声息。

午后时光,岁月静好。

既然信号如初,那么说明还是没有到达极限,于是继续前行,走到桥中间的时候,小林手里的 PDA 信号明显减弱,到了桥的尽头,华容的 PDA 才是到达极限。估算了一下,有效距离约为 1.2km,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数据。

返回的路上,华容边走边想:

究竟是一颗什么样的芯片电路,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究竟是什么样的通信机制,保证了如此高的通信效率?无线通信对于自己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挑战!回顾一周来的工作内容、收获和疑问,华容想:这个周末不会清闲了。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1996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自控系,同年7月进入某大型国企担任电气员。2000年转行从事硬件研发相关工作;后从事RFID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曾参与中国自动识别协会RFID行业标准的起草;历任硬件工程师、主管设计师、项目经理、部门经理;2012年至今,就职于沈阳工学院,担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研究方向: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出版教材《自动识别技术概论》,职场故事《51的蜕变 》。